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效的家校共育沟通体验

2021-03-18 14:00西安交通大学屈阿敏尚普娟冯思博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共育动作班主任

西安交通大学 屈阿敏 尚普娟 冯思博

前段时间,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下午放学回家后说,他们班有同学互相“伸中指”,并用手比划了一下,我立即制止说:“那是坏动作,我们不要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有“趋众”心理,尤其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好奇心强,会“看样学样”且传播速度较快。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就此事与孩子进行一次对话与沟通。

沟通措施

1.家庭措施

为了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我以讲故事的形式启发并允许孩子可以随时打断并补充故事内容;故事的名字叫“手的作用和功能”;时间选在孩子放学后的某天下午;环境选择在比较安静且没有过多人干扰的小学校园内,我和孩子边散步边讲。

首先,我提出问题:“你知道手都有哪些作用和功能吗?”孩子答:“用手可以吃饭和写字。”对此我表示肯定,并补充:“工人干活、农民劳动、战士作战,所有人都离不开双手。”

接着,我又引入其熟悉的事物:“航母上指挥舰载机出发、马路上配合信号灯对车辆和行人的管理、舞台上大型合唱团的指挥都是通过手势来表达的。”孩子补充说:“向国旗致敬也是用手。”我进一步说:“两人握手表示友好和欢迎,挥手表示再见,双手抱拳是祝福……”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孩子用手指表达数字1~10,孩子则一边口念一边用手指比划。我继续问:“是不是大拇指表示赞扬、同时伸出食指和无名指表示胜利、同时伸出大拇指和小拇指表示打电话呢?”孩子肯定地说:“是的。”我反问:“‘OK’及小伙伴之间玩耍时‘签订合约’怎么表示?”他均用手指表示了出来。

最后,我稍稍提高音量坚定地说:手势表达的意思基本都是约定俗成的,而大家也都知道伸中指是一种不雅的动作和习气,也是对别人的侮辱和不尊重,不仅在我们国内,即使是在国外,做这种动作都会被人指责,也有人因此触犯当地法律法规而被相关部门处理。”

孩子的悟性很高,他立刻意识到了我带他出来的目的,于是对我说:“伸中指是一种坏习惯,不能对别人做这个动作;如果能让班主任知道这件事,并不许同学们相互伸中指就更好啦!”我答应明天就和孩子班主任沟通一下这个事情。

2.学校措施

次日清晨,我在送孩子上学的路上恰好碰到班主任,便向其反映了此事,老师表示会重视这个问题,并在班会上着重强调一下。孩子骄傲地说:“这是我的建议。”老师也对孩子的建议予以肯定。

中午孩子放学时说:“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关于同学之间伸中指的事情,本来要等到班会时讲,但是老师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今天上午就给我们讲了手指的作用以及各种手势的含义,并告诉我们伸中指是一种不文明、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还要求同学之间相互监督,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

沟通效果

几天过去了,我问孩子:“班里还有伸中指的现象吗?”孩子说:“谁还敢!我们都在互相监督。”

此外,我还随即询问了孩子的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了解班里还有没有伸中指的现象,他们均答复“没有啦”。

沟通体验

通过这次家校沟通,我们有以下体验:

1.沟通要及时

此次沟通非常及时有效,事情发生的当天,家长就与孩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并在次日又和老师进行了沟通。而老师在得知这一现象的第一时间就在班里强调了此事,把这种不良现象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方式要得当

家长对孩子的干预没有采取“家长式”的批评,而是采用启发式、讲故事的平等对话方式;在时间和环境的选择上也考虑到不给孩子增添心理负担;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也是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而没有批评和追究某个具体学生的责任——实践证明这种教育方式效果很好。

3.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对而言,低年级学生对老师是绝对信任且十分崇敬的,老师的话就像是“圣旨”。在此次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中,从一开始孩子主动要求“给班主任讲”到后来“老师都讲了,谁还敢(伸中指)”就可以看出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因此,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学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可采取诸如“身边的榜样”“我的梦”“积攒小红花”活动以及随时提醒、适当批评等多种有效措施在共育体系中发挥更大、更有价值的作用。

4.不要刻意回避社会上的不良现象

在后续了解“是谁最初将伸中指这一不雅动作传到低年级学生”的“源头”时,我们发现与高年级学生有关——学校不是真空环境,即使没有高年级学生的影响,也会有来自社会的影响,既然学校不是真空环境,而且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那么,对于社会上一些“带菌”的东西不要惧怕,也不要刻意回避,可以大胆地、有理有据地让孩子逐渐明辨是非,增强其自身“免疫力”,这样的教育才更具“实战”效果,也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人生发展。

5.多开展适宜儿童自身发展规律的活动

为什么孩子对这一不雅动作“接受”较快?我们分析认为:随着全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知识和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加之现在的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他们喜欢在同伴之间展示、炫耀自己的“杰作”,对此,“封堵”是封不住的,也不是长久的办法。既然“封堵”不成,我们可以采用“疏导”的方法,即组织学生以其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一些趣味竞赛活动,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魔术”或别的内容——寓教于乐,启迪思维,加强互动,展现团队,评出优秀,锻炼身体,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6.教育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

人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且具有反复性,仅凭一次、两次的“说教”难以取得良好的远期效果,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细致、艰苦、琐碎的工作,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正因为如此,在“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机制中,不存在“谁主谁次”的问题,它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教育实效。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今天的孩子就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孩子的理想、情操、习惯和知识也将在小学低年级正式开始积累和形成。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当然也为了自己,我们一定要认真实践“学校—家庭—社会”育人体系,主动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充分加强沟通和交流,以保障孩子健康、茁长地成长。

猜你喜欢
共育动作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动作描写要具体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一个逗比班主任,培养无数段子手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