谈教师自身音乐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

2021-03-18 14:00兰州军区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课题培训音乐

兰州军区幼儿园 石 璐

我园通过开展与音乐相关的课题研究,在深入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中使教师对课题研究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教师自身的音乐修养及音乐教育理念也得到提升。

在扎实行动中全园夯实基础理清思路

1.创建交流互通学习氛围,在实践中夯实理论知识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改革、一日生活的优化离不开教师自身的音乐素养,更离不开教师专业化的教育实践能力。我园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加强了教师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了教师的音乐素养。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使教师在不同的平台和活动中获得自身感悟而积极主动成长,我园对教师进行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培训。

一是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展示、交流的平台,开展“专家引领、骨干指导、园本教研、伙伴互动、实践反思”的培训模式,帮助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如:分批派教师赴优秀幼儿园参观见学,开阔眼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部队、地方、教育局等组织的各级各类比赛、演出活动;邀请本地名园长、名师来园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课题交流学习、专题讲座和理论培训活动,等等。

二是以园所自主发展为核心,积极开展园本教研培训,根据教师们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难点和困惑组织大家展开讨论研究,从而有力地实现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的有机结合。

三是鼓励教师坚持“自主学习、主动成长”。我园除了要求老师们平时要读专业书籍,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来努力成长以外,在工作之外的业余生活中还给教师推荐有关音乐知识和幼儿心理学、幼儿生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使不同能力、不同层次的教师找准自身发展目标。

四是借助幼儿园课题研究,要求各岗位教师日常撰写与“幼儿园音乐生活化”课题内容紧密相连的班级音乐运用实施反馈、教育随笔、成长故事、幼儿观察记录、理论摘抄等。

我园通过问题先行、方案跟进、教研联动等形式,使老师们在一日活动的选择、音乐素材的确定、活动材料的投放、一日生活和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及师幼有效的互动等方面有了较明确的方向。教师在反思中总结、在交流中研讨、在质疑中释疑,专业能力及理论知识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搭建实践能力培训平台,在认识上奠定教研理念

为促进教师对课题研究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我园围绕音乐教学活动和渗透于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音乐这两个方面进行专题研讨,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实践能力方面进行提高。

我园围绕课题内容每学期组织一次音乐观摩研讨活动,要求教师根据预设的音乐活动大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后要求教师撰写自评报告和观摩评析,引导教师客观评价,看到同伴的亮点与不足;针对每一节活动进行“头脑风暴”式分析研讨,研讨形式为“分年级组、分学科组讨论—绘制图表进行分析和整合—推荐教师代表解读”;引领教师从目标制定、活动选材、教师基本功、幼儿表现、音乐价值、活动中发现的问题等六个方面进行梳理;以教研组为团队分别进行说课、评课,不断反复试教、施教、反思,集结智慧、共享资源、总结亮点、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方案,有效提高了教师的反思和教学实践能力。

在深入开展中教师能力得到提升

1.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园教师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掌握了相关音乐理论知识,对课题研究的内涵和目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课题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教师的艺术欣赏品味是通过举止、神态、欣赏习惯等向幼儿传递的。教师在音乐活动组织中不仅关注音乐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而且将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也作为关注的重点;不仅注重自身的情感对幼儿情绪情感的激发和调动,更加注重对幼儿健康丰富情感的培养。教师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教育实践培训丰富了音乐知识,熟练了音乐技能,提高了自身综合音乐素养。

2.教师对幼儿阶段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的认识更加明确

通过课题研究的正确引领、深度学习、实践培训、理论提升,教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生理发展水平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观察、了解、跟踪、分析,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促使我园教师将幼儿的心理、生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和音乐艺术的学习特点,教师尊重幼儿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灵活地将适宜音乐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为幼儿提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及情绪情感表达的机会和条件。

3.教师选择适宜音乐的能力得到增强

通过课题渗透,教师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经历尝试、实施、调查、常态化运用四个阶段后,能够做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特点选择适宜的音乐。例如,在晨间锻炼、集体教学、生活活动等过程中播放、弹唱或自己表演有一定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这种学习方式有效地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教师将音乐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提升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对幼儿的节奏与规则意识起到了指导作用。例如歌曲《大王叫我来巡山》三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喜欢哼唱,我们就将这首音乐作为户外活动的公共音乐——小班幼儿合着节奏做拍手操;中班幼儿合着节奏练习拍篮球;大班幼儿边唱歌曲边跳绳。

我园要求带班教师观察幼儿对音乐的需求,同时以个人先选、年级组试听、集体讨论的研究形式,围绕乐曲旋律的起伏、乐器演奏的音色进行针对性研讨,如午睡唤醒环节,要求乐曲既适合幼儿从午睡后的朦胧中能舒适地醒来、尽快转换情绪,又要适宜幼儿在床上做唤醒操、穿衣服。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将目光放在幼儿的感受、体验及表达上,通过课堂上教师与幼儿的有效互动,激发幼儿的潜能。教师更新固有观念,结合五大领域的不同特点,将音乐渗透到不同领域的活动中,提高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音乐的能力。

教师根据一日生活中入园、晨间锻炼、进餐、集体教学、户外体育、餐后散步、午睡、唤醒、区域、离园等各环节的内容及特性选择适宜的背景音乐,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特点和需要,探讨构建由兴趣引发、满足需要而生成的音乐渗透幼儿一日生活的课程模式,并将其在幼儿园管理中推广实施,形成了我园常态化、园本化的一日生活常规模式。

猜你喜欢
课题培训音乐
我的微课题研究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不忘的初心 永恒的课题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擦亮初心: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音乐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