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深化解析教学中“认知建模”的应用

2021-04-20 02:16山东省威海市文登经济开发区小学刘明芳
数学大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建模教师应模型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经济开发区小学 刘明芳

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数学建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教师运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教师结合实际生活提出问题,与同学共同研究讨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上提问数量过多或者过少。如果教师提问过多,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时间极少,课堂就会变成“问题”课堂,从而忽视了课堂教学质量。如果课堂提问过少,教师讲解时间过长,课堂就会变成 “填鸭式”灌输知识的课堂。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深入探讨极其重要。由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利用好数学建模,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未来学习做铺垫。

二、认知建模的建立与应用

1.认知建模的建立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我们对数学理论等进行认知的过程,而模型的建立要通过模型准备和模型假设两个阶段。

(1)模型准备。模型的前期准备为数学建模提供保障。例如,教师讲解“平行与相交”,教师和同学可以准备一张纸、笔、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板。

(2)模型假设。教师将教具等准备好之后,提出问题,并与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接上例所述,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随便画两条直线,观察直线的关系。学生分别画成图1、图2、图3。

图1

图2

图3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两条线无限延长,学生就会发现图1 中两条直线也会交叉在一起,而图3 中的两条直线永远也不会交叉,从而得出结论:图1 与图2 中的两条直线是相交关系,图3 中的两条线相互平行。随后,教师拿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问学生正方形四条边的关系和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如图4、图5。

图5

图4

通过观察,学生会得出结论:图4 的AB 边与CD 边互相平行,AC 边与BD 边互相平行,AB 边与AC 边、BD 边相交,CD 边与AC 边、BD 边相交。图5 中的AB 边与AC 边和BC 边都为相交关系。

教师通过数学模型的准备并提出假设,为数学建模的应用做好准备。

2.认知建模的应用

数学模型的运用,必须符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认知程度,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此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教师应先提出问题:书桌表面是一个长方形,假如书桌的长和宽分别是80 cm 和50 cm,如果将书桌的宽增加5 cm,那么改良后的书桌桌面面积是多少?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宽。学生思考过后,有的学生是先算原来的面积,再计算增加后的面积,也就是80×50+80×5=4400(平方厘米)。有的学生则是计算改良后的宽,再算面积,也就是80×(50+5)=4400(平方厘米)。这时,教师就可以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既然两种算法的结果是相同的,那么80×50+80×5=80×(50+5)。在这个数学模型建立起来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验证,最终得出“乘法分配律”:a×(b+c)=a×b+a×c。

教师运用建模教学模式,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全面发展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教师应将“认知建模”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将数学建模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能力等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建模教师应模型
适用于BDS-3 PPP的随机模型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自制空间站模型
基于FLUENT的下击暴流三维风场建模
《符号建模论》评介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求距求值方程建模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模型小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