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自治”提升小学生品行的实践研究

2021-03-25 22:21王敏
新课程·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生自治实践探究

王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提升,小学生品德言行的教学受到多方重视,但目前小学德育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较低,道德品行的实践主体意识不明确,缺乏实践效果。因此开展学生自治有利于实现学生自我品行管理、自我反思与提升,实现从理论课堂教学转移至实践道德养成教学,通过班级同学内品行监督,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管理反思,结合教师对学生良好品行的考核引导,最终实现小学生德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学生自治;小学生品行;实践探究

小学生品行的养成对其以后价值观和人格的塑造具有奠基作用,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延伸,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成为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端正学生品行、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教育环节。随着信息化时代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较多受外界不良信息干扰,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几率更高,因此完善小学生品行的实践探究,对小学德育课程有效开展具有实践价值。本文在提升小学生品行环节中主张学生自治的方法,调动学生品德言行培养的主体,积极借助自我审查反思,相互监督的方式,构建班级文明风气,真正使学生意识到形成良好举止观念对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价值,结合教师在学生品行养成过程中的理论引导作用,能有效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一、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品行锻炼环节

目前小学德育课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缺乏充分发挥优良道德品质的实践环境。因此课程的教学效果主要限制于对书本理论的掌握,在实践效果方面并没有突出成效。这种以本为纲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道德观念、言行举止、知行合一的内化效果。完善学生自治,就應该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品行锻炼环节的设置,教师可以以班级为主体开发不同内容的公益实践活动。

比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科普宣讲或者是道德演讲的社区宣传会,调动学生关心集体的热情,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个人品行提升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增加优秀小组评选活动,每周对表现良好、行为得体的小组进行奖励,将学生日常课堂纪律和与同学相处关系纳入评价标准,这样学生在竞争中提高个人品行的意识就能得到充分调动,品行教学的实践效果得以发挥。

二、结合班会实现学生对自我品行反思、改正

教师应主动开发班会的教育效果,避免让班会成为班级不良行为的批斗大会,在班会中教师应主动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请学生谈谈个人近期较为突出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学生能实现以自我为主体的品行反思过程,教师以学生的回答作为了解班级风气变化的信息来源,对于学生不良行为中表现出的困惑现象应及时指导,这样通过答疑和反省过程学生能实现以自我为主体的个人品行提升。通过学生在班会上自主谈论的方式能减少学生因教师说教而造成的叛逆心理,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品行的理论建议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形成品行监督机制,便于教师差异化教学

教师在学生自治管理过程中,应形成班级品行监督机制,教师可以借助班会教学的途径在班级引入对班级监督机制的方案,在前期教师可以以班级风气中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明确正确与不正确风气,并让学生指出对方行为中存在的不当现象,便于当事人及时改正。对于班级在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不良风气,学生应提高自觉维护意识,主动向教师汇报,这样能增加教师差异化教学信息来源,对班级风气的变化能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的监督机制不仅能实现学生间相互学习,也能促进班级在良性竞争监督中提高品行教学效果。

以往小学生品行培养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开展的理论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确立自我品行培养的主体意识,因此难以意识到端正品行对个人道德价值观念树立的重要意义。借助学生自治的方式,比如结合针对性的不良风气,可以作为典型事件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激发学生品行的自我归属感,通过积极参与班级风气监督管理的过程实现自身不良行为的纠正,同时在自治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对班级良好风气维护的责任意识也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品行教学来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人品行的差异,并通过是非判断开展自我治疗或寻求老师帮助的方式,有效维护班级良好风气。

三、结语

本文通过了解目前小学道德品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生自治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通过增加以学生为主体的品行锻炼环节,结合班会实现学生对自我品行的反思、改正以及形成品行监督体制,便于教师差异化教学,实现品行教学的有效开展,实现从理论课堂教学转移至实践道德养成教学,通过班级同学内品行监督,学生对自我行为的管理反思,结合教师对学生良好品行的考核引导,最终实现小学生德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魏兆锋,冯文全.关于“品德不良”定义的批判与重构[J].上海教育科研,2005(5):21-22.

[2]孙霞.论客观环境的消极因素对中小学生品德的不良影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6):41-43.

[3]欧阳琼.青少年品德不良的心理探因及矫正[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9(1):67-69.

[4]宋专茂.心理健康测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207-218.

猜你喜欢
学生自治实践探究
以学生自治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善治新格局
高职院校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实践探究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不成功的学生自治
论陶行知尧叶圣陶和杨贤江的学生自治思想及其理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