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的海淀经验

2021-04-01 12:28侯兰肖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3期
关键词:素养提升推进策略

侯兰 肖明

【摘 要】本研究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对学习科学的理解,呈现了海淀区开展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项目的初衷和推进策略,并展示了项目研究的效果。从区域层面提出了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模型,即一个完整的学习科学素养提升项目应包含理论学习阶段、课题研究阶段、评价阶段,全过程由线上线下混合实施,教师、学习者、助学者三方互动,共同完成。海淀区通过提升教师学习科学素养的探索与尝试,帮助学科教师的授业和育人更加科学、有效。

【关键词】学习科学;推进策略;素养提升;混合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1)02、03-013-04

关于学习的探索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无论社会形态如何变迁,无论学习场所如何变化,无论教学模式如何创新,学习始终是人类历史传承、发展进步的根本活动。没有学习,历史无法传承,没有学习,社会无法进步。教师是教学成功的核心,也是育人的关键。培养教师科学理解学习、正确设计教案、有效实施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轻松、高效、科学地学习,教师的这种专业素养就是学习科学素养。

重新进入教育视野的学习科学

20 世纪 80 年代前后,一些在传统认知科学领域颇有建树的科学家们意识到,以脱离情境认知建构和控制实验为特征的学习研究很难解释真实世界中的学习实践。面对这一困境,这群学习研究者纷纷从传统的认知科学一派出走,开始基于真实的学习情境来研究学习。学习科学自提出以来,就受到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重视,纷纷成立各种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我国自20世纪 90 年代起就有一批学者面向国内翻译介绍学习科学的论文著作,各大学相继成立了“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简要地说,学习科学主要就是研究人究竟是怎么学习的,怎样才能促进人有效地学习。

学习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研究内容也极其庞杂,但从学习发生的角度,可以归为以下几个研究方面:一是学习基础机制研究。学习基础机制研究重在从微观的神经联结层面研究真实情境中教与学的过程,包括学习相关脑机制的发现与模拟、脑和语言习得的研究、脑发育的可塑性研究、学习障碍的神经机制和有效干预方法等。二是真实情境中的学习研究。学习环境设计研究也称为学习技术研究。这类研究更关注如何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可以直接应用于真实教育情境的干预方案。如移动学习,模拟、仿真、游戏的学习,基于VR/AR的学习、基于知识可视化的学习以及技术支持的协作学习等环境对学习的影响。三是学习分析技术研究。学习分析技术研究主要关注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关于学习者及其学习情境的数据,以便了解和优化学习以及学习发生的情境。大多数相关研究集中在在线学习行为分析和学校评价研究上。

引导教师在学习和研究中认识学习科学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中,作为教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能够学得有效果,而学习科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师)更好地理解有效学习,并运用该学科的知识重建课堂及其他学习环境,使人们的学习更为深入,更为有效。因此,学习科学理论能够大大助力教师教学,让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更为科学、专业。

海淀区学习科学项目的推进方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理论学习,以修习课程、专业阅读为主;第二阶段为课题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经历从开题到中检再到结题的完整链条;第三阶段为成果凝练,以成果打造为主要目标,系统梳理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在推进过程中,实施了以下4种策略。

1.以4类课程为载体的系统学习策略

在实践过程中,依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的课程资源,海淀区开发出支持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的4类课程。分别是理论学习类课程,实践研讨类课程,会议观摩类课程,网络研究类课程。理论学习类课程以专家授课、专业阅读为主要形式,意在掌握学习科学理论的专业知识;实践研讨类课程以学习工作坊、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现场课和说课为主要形式,意在运用理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会议观摩类课程以参加学术会议为主要形式,意在吸收学习科学理论的前沿成果,并借由大会的契机凝练成果,形成论文,向外界发声;网络研究类课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纯线上课程,主要面对因工学矛盾时常缺课的教师群体,以便查遗补漏。另一种是混合式学习为主要方式的网络研修课程,该形式以认知学徒制为理论指导,通过线上浅层次学习、线下专家指导的方式来进行主题式学习,以实作来评价学员学习效果。完整的课程体系,确保项目校教師能够系统掌握学习科学理论,为学习科学素养提升奠定了知识基础。

2.以4类活动为媒介的系统推进策略

海淀区学习科学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开展4类活动,分别是启动会、研讨交流会、研究展示会、成果汇报会。每种活动的侧重点不同,希望达成的目的也不同。启动会包括方案解读、领导讲话、专家培训等,目的是宣传动员、方向引领和理念渗透;研讨交流会,包括专题研讨、研究计划与总结交流、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参观考察等,目的是聚焦问题、推动实施、凝聚队伍;研究展示会包括学校现场会、阶段总结报告会、研究论坛等,目的是发现典型、扩大影响、积累素材;成果推广会包括学术研究报告、典型发言、颁奖、领导讲话、专家点评等,目的是展示研究成果、总结表彰先进、进行媒体宣传。

3.以专业阅读为重点的选题聚焦策略

专业阅读不仅是理论知识提升的必备环节,更是确定研究选题的关键策略。专业阅读讲究纵深、精准、系统。首先,专业阅读不是泛读,只求皮毛,不求甚解,专业阅读应该是围绕研究主题进行细读、品读、荐读的深入阅读,是伴随思考的阅读,是伴随反思的阅读。其次,专业阅读讲究精准,即通过相关领域的阅读,聚焦到希望研究的问题,再根据感兴趣的研究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从书中了解前人对该研究问题的研究情况,专业阅读有时不必通篇阅览一整本书,而是围绕问题进行的多本书群文阅读。最后,专业阅读讲究系统化,它要求阅读者不仅仅读一本书,而是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侧面精选该领域的经典著作,确保一个时期的专业阅读后,阅读者能对该领域有比较深入、专业的理解,成为该领域的专业人才。

一篇文章或者一本书怎样才算读懂,是很多老师关注的问题。海淀区学习科学项目组开发出文献摘编模板,以文章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论、评价、文章结构五个板块引导实验校教师梳理文献。文章背景意在回答该研究“为何而做”的问题,研究方法意在回答本研究“如何做”的问题,研究结论意在回答针对研究问题作者得出的“答案是什么”的问题,评价意在回答这项研究“写得怎么样”的问题,相当于文献综述中的述评部分,文章结构意在回答本研究的“整体框架”问题。

项目组以在线协作文档为载体,将读过的文章和书籍内容记录在云端,并通过线下读书会、线上文献摘编分享活动等形式进行分享和研讨。迄今为止,课题组教师用半年时间完成了近9万字的摘编文档,涉及35篇文章,依托摘编文档开展了5期文献摘编分享活动,共读20本学习科学理论的经典专著。

4.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系统提升策略

教育科研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和揭示教育领域中规律的具有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教育科研有以下几个特征,必须充分占有前人的成果;不复述他人已揭示的规律,不重复他人的认识;进入前人没有进入或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课题研究是海淀学习科学项目所有实验校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且是核心任务。每所实验校都要基于前期学习基础,结合学校实际,设计一个一年期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首选实证研究法,选题尽量小,做深入。从立项的课题来看,研究选题覆盖比较广,包括游戏化学习、合作式学习、深度学习、自主学习、学习动机研究、学习效果研究、学习评价研究、学习设计研究等多種真实境脉中的学习研究。课题研究对于实验校老师来说是一个综合运用、理论输出的过程。实验校执行人依托课题要带领学校的研究团队,围绕研究问题,将理论与实践自觉融合,通过各种教育科学方法的运用,实现对研究问题的解答。

海淀区学习科学项目以“瀑布式管理培训”为主,每所实验校选派1名执行人,总项目组为执行人提供课程函授、专业阅读引领服务,再由执行人为学校课题组核心成员进行培训,核心成员再对普通成员进行培训。该培训模式通过培训赋予每所实验校执行人应有的职责,调动其接受培训、转化培训的积极性,强化其参与培训、施行培训的自主性和自觉意识。以此形式来进行管理、动员、辐射。

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模型

根据混合式学习理论、成人学习理论、学习共同体理论,项目组提出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模型(图1)。一个完整的学习科学素养提升项目应包含理论学习阶段、课题研究阶段、评价阶段,全过程由线上线下混合实施,教师、学习者、助学者三方互动,共同完成。由于学习科学理论比较新,教师群体在了解该理论之前是无法确定选题的,因此在课题研究之前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随后教师便可确定选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开展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各种活动,进而形成研究成果,项目最后要对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效果进行评价。

海淀区以混合式研究作为项目开展的基本形式。混合式研究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选题要素、课程要素、实践要素、成果要素和评价要素。

课程要素:混合式研究由于涉及线上部分,因此务必有成熟的系列视频课程作为依托,这些视频课程作为学习者自修的课程资源,而面授部分则重在研讨和解决问题。

选题要素:混合式研究并不同于普通的网络培训,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要有一个共同的研究方向,即研究选题,所有人员为着共同的研究题目而努力,课程学习、实践练习等都是以研究选题为指向的。

实践要素:教师群体的特征决定了教师群体的研究要为教学服务,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践环节必不可少,呈现形式可以是研究课、群体科研、小组讨论等。

成果要素:有过程必须也有成果,针对混合式研究的成果不仅指向课题研究,也指向课堂教学质量,好的混合式研究不仅可以为研究命题寻找到可靠的解决答案,同时也应该在此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

评价要素:由于混合式研究涉及线上线下教师、学习者和助学者等多方因素,因此一定要考察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项目的实施效果等,因此混合式研究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海淀区开展学习科学素养提升项目已有三年时间,以学年为单位,项目组对学习者以在线问卷的形式进行全样本调查,分为前测和后测,以了解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水平现状,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的需求、理解程度、应用能力。通过前后测的对比,从主观态度调查和客观评测题两个角度来调查分析教师在进行一系列理论学习活动之后的收获。通过对教师们主观题与客观题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教师们的教龄与客观题中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部分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教龄越高的教师,往往具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当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们学习了学习科学的相关理论后,就能够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更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科学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优点以及结合的方式。

学习科学的发展,不是一个画地为牢的学科限定过程,而是以学习为中心,在跨越多种学科边界上不断拓展新的研究空间的过程。海淀区力图通过此项目,引导教师思考学习科学对课程教学的意义,将学习科学的前沿成果应用于实践之中,让学生学得更科学、更快乐、更有效。

参考文献

吕林海. 转向沉默行为的背后: 中国学生课堂保守学习倾向及其影响机制——以南京大学物理专业本科生为对象的实证研究. 远程教育杂志,2016,34(6):28-38.

任友群,胡航. 论学习科学的本质及其学科基础[J]. 中国电化教育,2007(5): 1-5.

尚俊杰,庄绍勇,陈高伟. 学习科学: 推动教育的深层变革[J]. 中国电化教育,2015(1):6-13.

作者单位:1.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2.首都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素养提升推进策略
电子商务发展与政府推进策略研究
浅析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推进策略
新时期高校党代表任期制的思考:历史、现实与推进策略
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浅谈兴趣引领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浅谈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素养培育
高校舞蹈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新常态下实现外资高水平引进来的影响因素及推进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