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理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2021-03-24 11:14陈美贞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9期
关键词:首先

陈美贞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高度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学习,以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的总目标。但是,长期以来,教师们对说明性文章教学,重文体知识的传授,轻阅读能力培养以及思维提升。对“如何选择或设计、实施评价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等方面思考甚少,难以判断学生对某种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和阅读能力具备的程度。

学教评一体化理论认为,过程性评价重在学習过程中及时评估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以确保教师能够根据学情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策略。过程性评价使学教评的关系更为紧密,使学教评实现一体化。

下面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介绍了物候学、地理(地质)学、生态学和古生物学的知识。作者善于将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综合地阐明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逻辑周密,说明准确,展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本单元的教学,要围绕“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落实“筛选主要信息、理清说明顺序、学习分析推理、理解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等教学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中对说明性文章阅读的目标要求是:“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该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再根据《大自然的语言》作为教读课文这一地位,我们将核心学习目标定位如下:

1.快速阅读,圈点勾画,学会根据阅读目的摘录主要信息,理解文章中阐述的事理。

2.梳理文章阐述事理的顺序,学习理解“科学思想方法”。

3.品析文章生动、典雅、准确的语言特点。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框架,分析《大自然的语言》的学习目标后,学习结果应该是包括两个层次的,评估也应该按这两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学习本课后,学生应该能够:(1)根据摘录的信息,条理分明地向其他人介绍关于物候、物候学的概念、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的意义等文章介绍的事理;(2)理解文章阐述事理的顺序,了解科学家在进行学习和研究时所持的方法与态度,学习掌握“通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3)能结合文章中具体的句子,分析说明语言的生动性与准确性。

评价这个层次的学习结果,针对目标(1)(2),围绕课文基本内容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一、二的问题设计如下的学习任务和步骤,并在引导学生达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各种评价推进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一、默读课文,提取文章阐述的事理的关键信息,绘制思维导图,感知文章内容。

(一)教师介绍何为“事理”。

(二)教师指导提取信息的主要方法:

1.寻找段落中心句;

2.寻找设问式语句;

3.寻找关键字。

(三)带领学生复习思维导图绘制的步骤:

1.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用一个图像表达你的中心主题;

2.绘制整个思维导图的中心;

3.画一些向四周发散出来的粗线条,尽量用不同的颜色,标注你提取出的文章的关键信息;

4.在线条上再绘制较细的线条,表示二级的关键信息。

(四)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并向同学介绍课文阐述的事理。

1.点评思维导图的内容,明确关键字句。

第3段:“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学”。

第4段: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

第6段: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第7-10段关键词:首先、第二个、第三个、此外。

第11-12段: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

二、从构图的角度点评思维导图。

本环节学习中“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并向同学介绍课文阐述的事理”就是对(1)“根据摘录的信息,条理分明地向其他人介绍关于物候、物候学的概念、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的意义等文章介绍的事理”这一目标的评价。我们有两种评价手段:

(一)思维导图展示学生互评表

(二)教师点评,此处结合环节三一起阐述。

三、梳理说明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一)阅读第7-10段,继续细化思维导图,梳理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解决课后“思考探究”二的第2题。

(二)默读第1-3段,思考:文章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三)师生互动,学生进行分享展示。

在此过程,作为学习评价,教师的语言支援非常重要。课堂上,我们要想方设法在展示环节让学生“多表达”,教师要注意听和看,敏感地发现学生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注重“咬文嚼字”,牢牢抓住思维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解决学生在语言理解运用上存在的问题,给予有力支援。同时评价应着眼效果激励,推动宽容鼓励,使学生能够有持续参与课堂的动力。

第二层次,从阅读能力的教读看,学习本课后,学生阅读一篇与课文类似的文章,能够完成:(1)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式摘录,以梳理文章基本内容和阐述的顺序;(2)能对文章语言使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分析;(3)能够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某一样事理。

所以,我们安排了以下的学习任务。(一、二选做其一)

一、课后练习“积累拓展”五。

二、课后阅读《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用思维导图呈现自己的阅读所得。

三、拓展阅读《千奇百怪的动物语言》,完成以下题目。

(一)请为文章添加合适的小标题。

(二)文章分为五部分,但是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将其调整成正确的顺序,并说明理由。

(三)请为文章补写生动的开头和结尾,使其更生动、更完整。

教读课的学习效果评价应该秉持评价即学习的理念。如上面第一层次的评价以分享收获的方式进行,第二层次的评价以迁移学习的方式进行。这样,学教评就会形成一个良好、不断改进的循环系统,真正实现一体化。

猜你喜欢
首先
议论文阅读之 找准论点,把握文意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材插图运用的有效性探讨
马云 阿里巴巴未来要做好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