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和途径

2021-03-24 10:06殷昌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1年1期
关键词:办学理念学校文化

殷昌峰

[摘 要] 文化属精神领域之范畴,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是课程建设、教学实施、社团活动、学校管理的内核和灵魂,学校文化建设从建构理念体系开始,要明确办学理念的内涵,明确学校观、学生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提炼校训,建立学校愿景、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通过彰显和内化,落实学校文化理念,促进“文化立校”。

[关键词] 学校文化;办学理念;理念体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西汉刘向将“文”与“化”二字联为一词,意为“以文教化”,表示“以文”对人的性情进行陶冶、教养品德,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文化成为众说纷纭的名词。我们认为,为研究学校文化的方便,还是把“以文教化”作为文化的“本义”为宜。同时,我们还认为,学校广大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是课程建设、教学实施、社团活动、学校管理等的内核和灵魂。

明确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首要问题,我们对学校文化的完善和进一步建设是从办学理念开始的。“对所有孩子的人生起步负责,为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这是疏勒县第二小学的办学理念。一个办学理念的提出,必须要回答几个问题,那就是学校观、学生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否则只能算是一句贴在墙上的口号而已。这个办学理念中蕴含的学校观是什么?学校是有义务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创设氛围、提供条件、搭建舞台的地方,“负责”与“奠基”是学校对全体学生生命尊重和终身发展的庄重承诺;学生观是什么?学生是“孩子”,是天真烂漫的儿童,他们有一定与生俱来的能力,有独立自主的人格,有发展的可能性、可塑造性,因而应在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培养发展学生;教育观是什么?我们认为,小学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孩子有天性与可塑性,让教育成为内省与外烁的,生命的成长不仅需要主体内在的反思与建构,而且需要外在的活动影响;教育价值观是什么?让学生“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培养其“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概括为一句话可以是“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良好的做人态度、品德和行为规范;能立好多种志向,拥有“胸怀祖国”的最重要志向,能把自己的命運同祖国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能发挥好主体作用,具备提出问题的意识和敢于质疑的能力,尝试创新和创造。“四观”阐释以后,办学理念的内涵就得以明确了。

接下去,我们又修订了以校训为主的“一训三风”,即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尽职尽责地去做自己的工作已蔚然成风,虽然有时对某些事、某些人有牢骚,但对纪律和规矩相当程度上存在敬畏之心。学生之间,非常敬重规则,如值周学生在大门口督查不让其他学生带零食进校园,三四年级学生值周,检查包括五六年级的同学,大家很遵守规则,接受检查,毫无怨言,也不存在以大欺小的情况,学生对“悬挂”在他们头上的学校规则敬畏不已。因此,把“诚”作为校训,从规则和纪律层面再拓展出去,成为最重要的学校精神,这对学校文化建设大有裨益。我们提出“诚”的内涵:一要诚于教育事业,对党的教育事业有献身精神;二要诚于教育规律,遵循规律教书育人;三要诚于自然法则,倾听天籁,感悟“自然而然”之境界,明白人生每个阶段该做每个阶段的事情;四要诚于规矩纪律,敬畏规则;五要诚于和谐共处,学会尊重他人、信守承诺。在学校历史的长河里,办学理念可以变,但校训不会变,它体现的是学校铮铮铁骨般的精神和气质。除“一训三风”的完善外,我们还对学校“恢武城”城墙遗址进行保护,利用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场合,对师生讲清楚“恢武城”的来龙去脉,挖掘历史,把其风雨沧桑中体现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学校的人文精神。根据学校多民族师生的实际,张扬民族团结精神。依据1934年来自延安的学校校长伍乃茵的革命经历,把“为崇高理想信念而英勇奋斗的精神”这一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精神作为学校的人文精神来弘扬。“三个人文精神”的提炼,凸显了学校悠久的历史,丰厚了学校的办学底蕴,提升了广大师生的自信。

为引领师生工作、学习的方向,我们接着完善了学校愿景,以“把学校办成做人为本、全面发展、人文见长、习惯优良的南疆名校”作为办学目标,这是在充分考虑到学校在县域和地区的位次、历史成就和师资、学情状况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程度和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如“做人为本、习惯优良”体现着育人目标“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人文见长”则隐含学校有悠久的人文精神需要弘扬,而学校一直不俗的业绩,可以夯筑“南疆名校”的根基。学校愿景的提出,让广大师生觉得目标实在又能为之奋斗,同时指引了自身的发展方向。于是,我们进一步提出了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师发展目标,学生培养目标是:传统美德、远大志向、自主意识、良好习惯。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是:崇高的理想信念、自觉的道德境界、精湛的教育艺术、典雅的人生气质。

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体系构建成功以后,落实才是硬道理。在这方面,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彰显,第二方面是内化。所谓彰显,一是在醒目的楼体位置上,把办学理念“对所有孩子的人生起步负责,为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和育人目标“学习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雕刻成型予以张贴,而且巧妙地把校训、抗大精神、民族团结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融汇其中,让师生、家长等能够形象了解学校的价值理念。二是在楼道内显眼处的墙壁上,集中建设以办学理念为主的理念体系文化墙,用图片和文字阐明各理念的内涵。三是设计学校徽章,创作校歌,以此为载体对学校文化理念予以标识。校徽由美术老师设计,图案由水、铅笔、书页、太阳等组成,丰富而清冽的涓涓细流汇成知识的汪洋大海,展开的书页、削好的铅笔是畅游无涯学海的载体,用铅笔作桨,划动书本这只小船前行的本领,是驶向深邃知识海洋的学习能力;绿色的“S”“L”是疏勒的拼音简称,红色圆与“S”“L”组成的图形,似正在矫健奔跑的男孩,又似穿着披风,略微躬身用美的眼光欣赏刚长出嫩芽树苗的女孩,“体”“美”二者为代表,寓意学生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铅笔颜色由红、黄、蓝三原色组成,因其他色料均可由三原色按一定比例调出,所以其寓意是,小学作为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童年作为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人生中是最基础的,孩子是最本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个时期可“调配”出今后丰富多彩的人生,学校当对所有孩子的人生起步负责,为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校徽彰显了“学在疏勒·百年二小”这靓丽的学校品牌。校歌《梦想在这里起航》,把“抗大光芒”“团结之花”“学习做人、学习立志、学习创造”体现在歌词中,促进了师生对理念体系的认知。同时学校举行校歌合唱比赛,让全体师生在悠扬的歌声中体会学校理念。

把学校文化理念予以内化,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做。

一、学校文化理念内化于课程中

课程是学校最好的产品,学校文化理念只有落实于课程,才会有生命力,落实不到课程的理念,是没有根基的,它只是挂于墙上的标语和口号。我们围绕学生培养目标“传统美德、远大志向、自主意识、良好习惯”,扎实展开学校文化建设。“传统美德”培养,主要由隐性课程落实。校园内四栋楼,紧挨“恢武城”的西楼取名“恢武楼”,东楼叫“弘文楼”,渗透文武全面发展之意,《书·尧典》云“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南楼依此取名“俊德楼”,意在引领师生“才能”和“品德”要齐头并举,北楼楼名取自《礼记·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在引领师生要在提升“德”的水平和层次的道路上不懈追求,达到最高境界;至善楼二楼,悬挂中国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的经典名句,不时涵养师生心田;恢武楼一楼二楼是中华文明、中华名言警句宣传栏;校园一角建设的体现主要有中华传统特色的长廊和园林,上悬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倾听天籁”等教师书写牌匾,内悬挂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诗画作品,让师生倾听天籁、顺应自然、感悟成长规律,对师生进行中华传统思想教育;楼道内处处张贴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展板,师生时时都能被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所浸润;至善楼三楼,国学课堂“春风化雨”,我们组织学生学习茶道,聘请全国茶道名师辅导茶道仪式,让个体在中华礼仪熏陶下渐成社会人;综合实践活动室取名“勾勒世界”,让学生进行京剧脸谱制作和制作风筝,感受中国脸谱文化和中华悠久的纸鸢艺术;通过“小小百家讲坛”“祖国,永远的母亲”“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我的家风故事”“寻找最美追梦人”等主题班队会,进行“诚信”“忠孝”“仁义”“奉献”“友善”“勤俭”“节约”“坚韧”等中华价值观教育;深化书法、诵读等教育,每天下午半小时集中教师辅导学生书写,每天放学期间组织学生诵读着《三字经》《弟子规》和中华经典名文出校门,增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建立多个社团组织,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古筝、腰鼓、威风锣鼓等表演活动中,让学生体味中华传统乐器演奏之美妙。“远大志向”的培养,主要由隐性课程落实。在恢武樓三楼设置励志故事展板,至善楼西墙上有“胸怀祖国”和“放眼世界”大型图片,把组织学生进行立志、励志故事演讲,制作学生谈志向宣传片等有序贯穿于日常教育工作中。“自主意识”培养,主要是落实学校“1226”教学模式,强化自学和小组合作,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开展包括足球、军乐、威风锣鼓、电子琴、英语课本剧及杯子舞、放飞风筝等在内的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加大孩子对社团的选择性,增强其主体意识,促进孩子个性发展;推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设立了多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成长。“良好习惯”培养,我们把它作为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来抓,使其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努力构建良好的习惯体系,把小学时光分为三个学段“晨曦”(一至二年级)、“童真”(三至四年级)、“韶华”(五至六年级),分别在每个学段制定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培养标准,以落实学校每学段《德育素质标准》为载体,对学生分层实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养。至于如何把学生培养目标内化于每一个学科,化为学科素养,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在下一步慢慢探究和实施。

二、学校文化理念内化于制度中

把学校文化理念的精神内化于制度、机制中,才会保证学校文化在学校教育全局中起到长期性、稳定性、根本性的作用。“诚”是校训,其中内涵之一是要求师生诚于和谐共处,学会尊重他人。我们就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各项制度中,如重要决策与教师共同酝酿、讨论,充分听取意见后表决、修订;搭建舞台,只要教师有去展现自身价值的要求,学校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采取措施满足他们的需求;工作中要能看、会看教师的长处和优点,促进他们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特色。体育教师姜顺东等,一直训练学校女子篮球队,获得喀什地区冠军后,他们想去乌鲁木齐参加全疆比赛,为满足他们的愿望,也落实“以人为本”理念为基本原则的制度要求,学校积极筹措资金,说服学生家长,组成十五人的队伍到新疆首府比赛,最终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日常工作中,学校领导积极于奔走课堂、教室,发现教师的管理和教学风格,就及时在全校教师群里总结、彰显、表扬。“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因为教师平素无不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习惯,所以教师不在时,课代表就承担起听写生字词,并采取通过其他学生举手反馈的方式来决定是否进行矫正的‘教学形式。这不仅是我们一直期望的学生自主学习的境界,也是教师教学达到的‘无为境界。”这是对某班级学生自习的表扬。“可以没有学校的激励机制,可以没有领导与教师的关注,可以没有周六星期天节假日,可以没有荣誉和光环,但不能没有对孩子进行足球训练的兴趣与爱好!操场上学生稚嫩而矫健的身影,晃动起你脸颊上欣慰的涟漪;你眼角的兴奋,伴随着沿优美弧线疾驰的那粒被孩子踢出的球焦灼地扑向球门。最美的,不在于有一时冲动性的热爱,而在于入职以来一以贯之的爱好!孩子对足球运动广泛的参与,就是你过去、现在和将来最大的幸福!”这是对足球训练老师的表扬。“天刚蒙蒙亮,为了筹备少工委成立会议,借着晨曦,来到学校,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由少先队工作逐渐规范到学生习惯不断养成,一切都浸透着自己与其他老师不懈努力的汗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成绩是从东方鱼肚白似的天空和缤纷的云彩化作晚霞的衣裳里‘抖搂出来的。”这是对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表扬。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自觉的道德境界”是教师发展的目标之一。只有说教无法从根本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把更多目光投入制度制订和实施上,完善了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专业发展激励机制。建立评价师德,考核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教学业绩在内的“一评三考”制度,实行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制度,评价教师师德师风,每月考核教师专业知识纳入学期考核,根据教师自我发展层次申请安排相应级别的公开课,依照教师教学效果尝试分发展层次奖励表彰教师,从外在要求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制订合格教师、基本成熟教师、成熟教师、星级教师、首席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层次,建立和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在驱动力,让教师主动进行自我专业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块古老而又年轻的领域,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需要有深度的实践探索。我们愿秉承“文化立校”的理念,在学校文化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办学理念学校文化
做好档案编研工作 提升学校文化氛围
创新育人目标与模式的思考及实践
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第一课堂
树立办学新理念 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中职学校突出特色改革教学模式初探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提高大学生学校认同感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