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阳为枢”理论探讨产后抑郁症的针灸取穴思路

2021-03-25 12:20刘思远姜会梨李志刚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枢机三焦少阳

刘思远,姜会梨,李志刚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 100029)

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是产后精神障碍性疾病中的一种,临床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不同程度的疲乏感、活动减少的精力降低,严重者可出现自杀或伤婴的观念和行为。目前认为PPD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特发于女性产后4周内这一特殊时段的抑郁症。流行病学资料[1]显示,我国报道的PPD患病率平均为14.7%,具有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我国CFDA和美国FDA均未批准任何一种抗抑郁药物适合哺乳期用药,所有的精神科药物均会对乳汁产生影响,存在不良反应较多的弊端,而针刺治疗PPD具有疗效较好、无不良反应且无需停止哺乳的优势。基于本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本研究试从“少阳为枢"理论的角度探讨产后抑郁症的针灸取穴思路。

1 “少阳为枢”的内涵

“少阳为枢”理论出自《内经》,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是故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少阳之枢作为阳气开阖的枢纽,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经脉之枢

少阳为枢首先指经脉之枢,《灵枢·根结》曰:“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故关折则肉节渎而暴病起矣……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刘渡舟言:“少阳经脉行于身侧,居于太阳阳明两经之间,外则从太阳之开,内则从阳明之合,从而起到枢机的作用”少阳入里达表,沟通阴阳,使三经协调,不失其常。除常规的表里关系,开阖枢理论还拓展了脏腑之间的联系,经脉“内连脏腑,外络肢节”,脏腑别通亦是经脉之间的别通[2]。

1.2 气机升降之枢

张景岳言:“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人体之气的规律运行有赖于少阳的疏泄、调节。《难经·三十一难》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难经·六十六难》曰: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元气,经历五脏六腑”,三焦主诸气,沟通上下,使气血津液畅达于周身,发挥调节五脏六腑的作用。《脾胃论》曰:“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生则万物安”,胆属甲木,主升发,肝胆互为表里,共主疏泄、条达气机之功。“百病生于气也”,气机升降通调是维护和保持人体生命正常活动之关键。少阳为枢通过枢调气的升降出入,维持或恢复气的规律性活动[3],使人体气血运行调畅有度。

1.3 相火输布之枢

少阳为枢的功能发挥与相火输布作用密切相关。《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相火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辅佐君火在体内推动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转化[4]。《丹溪心法·火六》曰:“五志七情过极,皆属火也”,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属“火”性,心蕴君火,胆寄相火,君相安位,相辅相成,则心神安定,气机生发。若相火妄行,则可出现惊悸、心烦、不寐、多梦等心神难安之症。

2 “少阳为枢”在产后抑郁症发病机制中的体现

产后抑郁症归属于中医学“郁症”的范畴,以持续的情绪低落和兴趣丧失为特征,并伴有精力降低、容易疲劳、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亦属于现代医学中“心身疾病”的范畴。

2.1 少阳为枢与心理症状群的相关性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反映,产后抑郁症具有多种心理学症状,如焦虑、注意力下降、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等,其本质可概括为“神颓志衰”[5]。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主动,主温煦,主宰人体生命活动。有学者认为,阳气虚、阳气郁是抑郁症发作的重要病机,贯穿抑郁症病程的始终[6]。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布膻中,散络心包”“注胸中,合心主”,心包与心密切相关,心主神明,心神是人体精神活动的主导。《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胆病者……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少阳胆气疏泄有度,气血运行调畅,则心神得以濡养,能够正常发挥其功能。“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素问·奇病论》),肝胆相表里,少阳枢机不利亦会影响肝之疏泄,肝气郁结,进而引起情志抑郁不舒。少阳病各种病理变化的本质皆不离“郁”[7],少阳枢机不利是导致精神情志失常的重要因素,调畅少阳对于精神情绪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2.2 少阳为枢与躯体症状群的相关性

“形”与“神”存在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互为体用。产后抑郁症除典型的心理症状外,还具有复杂多样的躯体症状,其中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周身疲乏是最为常见的躯体症状[8]。

《类证治裁·不寐》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睡眠障碍与阴阳失调密切相关,而人体阴阳的出入有赖于少阳枢机的调节。患者产后气血亏虚,且少阳时令(子时)无法得到充足休息,影响少阳气机的转枢与升发,导致少阳之气郁滞,阴阳交接不畅,出现睡眠障碍;《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土得木而达。”脾之运化、升清,胃之受纳、腐熟均有赖于肝胆之气的疏泄、条达,少阳胆之枢机不利,木盛乘土,使脾胃运化失常,则出现食欲下降、胁肋胀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或由于少阳三焦水液代谢失常,水湿停聚,困阻脾胃;“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少阳相火输布有度能够养脏腑、充九窍[9],相火不足则五脏无以温养,难以维持和发挥正常的功能活动,致使患者精力下降、周身疲乏、活动困难。因此少阳枢机不利是导致全身多种躯体症状的关键所在。

3 少阳调枢在针刺取穴中的应用

少阳枢机的运转对产后抑郁的发生、发展、转归有重要的影响。《金贵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曰:“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调节少阳枢机治疗抑郁症具有以轻搏重、以简约繁、以巧制拙之妙[7]。因此在常规选用百会、印堂等“醒脑安神”穴位,辩证取穴选用肝俞、脾俞、肾俞调节脏腑功能的基础上,应重视调畅少阳经气,选择手足少阳经穴,疏泄少阳郁结,通利少阳枢机,以达形神共调之功,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积极意义。外关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络于手厥阴心包经,通于阳维脉,具有和解少阳、宣发郁火的作用。现代相关研究表明,捻针状态下针刺外关,能够激活边缘叶等与精神神志活动的脑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外关治疗精神情志疾患的特异性[10]。足临泣为足少阳胆经的输木穴,通于带脉,可疏肝利胆、清头明目、通经活络。两者八脉交会穴合用,可清肝胆、利胸胁、除郁滞。日月属足少阳胆经,为胆之募穴,可疏肝利胆、理气止痛,《针灸甲乙经》曰:“太息善悲,少腹有热,欲走,日月主之。”与胆俞穴俞募相配,可交通阴阳,主治"谋虑不决,气上溢而口为之苦”(《素问·奇病论篇》)。以上诸穴,无论虚实均可应用。

少阳郁火显著者,可配取支沟、风池等穴。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火经之火穴,《类经图翼》曰:“主治霍乱呕吐,口噤暴喑,鬼击,卒心痛,产后血晕,不省人事,凡三焦相火炽盛及大便不通,胁肋疼痛者,俱宜泻之。”常与阳陵泉组成经验对穴,加强疏利少阳郁结之功。《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故春气者,病在头。”故颈项部腧穴能够调肝且行少阳经气[11]。风池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之会,风池为治风要穴,能够和解少阳、疏利头目、镇惊安神。近部完骨并取,可增强协同作用,且《铜人》记载完骨穴主治:“治头痛,烦心,癫疾,头面虚肿……喉痹颊肿”,功善祛风通络、安神定志、调节头部少阳经气。

少阳经多气少血,其本经诸穴多具备枢调气机、畅达情志的作用特点,临床应根据证候特点的不同,具体分析患者的病因病机特点,辨证选取相应腧穴。

4 小结

《诸病源候论·产后虚烦短气候》曰:“此由产时劳伤重者,血气虚极……气逆乘心,故心烦也。”产后气血亏虚,气机逆乱上行,是产后抑郁症发作的重要病机。少阳枢机以维持气机运动规律为本质,通过恢复气机的正常运转以协调脏腑功能的发挥和生命活动的表达,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正如《丹溪心法》所言:“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因此抓住枢调少阳的核心,能够直指病机本源,调节气机升降出入,激发自我调节机制,使郁滞的气血得到疏通,正气得到恢复,达到精穴疏针、形神共调的目的,对于提高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枢机三焦少阳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侯江红从三焦论治小儿久咳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童心童画
《三千年》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