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你被温暖了吗?

2021-04-19 11:20马淑芬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人际交往共情

马淑芬

〔关键词〕共情;体验式学习;人际交往;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08-0031-03

【活动理念】

1.体验式学习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初,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该是这样的过程:“始于体验,进而发表看法,由此引发反思,继而形成理论,并最终把理论所得应用于实践的过程。”该理论强调教师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其作用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情境,寓乐于教,帮助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

2.共情理论

共情是个体面对(或想象)一个或多个个体的情绪互动情景时,首先产生与他人情绪情感的共享,而后在认知到自我与他人有区别的前提下,对其总体状况进行认知评估,从而产生一种伴有相应行为(外显或内隐行为)的情绪情感反应,且主体将这种情绪情感和行为指向客体的心理过程。共情具有良好的表达性社交能力,能够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氛围,能够促进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方面,八年级学生进入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和过渡期,自我意识高涨,开始有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想事情、做事情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的倾诉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评价、建议,难以准确地觉察他人的需求而做出温暖的回应。另一方面,初中的学生把同伴关系看得比一切关系更重要,除了学业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提高初中生共情的能力尤为重要,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活动对象】

八年级学生

【活动目标】

1.认识到当有人向我们倾诉烦恼时,回应对方的感受是最容易让他人感觉到温暖的。

2.感受人机对话的冰冷感以及人人对话中回应对方的感受带来的温暖感。

3.初步学会共情,说出让人温暖的话语。

【活动准备】

机器人(小AI同学);大型温度计;课件;情景剧视频;白板笔(粉笔)、翻页笔、卡纸和大头笔。

【活动过程】

一、人机对话 激活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人与机器人的对话,让学生体验到机器人虽然很智能,但是与它聊天,并不能讓人感觉到温暖。

(一)观看视频“智能的机器人”

此为自制视频,内容是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做很多事情,如扫地、煮菜、浇灌、驾驶等。该视频体现了机器人的智能、强大。

(二)人机对话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机器人确实很厉害!那不知道当我们有烦恼向机器人倾诉的时候,机器人会给我们什么样的回应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它就是“小AI同学”。

人机对话一:

师:我感冒了,头晕乎乎地,浑身没有力气。

小AI同学:……(一系列科普信息)

人机对话二:

师:为什么我一个朋友都没有?

小AI同学:因为你们本来就不是朋友啊 。

(三)分享感受

师:同学们,如果刚才向小AI倾诉的人是你,听了小AI的回应,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没有人情味;冷冰冰的,听了觉得更来气;不想继续跟它聊下去……

过渡语:是的,总的来说,小AI给我们的回应让我们感觉不到温暖。那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又会怎么样呢?

二、人人对话 深入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人人对话,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回应带给对方的温暖程度不一样,并且开始思考如何回应他人的倾诉才会让人更舒服、更温暖。

(一)角色扮演:人人对话

邀请一位学生上来扮演倾诉者(手持大型温度计),其他同学扮演倾听者,对倾诉者的烦恼给予回应。扮演者根据同学们回应带给他的温暖程度,在温度计上展示出相应的温度(-30℃至50℃)。

角色扮演的内容:我感冒了,头晕乎乎地,浑身没有力气……(与前面人机对话一内容一致)

生1:多喝热水。

生2:没事,没事,过几天就好了!

生3:我这里刚好有感冒药,我给你倒杯水,吃点药吧。

生4:感冒了会觉得很累吧,昨晚睡得好吗?

每个学生回应完,倾诉者就在温度计上给出听完这句话感受的温暖程度,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刚才四位同学回应的角度不太一样,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这些回应属于哪些类型。

学生一般能回答出建议类、行动类,教师加以引导,然后学生回答出另外两种类型——激励类、感受类。

建议类:直接向倾诉者提供自己认为可行的建议,不考虑对方是否想听。

激励类:盲目给倾诉者增加勇气和信心,忽略对方的情绪。

行动类:给倾诉者提供行动上的帮助。

感受类:关注倾诉者此时的心理感受、情绪状态。

教师板书:建议类、激励类、行动类、感受类

(二)思考:为什么感受类的回应最让人感觉温暖?

师:从刚才倾诉者所给出的温度反应,我们不难看出,行动类的反应和感受类的反应最让倾诉者感到舒服、温暖,尤其是感受类。这是为什么呢?

预设:因为提供了具体的帮助;因为那些建议就像是废话;因为表达了关心。

过渡语:在与人沟通时,我们很容易走进两大误区,第一个误区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对方讲述的内容;第二个是急于站在自己的角度给予对方自己认为非常恰当的做法,即给建议。就像刚才角色扮演的时候,倾诉者说她感冒了,其实谁都知道需要多喝热水,需要就医,需要多休息,但是她仍然向我们倾诉,是因为她希望从我们身上得到关心或者帮助。当然了,行动类的回应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金钱、时间、精力,而回应对方的感受则会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关心。

(三)小结

(1)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也不一定温暖,如果要说出温暖人心的话语,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

(2)让他人感觉到温暖的话语的类型是感受类和行动类,但行动类的回应经常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而感受类的语言的回应可以及时给予对方温暖,这就是我们心理学中常说的共情当中的反馈感受。

教师板书:反馈内心感受

三、情境练习 学会共情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实践练习两个环节,学生掌握如何对对方的感受给予反馈。

(一)小组演练

1. 情境讨论

每个小组抽到一张任务卡,根据卡片中提供的情境,小组内部讨论,想出最温暖的回应,写在卡片上,并粘贴到黑板上。

情境一:好多作业,好疲惫,好烦躁啊!

情境二:我这段时间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数学还是考不及格!

情境三:为什么我一个朋友都没有……

2. 辨别回应

教师与学生一起来辨别,哪些小组的回应反馈了对方的感受,对那些成功回应了对方感受的小组加分;对于那些没能反馈对方感受的回应,教师给予补充。

小组1:没事的,我们一起把作业做完吧。

引导发现:这虽然有安慰对方的意思,但没有回应对方的感受,不加分。

小组2:没关系的,我来帮你辅导数学吧。

引导发现:这是一个行动类的帮助,而非回应对方的感受,不加分。

小组3:你说你没有朋友,此刻你一定感觉到很孤单、很无助吧?我能理解你的感受,看着别人成群结队,自己一个人孤零零的,肯定不好受。

对应小组加分。

3. 提炼温暖回应的句式

师:通过刚才的辨别练习,聪明的你们肯定发现了,那些反馈对方感受的回应一般包含哪些词语。

预设:委屈、烦躁、孤单……

教师小结:是的,回应对方的感受时,会用到一些表达感受的形容词,如委屈、烦躁、无助、孤单等。让我们一起来提炼当有人向我们倾诉时,回应对方感受的句式:你说(对方话语中的内容),这一定让你感到(一些形容对方此刻感受的词语)吧?(补充自己对对方这种感受的理解)。如刚才小组讨论的情境二,我们可以这样回应:“你说你很努力了,数学还是没考好,这一定让你感到很失落、很挫败吧?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种付出了却没有回报的感觉真不好受。”

教师板书:你说(对方话语中的内容),这一定让你感到(一些形容对方此刻感受的词语)吧?(补充自己对对方这种感受的理解)。

(二)《小林与他的同学》AB剧

1.《小林与他的同学》A剧

观看视频《小林与他的同学》,内容是小林被父母臭骂了一顿,正沮丧着。他的同学想安慰他,给他出谋划策,建议他要体谅父母,要回家跟父母道歉。同学的安慰没能让小林感受到温暖,最终小林愤然离去。

师:同学们,小林的同学出于一番好意,安慰沮丧的小林,可是小林感受到温暖了吗?为什么?

预设:没有,因为小林的同学不理解他;没有,因为小林的同学没有关心小林的感受。

师:是的,同学们,经过上一轮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初步共情的技巧。请你们使用“反馈对方感受”的句式,两两一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看看大家能否给予小林温暖的回应。

学生两两一组,进行练习。

2.《小林与他的同学》B剧

邀请2~3组学生上台进行角色扮演,对于能使用“温暖回应句式”的小组点赞、鼓励,对于未能正确使用句式的小组,教师给予指导和示范。

四、现场互动 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效果,呼吁学生们把这种共情式的温暖传递出去。

(一)分享收获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自己在本节课上最大的收获、体会。

生1:在听他人的倾诉时,不应急于提出建议。

生2:我认识到,回应对方的感受如此重要。

生3:我學会了运用温暖句式,回应、关心对方的感受。

(二)温暖同桌

师:除了语言能给他人带来温暖,我们人与人之间的肢体语言也能给对方带来温暖,比如在对方需要理解的时候,给予一个会心的微笑;在对方需要鼓励的时候,与对方来个“Give me five”;在对方需要支持的时候,来一个大大的拥抱……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温暖你的同桌。

学生现场互动起来。

教师呼吁:同学们,人与人之间的共情式的温暖是AI给不了我们的,让我们把这种温暖传递出去吧!

【活动反思】

亮点:本课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设计新颖,以机器人这个热门的话题作为导入,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体验式学习为基础,融合了人机对话、角色扮演、情景AB剧等方法,做到了问题的答案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层层递进,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思考:学生上完本节课后,对一些比较熟悉的情境,能够反馈对方的感受,给予温暖的回应,但对于一些不常见的情境,学生较难体会对方的感受。由此可设计“换位思考”系列课程,让学生在没有身临其境的情况下也能感同身受,进一步提高共情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清溪中学,东莞,52366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体验式学习人际交往共情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