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商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3-24 12:16李梦溪胡延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7期
关键词:订单班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李梦溪 胡延华

摘要:文章叙述了“订单培养”模式的现实背景,阐述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在合作方式上的主要形式,并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培养”模式为例,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校企合作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从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四方面对“订单培养”模式进行了对策研究。

关键词:订单班;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皆面临着人才紧缺的困扰。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高校亟需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进而给社会与企业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便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而产生的,但目前高职院校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过程中仍亟需解决诸多问题。

一、订单班育人模式介绍

很多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瑞士的三元制模式以及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我国在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模式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双方在师资、技术、设备等方面皆进行合作,学校主要负责理论授课,企业主要负责实践锻炼。学生毕业后经考核合格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

目前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可分为两大类:实体“订单班”及虚拟“订单班”。实体“订单班”包括了全程订单班、半程订单班及短期订单班。全程“订单班”是指企业根据自身需求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从学生入校即进入“订单班”进行学习,企业全程参与培养过程;半程“订单班”,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1至2年后,企业到学校进行宣传讲座,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后组建“订单班”;短期“订单班”,在学生毕业前1年或者半年,企业先通过选拔筛选组建“订单班”,再对学生进行职场培训。 虚拟订单班是指企业突破专业和年级的限制,在校内选拔优秀学生组建的“订单班”,这种形式的订单班并没有实体班级,学生主要通过选修课或者利用其课余时间,参与企业的学习和培训。

本文结合我国订单式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联通公司所采用的短期“订单班”,对订单式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订单式培养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困境及原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开始迅猛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确,对人才的素质以及专业技能要求也随之提高,人才市场一度陷入两难境地,“企业招工难,学生就业难”,一定程度上给高职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就之前提到的国外校企合作的经验来看,无论是我国的学徒制,订单班还是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瑞士的三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都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经过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订单式”人才培养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层面

1. 企业缺乏强烈的合作意愿

企业即使拥有雄厚的实力、丰富实践资源和实习环境,也并不热衷于与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其原因是企业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企业吸纳人才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人才市场面向社会进行招聘,其中不乏具有工作经验的员工以及本科院校应届毕业生,这种低成本的人才招揽方式被大多数企业广泛采用。所以,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无法产生内驱动力让其在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上投入过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另一部分企业即使面临着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依旧不愿承担风险进行校企合作,因为在企业付出了大量精力、财力及物力以后,可能依旧面临着实习生的高流失率,导致了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从而使其丧失了与院校合作的积极性。

2. 企业经营过程存在变数

当前多变的市场环境也会给校企合作带来阻碍。比如企业在大环境萧条的情况下必定会减少实习生的需求量,导致终止校企合作的情况频频发生。其次,企业对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总是有限的,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必然存在与学生专业对口程度不一的情況,这就导致学生认为无法在企业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经验,与学生的前期心理期望值形成较大落差。除此之外,许多学生在企业实习时没有任何提成及额外补助,“订单班”学生经过横向对比后,认为其工资收入水平较低,这些因素皆对学生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导致学生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印象大打折扣。

3. 企业培训课程不合理

在对订单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问时发现,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企业安排的授课内容比较单调及枯燥,这可能是由于企业聘请的授课人员多为企业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这些管理人员虽然拥有大量的实践经验,但缺少专业的教学经验,导致对课程内容的规划以及对学生心理的把握有所欠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前景的迷惘,而学生表示这些培训内容与其之后的实际工作岗位相关联性较低,导致其丧失继续学习以及实习的动力。

(二)学校层面

1. 校企合作的价值观不同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虽然是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但由于双方的立场不同,利益需求必然存在差异。学校的出发点是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帮助促进学生就业率。而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要衡量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为其带来效益,使投入与产出成正比。所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的合作内容基本都仅仅局限在签订协议、实训基地挂牌、学生顶岗实习等初级阶段,而很少将注意力集中在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企课程和教材等方面。企业对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目标也往往是短期的,缺乏长期规划,而合作目标一般来说也仅仅集中在保障人力资源供给层面。

2. 院校内部资源局限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包含了师资、场地建设、实训室建设等各方面的投入,这些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而校企合作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资金。即使国家现在非常重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学校和企业也有合作的愿意,但是若企业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的话,学校单凭一己之力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功能完备的实训场地,这就无法让学生真正意义上进行实训,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学生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层面学生流失率高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出的学生的高流失率是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订单班学生在校期间因对企业设置的课程不满意等原因,渐渐出现流失这一现象。进入实习阶段和就业阶段后,因选择继续升学,工作时间与合同不符合,专业与工作内容不对口,工资达不到预期等原因离职的情况较为普遍。其中,四成学生认为实习岗位的工作内容与其专业内容对口性不强,找不到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他们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不能学以致用,这引发了学生的不满情绪。据不完全统计,部分学校订单培养项目的流失率在70%以上。订单班学生的高流失率降低了企业对校企合作项目的认可度和积极性,以至于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无法持续开展。

三、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及建议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完善的法律体系是职业教育管理和运行的必需条件。“双元制”教育方式之所以开展的如此顺利,离不开德国完备的相关政策,如《职业教育法》、《学校法》等。所以政府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从而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权益,消除校企合作过程中三方的后顾之忧。

其次,政府需要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投入。为了支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事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政府应在财政预算中安排部分专项资金,并且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逐年递增。政府不仅要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上的倾斜,还可对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政策支持,如对表现良好的优质企业减免部分税收,根據人才收纳数量抵扣税收。

除此之外,还应对投资职业教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如适当地颁发荣誉等,这也是对高职院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宣传与肯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高职教育发展环境。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

1. 进行课程框架体系的重构,为不同属性、不同类型课程进行学分分配,课程框架可由必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三类课程属性的课程构成。对于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实施任选课程免修等方式,如学生中途放弃实习,便需要重新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

2. 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与企业应该制定相关技术证书等级与职业技能证书互认的实施办法,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发放相关的技能证书,帮助学生达到毕业资格审核的标准。

3.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企业对于订单班毕业生的满意度较低,造成企业不满意的原因包含了就业率、稳定性等方面。通过访谈了解到,造成企业满意度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学生的违约行为,针对此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灵活科学的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因为无故请假、迟到、随意辞职等问题都将给企业和学校之间合作带来不良影响。

4. 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对于企业而言进行有效的激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要想降低学生的流失率,需要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企业可以通过跟踪订单班学生的成绩、表现和工作表现,采取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如奖学金等,除此之外,薪资起始标准的设定可以将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表现设为重要依据之一。

(三)学生需准确认识自己及社会

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外,还应培养学生长远的职业规划和诚信意识。学校需要引导学生全面精准的了解自己及社会发展现状,通过教授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以及进行前期心理建设工作,正确引导其进行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源头杜绝好高骛远及从众心理的产生,防止学生在实习过程认为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及工作内容不符合其预期,导致申请退出订单班及辞职的情况发生,提高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就业率和就业后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损失,同时给学校带来正面积极的影响。

四、结语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涉及到几个方面:政府、企业、院校和学生等,进一步来说的话,即政府的支持及健全的法律法规,企业的需求和支持,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实力,学生的理解和积极参与。缺少任何一方都无法有效的解决校企合作的问题,所以营造良好的高职教育发展环境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各方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振亚.基于“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下实践育人探索研究[J].中国市场,2019(13):108+110.

[2]代晓容.职教校企合作不对等交换问题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5):20-27.

[3]傅俊,刘繁荣.高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项目向现代学徒制转型的障碍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1):81-85+96.

[4]张科海.高职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2):24-27.

[5]王永莲.我国高职教育“订单培养”模式的障碍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15):19-21.

[6]高原,王蓓.企业需求视角下的高职订单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13,29(03):149-152.

[7]孔德兰,蒋文超.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制度互补性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20(07):103-108.

(作者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订单班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由校企合作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实现路径探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