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故事:爱让石头透出光亮

2021-03-18 14:00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吴卫红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1年3期
关键词:洋洋爷爷奶奶家人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县级机关幼儿园 吴卫红

开学的第一天,老生、新生都陆续来齐了,唯有一个名叫洋洋的插班生迟迟未见身影。突然,教室外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位五十多岁的爷爷紧紧地抱着一个小男孩向我班走来,一边走一边用手轻拍着孩子的背:“洋洋乖,不哭!”再看这位爷爷的身边,跟着四位五十多岁的奶奶,她们个个眉头紧锁,双眼充满着怜惜之情。

“老师,这是小一班吗?”手里抱着孩子的爷爷问我。

“是的,你是洋洋吧?来,老师一直在等你呢,让老师抱抱!”我边说边迎上去。

洋洋见我要抱他,连忙把头紧紧地靠到爷爷的右肩,用双手在爷爷的背上不停地捶打,哭得全身颤抖、大汗淋漓,无论我怎么劝都无济于事。

这时,旁边的几位奶奶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哽咽着说:“老师,洋洋有小疝气,不能用劲哭,今天我们在这儿陪他,好吗?”

三岁左右的孩子第一次离开朝夕相处的家人,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大哭大闹是很正常的。很明显,洋洋的这些家人对他入园来说也是一个“难关”。为了让洋洋尽快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让洋洋的家人放心,我带领他们在幼儿园里四处参观,陪洋洋骑木马、滑滑梯、走索桥……洋洋玩得非常开心。

我向洋洋的家人介绍了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特点,并告诉他们新生入园不适应是很正常的,第一周大人可以陪同,但每天陪同时间要慢慢缩短,大人一定要控制好情绪,不可以在孩子面前哭,而要多鼓励引导孩子,告诉孩子幼儿园是个好玩的地方,可以交朋友、玩玩具、做游戏……

在和洋洋家人的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洋洋的父母都在日本工作,一年中难得回家几趟,缺乏对孩子的教育与呵护。洋洋一直是由爷爷奶奶带大,而他奶奶的姐妹很多,个个对洋洋百般疼爱,今天送他入园的就是其爷爷、奶奶和姨奶奶们。

两个星期后,在我和爷爷奶奶的共同努力下,洋洋克服了恐惧心理,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但渐渐地我又发现洋洋很特别,嘴角总是挂着口水,为此爷爷奶奶每天都要为他准备五六个围兜,以便于我们能及时地为他换洗。同时他嘴角口水不断、走起路来横冲直撞、没有规则意识、常对着同伴瞟白眼,许多家长和老师都觉得他的智商有问题,经常有孩子来告他的状。

镜头一:餐前阅读时,洋洋先是玩弄自己的衣角,然后不时地抱抱身边的颖颖,弄得颖颖直嚷嚷:“老师,洋洋老烦我。”于是我请洋洋到前面表演,他却朝大家做了个鬼脸,惹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他也跟着哈哈大笑。

镜头二:欣欣带来了一个布娃娃玩具,洋洋很想玩,但欣欣却不给他,洋洋急了,就伸手去抢,结果把布娃娃扯坏了。欣欣哭着骂他:“你真讨厌!我以后再也不跟你玩了。”

镜头三:户外活动结束回到教室后,孩子们一个个都去洗手了,洋洋却一个人跪在地上、面朝厕所磕起头来,边磕边说:“阿弥陀佛。”全班小朋友被逗得哈哈大笑。

从以上几个镜头可以看出,洋洋是个自由散漫、霸道的孩子。为了能有效地矫正他的不良行为,我多次对其进行家访。

家访中我了解到洋洋的奶奶是个佛教信徒,每天都要烧香拜佛,洋洋每天目睹奶奶的烧香拜佛行为,虽然他不理解奶奶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孩子好模仿的天性还是驱使他学会了跪拜行为

老人一般都是比较溺爱孩子的。洋洋从小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当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只要大哭大闹,家人就能满足他,长此以往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在上幼儿园之前,洋洋几乎没有同龄玩伴,缺少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在家中他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看动画片,因此他的很多行为都是从动画片中学来的。由于洋洋平时很霸道,孩子们都对他敬而远之。刚开始,洋洋很得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久而久之,他却感到很孤单,因为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可见,洋洋的不良行为主要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我决定对他进行“个案追踪”,帮助他改掉不良行为,使其健康成长。

理智的爱:家园必须同步

一天下午放学时,我向洋洋的爷爷奶奶敞开了心扉:“我知道你们都很爱洋洋,但是千万不能因为溺爱和过度保护而影响了他的健康发展……”洋洋的爷爷奶奶听了我的一番话,非常感动,并表示要全力配合幼儿园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洋洋的不良行为就是在不当的家庭教育中逐渐养成的。因此我们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为此,我们加强了与家长的沟通工作,与家长互留了电话号码、微信号、QQ号,一方面及时交流洋洋的发展情况,协商下一步教育措施;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科学的育儿方法,帮助洋洋改掉不良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

智慧的爱:孩子自我进步

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要想矫正它并非一日之功,因此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刻刻注意引导。

一天中午起床后,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并取出玩具玩了起来。洋洋先取出自己带来的遥控汽车玩了约3分钟,然后四处望了望,便跑到娃娃家抢起了玩具。被抢的几个孩子刚开始只是躲着他,可洋洋还是继续抢,一副不抢到手绝不罢休的气势。几个被抢的孩子急了,一齐冲上去,把洋洋推倒在地。“真讨厌!就知道抢!”“哇!”洋洋一边大哭一边跑到我身边告状,“老师,他们打我!”“是吗?”我故作不解,“告诉我,他们为什么打你呀?”洋洋嘟着嘴低着头不回答。我故意装着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我教你一种绝妙的方法,如果你想玩别人的玩具,你就拿自己的玩具跟他交换,一定要说‘我跟你换着玩,行吗’,这个办法很灵的,你去试试!”洋洋用手抓抓小脑袋,似乎明白了一点点。我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去吧,试试老师的办法!”洋洋拿着自己的遥控汽车跑到悦悦面前:“悦悦,我的汽车可好玩了,我们换着玩,行吗?”“好的。”悦悦很爽快地答应了,洋洋拿到了自己想玩的玩具,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洋洋在家庭中养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在幼儿园中处处碰壁,我从洋洋的问题和需要出发,巧妙引导,使友好商量、交换玩具成为洋洋解决问题和满足需要的工具,而不是单纯地讲道理。在这里,我只是提供了工具策略,洋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修正了自己原有的行为方式。可见,当孩子感到同伴接纳是他的一种基本需要的时候,他就会改变原来家中形成的不良行为方式。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决定采取这样的策略:在生活中多观察他,了解他的个性,在承认和尊重的基础上对他提出渐进的要求。

独特的爱:激励改善行为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洋洋也不例外。一天,洋洋主动为我搬钢琴凳子,我抓住这个机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瞧,洋洋真能干,还会帮老师搬凳子呢!我相信洋洋看书时和游戏时也不会乱跑。洋洋,你说对吗?”洋洋听了我的话,小脸胀得通红、两眼放光,使劲儿地点着头。在这之后,我不放过他的每一个亮点、每一滴进步,经常当着他的面有意地在其他老师、小朋友和家长面前提及他的进步,让他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世上虽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与肯定。只要我们教育者以孩子为本位,全身心地观察孩子,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表扬与鼓励,他们就会在跨越一次又一次的目标中体验到战胜自我的愉悦,从而变得更加自信,更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经过一年多的跟踪与努力,我发现洋洋变了。洋洋在幼儿园不再有跪拜行为;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都不再乱发脾气;随心所欲的行为大大减少,虽然有时仍然控制不住,但一经暗示,便能马上改正;上进心明显增强,开始关注老师和同伴的评价,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集体活动时不但能认真倾听,还能积极地举手发言;好朋友越来越多,常能看到他与同伴愉快游戏的情景。

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需要教师用爱与智慧去创造。每一个幼儿都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也许还存在不足和缺憾,但只要教师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用爱温暖他的心灵,用智慧牵引他的行为,他就会透出温暖的光亮。

猜你喜欢
洋洋爷爷奶奶家人
陪爷爷奶奶过重阳节
我的爷爷奶奶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向爷爷奶奶致敬
洋洋兔 编绘
与家人一起进餐有助于身体健康
我的爷爷奶奶
一鸣惊人
竭泽而渔(下)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