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例谈小学英语课堂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2021-03-25 22:22徐舒宁
学校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摘要: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为达成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并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渗透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情感、价值观等人文素养,本文将结合具体课例谈谈思考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 核心素养 人文素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学科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认识观与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以语言知识体系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模式,聚焦核心素养,在日常课堂中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分析、教学活动的设计处理等方式,向学生渗透语言背后的隐性品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等综合素养。分析小学英语教材后可见,其中“文化意识”应包含但不局限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更涉及跨学科文化、情感价值观等人文素养。因此,本文将结合Oxford English 3BM3U2 Colours这一单元课例,浅谈在日常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体现语言的人文性。

一、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学生跨学科知识

新课程标准要求英语学科的教学要体现语言学科的特点,提升学生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但了解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后发现,小学英语教学中缺乏与其他学科及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统整。有不少教师认为,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对英语本学科语言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跨学科文化知识的渗透。其实,这种想法本身便是一种误区,所谓的跨学科文化并不是通过课堂中的某一教学活动进行教授的,而是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和内容后,引导学生以体验式学习的形式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习得的,因此教师的设计和处理非常关键。

本单元课例中的核心词汇为Look and learn中的sky, sea, river, mountain。在第一课时新授river一词时,为了丰富学生对于河流的学习和认识,我引入了国内许多著名的河流:The Yellow River, The Red River, The Yangtze River,Huangpu River。通过语境人物Miss Fang对于河流的介绍实现了对river一词的听觉感知,然后进行语音指导,精准river的发音,并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复述河流的名称,初步建立正确的音、义;接着在听问答的过程中,通过语境中学生的回答对The… river is…这一句型进行反复的听觉输入,最后引导学生在自主练习中根据图片和句型支架有所表达,从中步步推进语言的操练。学生学习和表达语言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了解了国内这几条著名河流的名称和样貌,由此借助教学资源实现了英语学科和地理学科的初步整合。此外,教师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补充说明,如“Right. The Yellow River is yellow, just like its name.”“Yes. The Red River is red. Its also named for its special colour.”等。经过老师的提示和刺激,学生便会自主地在河流的颜色和名称之间建立逻辑联系,感知到部分江河以其特殊的河水颜色所命名的地理文化常识,通过教师的课堂评价语实现了英语课堂中跨学科文化知识的再次渗透。

二、巧设教学活动,带动学生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是一种抽象的教育形态,学生需要在真实而丰富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有所体验。很多教师习惯于在课堂收尾时利用视频、诗歌等资源带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但对学生而言,不依附于学习活动而存在的情感教育是干瘪的。因此,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尽可能多地创造生生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之间相互感染,从而抒发真情实感。

例如,在本單元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任务,学生聆听语境人物Alice和Kitty在三亚的旅游经历后,思考并回答: What can Alice/Kitty do in Sanya? ,针对二人出游活动的不同进一步追问:(1)How is the weather? Why? (2)Why didn't Kitty swim in Sanya? How is the weather? Why?,由此帮助学生建构语段间的思维逻辑,在景物的色彩、天气和活动间进行推断,进行有思维的语言输出:“Alice: The sky is blue. The sea is blue too. I can swim in the sea on a sunny day. Im happy!” “Kitty: The sky is black. The clouds are grey. I cant swim in the sea on a rainy day. But I can play with the raindrops. Im happy too!”。与此同时,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也能感受到,虽然旅游时天气突变,但灵活调整活动仍能带来同样甚至加倍的快乐。老师的评价语“We can have fun both on sunny days and rainy days.”更向学生传递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发现雨季的别样风光、挖掘生活中的乐趣。由此,契合情感教育主题的学习活动更能使学生在表现自我的同时,对本课时主题Our colourful life产生情感共鸣和更深入的理解,意识到多彩的生活并不局限于景物的美丽色彩,更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内心。

三、打破教学常规,引导学生价值提升

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英语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教师要在课前仔细研读教材,必要时适当再构文本内容,从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育人素材,使学生在学习体验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健康乐观的品格。

本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绘本故事The ant and the grasshopper,以往多数教师通常会选择一句“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作为本课情感立意的抒发。但立足单元主题“Colours”对文本进行再构后,我们会发现Grasshopper并不是一无所获的。它在暖春时分合着溪水叮咚一起歌唱、在夏日炎炎时乘着树荫欣赏天空、伴着落叶纷飞一起跳舞,事实上,它收获了四季风光和美景。若站在Grasshopper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得出“Seize the day.(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这时,我让学生基于这两种观点进行讨论,给故事以命题,发现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班里的“三好学生”和“老油条”甚至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这时候,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者身份就起到了作用,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若综合地看待问题,将二者折中,便能得出“Study hard, play hard(努力学习,尽情玩乐)”,只要把握好度,学习和享乐完全是可以兼得的。相比传统的立意思路,相信这对学生而言会是更好的人生哲学。大而观之,学着打破教学常规,转换角度,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这也是作为教师能在课堂上传递给学生的无形的价值观。

小学英语课堂中人文素养的渗透,关乎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应遵循《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改善教师行为、提高教师素养、提升教学能力,充分发挥语言的人文价值,带给学生最佳的课堂体验。

参考文献:

[1]宋海涛.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0(21):67-68.

[2]蔡淑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教学人文性渗透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20(05):111.

[3]袁婧. 小学英语学科的德育价值及实践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6.

上海市嘉定区清水路小学 徐舒宁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