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冲突视角下的高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2021-04-13 00:06肖威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人文底蕴高职学生

【摘要】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从对“职业能力”的要求转变为更高层次的“综合素质”要求,高职人才教育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完善学生的人格有机统一,探索从人文底蕴培育的角度,优化现有教学和管理体系,从而构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育人体系。

【关键词】文化冲突视角  高职学生  人文底蕴  培育体系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文化冲突理论视角下的高职生人文底蕴培育体系研究”(XJK9BZY03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3-0115-02

在历史不断发展的今天,全球化和深刻的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态势,全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多样化的价值观念,迫切需要精神旗帜、思想导向和价值引领[1]。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全社会的劳动者都必须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因此,职业能力水平不再是劳动者素质水平的唯一评价标准。高等职业教育培育的人才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而服务的,在经济新常态下传统的“技术本位”办学理念和轻思想、轻人文的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它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不足。因此,在高职学生的培育过程中,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积淀中国特色的人文底蕴,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一、文化冲突视角下的高职学生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技能培训,轻人文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的学生大多具有过硬的技能和良好的就业情况。市场需求导向下高职院校愈发侧重专业技术技能的提升,轻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心理健康等人文教育,导致学生出现心理素质较差、缺乏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欠缺的情况。学校更像流水线的生产车间,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具有独特的人格。缺乏人文素养的学生成为没有丰富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工具人”和“工作机器”。这种“工具人”心理承受能力差,创新意识和能力低下[2]。进入社会后,他只能成为社会“生产线”上的“产品”。正如冯建成教授所说:“现代社会高度的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功利逻辑,使人们不再关注自己,而是关注社会的需要。高职教育过分强调和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在学生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二)通识教育缺乏高职教育特色

针对高职院校重技能轻人文的情况,有学者提出了加强通识教育,加强人文教育的解决思路。即通过政治、历史、哲学、文学、劳动等相关学科学习,吸收并积淀人类几千年的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深具民族特色的中华优秀文化,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独立的人格,形成不被文化冲突影响的坚定意志,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判断力和价值取向,高尚的利益和情操,良好的修养,成为适应个人人生成长新阶段、国家经济发展新阶段的综合素质型人才。但是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人文教育学科与研究型大学相似,使用的教材基本一致,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而高职院校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又与研究型大学不同,分别在两年到三年不等,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定。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还需要完成很多任务,比如理论学习、技能培训、企业实习、职业资格认证、社会实践等。因此,高职学校的人文教育学科开设应该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包括教材的编写应该更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并将“专业”文化融入其中,让人文教育更具实用性。

二、文化冲突视角下的高职学生人文底蕴培育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坚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标准,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渗透人文精神。除此之外,注重探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和项目教学,让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创新实践能力,锻炼诚信、勤奋、敬业的职业精神。教师要树立课程导向、项目导向等多元化培养学生核心素质的理念,因材施教,进行有效评价,将专业核心素質融入课程教学,直接或间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核心素质,不断构建“人文课程+校园文化+校企合作+有效评价”的多元化培育体系。

(一)构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人文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开设要坚持“面向学生现状,面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围绕“一个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人文课程体系开设应实现“四结合”:一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就是实践能力的提升,而人文精神的培育要注重人文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统一,任何人文课程的开设都要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譬如开设思想政治实践类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主导确定实践主题,而实践方案的策划、实践模式的选择等都有学生自己主导,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三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人文课程的开设既要考虑通识教育类型的必修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培养学生的共性,又要从学生个性发展角度出发开设学生感兴趣的其他人文选修课程;四是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二者结合可以提升专业课程的趣味性, 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同时学生的人文知识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能力的养成奠定基础。

(二)构建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人文素质的提高,单靠课堂教学是无法实现的,营造文化校园环境,发展校园文化生活,也是重中之重。许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学校教学部主办的活动多与专业学习有关,学生组织的活动多以体育和娱乐为主,因此,我们应该营造更多与人文相关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可以依托团委和学生社团举办诗歌、散文、小说创作比赛、朗读演讲辩论比赛、话剧表演等人文素质类活动,将好的作品推送走出校园,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人文素养培育平台和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响应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合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邀请高水平艺术团体进校园演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构建政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共同育人体系

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紧密结合高职院校所在地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以当地政府为主导,与地区知名企业合作,开展企业人文文化论坛,邀请不同行业的资深员工到高职做“如何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为主题的讲座,面向广大学生传播各行各业的企业文化,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文化以及各行各业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实例纳入思想政治课、就业指导课等相关课程;专业培训室可根据公司或工厂的要求进行装修布置,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为贡献社会提供多元化的体验渠道;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通过校地共建,将地方历史和特色引入校园,让学生在丰富的文化环境中受到影响和潜移默化的影响[2]。

(四)构建基于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有效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除了监督和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外,根据学生的精神需求采取适当的鼓励措施,也能有效提高老师的教学和管理的积极价值。就像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過正面评价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及时有效地评价学生,也可以体现学生对校规纪律的双向尊重。具体而言,人文关怀视角下学生管理模式的打造需要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管理评价与知识评价的融合,管理团队可以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遵守程度打分,吸收行为素养分数和知识评价分数,形成综合评价机制,让学生在固定阶段实现自我意识。其次,为了提高以学生为本的起点,在管理层面,适当增加学生行为素养的可选判断选项,如增加思想道德评价、劳动评价、活动纪律评价、身体健康素质评价等。要把评价机制的可选内容落实到学生生活中去,真正以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为标准,培养具有核心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状,高职院校应以“德育”的基本方针为指导,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德育与个人德育相结合;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3];在实践训练和实践教学中不断优化教育机制和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除此之外,提高当代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是提高全社会人文素质的基础,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以“完善人文教育体系,树立人文教育理念”为基础,通过务实互动交流,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机结合服务地方经济。随着人文素质关怀的提高,触动学生内心深处,让他们自主、自觉、自信地掌握和理解人文素质知识,并能有效地将其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言行,进而形成高水平的职业素养,以便更好地致力于未来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光荣.新时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2] 庄俊雄.人文主义视角下的高职教育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4):152-153.

[3] 劳海英.论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欠缺及培育途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20(1):58-63.

作者简介:

肖威(1987年-),女,湖南娄底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人文底蕴高职学生
核心素养需要三种“人文底蕴”
利用高中语文教材培养学生人文底蕴
美术基础教育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创新
浅谈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