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联合洛铂在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中的效果分析

2021-03-28 13:59周丹枫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洛铂紫杉醇宫颈癌

周丹枫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肿瘤血液科,辽宁 北票 122100)

宫颈癌为恶性肿瘤,其位居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位,调查显示,随着近年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改变,宫颈癌发病率呈持续升高趋势,故需及早开展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效果[1]。手术、化疗为治疗宫颈癌主要方法,但基于该病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故多于晚期确诊,此时癌细胞扩散较为明显,开展手术治疗难度较大,为延长宫颈癌患者生存时间,新辅助化疗逐渐应用于临床,现已发展成为治疗LACC的重要治疗方法[2]。既往多开展氟尿嘧啶、顺铂联合化疗,但顺铂使用后肾毒性较明显,故其临床应用得到限制,洛铂为第三代有机铂类药物,其抗癌活性较高,故本次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3]。本次选择6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开展紫杉醇联合洛铂新辅助化疗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本院自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接收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n=60)进行研究,以随机平衡序贯法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试验组:年龄35.21~52.42岁,平均年龄(42.48±7.04)岁;肿瘤直径3.52~6.51 cm,平均直径(4.92±1.62)cm;分期:Ⅰb期者12例、Ⅱ期者13例、Ⅲ期者5例;对照组:年龄35.48~54.46岁,平均年龄(44.14±8.24)岁;肿瘤直径3.42~6.85 cm,平均直径(4.94±1.52)cm;分期:Ⅰb期者14例、Ⅱ期者12例、Ⅲ期者4例,对比P>0.05。排除标准:血液系统疾病者;既往开展化疗者;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因个人原因自愿退出本次研究者;既往开展免疫治疗者;既往腹部手术史者;药物过敏反应者。纳入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者;年龄65岁以内者;首诊者;无脏器组织损伤者;无血液系统疾病者;无严重药物过敏反应者。

1.2 方法 纳入研究60例患者由医师结合第七版妇科学确诊后开展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并于术前开展化疗,对照组开展氟尿嘧啶、顺铂新辅助化疗治疗,试验组开展紫杉醇、洛铂新辅助化疗治疗,对比临床总有效率、手术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标志物水平,评价紫杉醇、洛铂新辅助化疗治疗价值。①紫杉醇:国药准字:H20 090547;生产企业:百时美施贵宝(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L∶30 mg;135 mg/m2静脉滴注。②洛铂:国药准字:H20 050308;生产企业: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 mg;30 mg/m2静脉滴注。③氟尿嘧啶:国药准字:H31 020593;生产企业: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L;1 500 mg/kg静脉滴注。④顺铂:国药准字:H20 023236;生产企业: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70 mg/m2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28 d)。

1.3 观察指标 采集患者血液标本,离心后对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监测。评价患者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宫旁浸润等情况。根据病灶情况评价临床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检查显示病灶消失持续4周;部分缓解:病灶最大直径减少50%;稳定:病灶最大直径减少50%以下;进展:病灶最大直径增大25%[4]。化疗过程中常见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脱发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借助SPSS22.0分析,检验结果以P值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标志物水平归属计量资料范畴,检验值用t、()表示,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指标属计数资料范畴,检验值以χ2、(%)表示。

2 结果

2.1 临床总有效率 试验组化疗后完全缓解12例,占比40.00%;部分缓解8例,占比26.67%;稳定8例,占比26.67%;进展2例,占比6.67%,临床总有效率66.67%;对照组化疗后:完全缓解5例,占比16.67%;部分缓解2例,占比6.67%;稳定15例,占比50.00%;进展8例,占比26.67%,临床总有效率23.33%;经对比试验组66.67%高于对照组23.33%,χ2=21.8571,P=0.0000。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试验组化疗后骨髓抑制4例,占比13.33%;胃肠道反应5例,占比16.67%;肝功能损害1例,占比3.33%;脱发5例,占比16.67%;对照组化疗后骨髓抑制11例、占比36.67%;胃肠道反应12例、占比40.00%;肝功能损害6例、占比20.00%;脱发12例、占比40.0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骨髓抑制)=5.8074,P=0.0160;χ2(胃肠道反应)=5.3625,P=0.0206;χ2(肝功能损害)=5.3908,P=0.0202;χ2(脱发)=5.3625,P=0.0206。

2.3 肿瘤标志物水平 试验组化疗后前CYFRA21-1为(2.65±0.59)ng/mL、SCCAg为(1.91±0.25)μg/L;化疗后CYFRA21-1为(1.75±0.42)ng/mL、SCCAg为(1.01±0.18)μg/L;对照组化疗前CYFRA21-1为(2.68±0.61)ng/mL、SCCAg为(1.87±0.31)μg/L;化疗后CYFRA21-1为(1.84±0.42)ng/mL、SCCAg为(1.06±0.24)μg/L,两组化疗前、化疗后对比无明显差异,t1(CYFRA21-1化疗前)=0.1939,P=0.8471;t2(CYFRA21-1化疗后)=0.8299,P=0.4100;t3(SCCAg化疗前)=0.5501,P=0.5843;t4(SCCAg化疗后)=0.9129,P=0.3651,组间对比差异显著,t1(试验组化疗前后CYFRA21-1)=6.8066,P=0.0000;t2(对照组化疗前后CYFRA21-1)=6.2323,P=0.0000;t3(试验组化疗前后SCCAg)=16.0018,P=0.0000;t4(对照组化疗前后SCCAg)=11.3164,P=0.0000。

2.4 手术指标 试验组化疗后淋巴结转移1例、占比3.33%;血管侵犯1例,占比3.33%;宫旁浸润1例,占比3.33%;对照组化疗后淋巴结转移7例23.33%、血管侵犯6例,占比20.00%;宫旁浸润6例,占比20.00%,经对比试验组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宫旁浸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淋巴结转移)=6.9231,P=0.0085;χ2(血管侵犯)=5.3908,P=0.0206;χ2(宫旁浸润)=5.3908,P=0.0202。

3 讨 论

放疗、手术为治疗早期宫颈癌最有效方法,但对LACC而言,手术根除治疗难度较大,且无法完全清除病灶组织,放疗治疗复发率高达70%,此外放疗易对患者卵巢功能、阴道功能造成损伤,从而降低患者生存质量[5]。近年新辅助化疗逐渐应用于临床,其在术前给予患者一定疗程化疗后可避免体内残留肿瘤细胞发生转移,提高其整体预后效果,延长其生存时间[6]。

紫杉醇为抗微血管药物,其使用后可与微血管结合,使细胞内微管蛋白发生聚合反应,且该药物具有拮抗解聚作用,经静脉滴注进入体内,可避免微管在有丝分裂过程时出现纺锤体,避免肿瘤细胞发生分裂、增殖现象,加重临床病情[7]。资料显示[8],紫杉醇给药间隔与细胞不良反应关系密切,故需结合其实际病情严格控制各疗程间隔,以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洛铂为临床常见广谱类抗癌药物,其将静脉滴注进入体内后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修复,达到缩小瘤体的目的,还可提高药物作用深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其复发率[9]。此外洛铂为第三代铂类抗癌药物,其抗癌活性较高,具有毒性小、在水中稳定性高等优势,其作用于顺铂相当,使用后毒性较小,为现阶段晚期肿瘤常见治疗药物,在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开展前采用新化疗方案联合紫杉醇、洛铂治疗,可提高病灶根除率,降低肿瘤细胞转移情况,达到控制肿瘤转移的治疗目的,且紫杉醇、洛铂联合使用后可发挥协同作用,通过抑制癌细胞活动,消灭微转移病灶组织,避免术中发生播散现象,术后出现转移现象,提高手术治疗效果[10]。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开展紫杉醇、洛铂联合新辅助化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标志物水平、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综合上述,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术前开展紫杉醇、洛铂联合新辅助化疗的价值显著,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宫旁浸润等情况,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洛铂紫杉醇宫颈癌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洛铂的药理学作用及其在卵巢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洛铂与顺铂联合氟尿嘧啶在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介入治疗中的比较分析
脂质体紫杉醇周疗方案与普通紫杉醇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洛铂对人肺腺癌A549、A549/DDP细胞株抑制作用的研究
护理干预对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疗效观察
多西他赛辅助治疗晚期肺癌患者28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