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4-25 06:53陈盼盼马云飞贺吟歌孙俊华
青岛医药卫生 2021年2期
关键词:调脂瑞舒伐辛伐他汀

陈盼盼,马云飞,贺吟歌,孙俊华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冠心病的治疗以抗凝、扩冠、调脂等综合治疗为主[1]。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冠心病患者常用的调脂药物,可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还具有抗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2]。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他汀类药物品种较多,包括第一代洛伐他汀、普伐他汀、辛伐他汀,第二代氟伐他汀,第三代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在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有所差异[3]。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异常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且这种改变多发生于冠状动脉结构改变之前[4]。为探讨不同品种的他汀类药物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差异,本研究对比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1)均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2)≥1条冠脉直径狭窄>50%;(3)年龄≥45岁,≤80岁;(4)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者;(2)合并其他躯体严重疾病者;(3)过敏体质;(4)服用他汀类药物时间<3个月,或近3个月内未按规定服用他汀类药物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续表1[n(%)]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成都华宇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初始剂量为20mg/d,临睡前顿服。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初始剂量10mg/d,临睡前顿用。两组均治疗8周评价疗效,治疗期间根据血脂水平和耐受程度调整剂量。

1.3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治疗前、治疗8周后检测血脂指标,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取血清,离心参数:温度4℃、转速3000r/min、时间10min,采用AU5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血管超声检查,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患者取平卧位,测定右臂肘上2~15cm肱动脉内径,1min后再次测量。取两次测量平均值为肱动脉基础内径D0。对右侧前臂充气加压,进行连续4次放气操作,60s后测定肱动脉内径D1,FMD=(D1-D0)/D0×100%。检测仪器:LOGIQ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分数越高说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Gensin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ensin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FMD、肱动脉基础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D高于对照组(P<0.05),肱动脉基础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内皮功能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病变,其发病机制与年龄、体重、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有关,是引起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中高脂血症使脂质沉积于动脉管壁,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加重冠脉病变[7]。因此指南中推荐在常规的抗血小板、扩张冠脉治疗基础上还应重视调脂治疗,但对于调脂药物的品种并未作具体的规定[8]。

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活性而抑制胆固醇合成,并增加细胞膜表面LDL受体,加速血清胆固醇清除,是临床治疗高脂血症的首选药物[9]。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具有调脂作用外,还可稳定斑块、抗炎、保护血管内皮[10]。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均是他汀类药物的代表,其中辛伐他汀是第一代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药物,目前临床关于这两种药物的差异研究多集中于调脂作用方面[11-12],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差异相关研究较少。

本文发现,瑞舒伐他汀的调脂作用优于辛伐他汀,与已有的临床研究结论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辛伐他汀属于天然化合物,瑞舒伐他汀则是人工合成化合物,通过修饰取代基而改善其亲脂性,从而增强调脂效果[13]。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也是引起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内皮损伤后其屏障功能破坏,单核巨噬细胞、胆固醇等渗入血管壁而引起炎症性反应[14]。血管内皮损伤后胶原暴露,有利于血小板黏附、聚集而形成血栓[15]。血管内皮受损后内皮依赖性血管收缩因子大量合成,引起血管收缩、痉挛而加重心肌缺血[16]。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临床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首选方法。为评价两种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本文检测了治疗前后患者FMD、肱动脉基础内径水平的变化,发现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后FMD高于采用辛伐他汀,肱动脉基础内径与采用辛伐他汀治疗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提示,瑞舒伐他汀可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受损程度。这可能是由于瑞舒伐他汀可更好地促进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增加血管舒张因子合成,并抑制内皮素合成;抑制自由基释放,抑制其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和血管收缩。

Gensini评分是目前临床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常用工具,本文通过检测Gensini评分发现,瑞舒伐他汀可更好地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其原因可能与瑞舒伐他汀可更好的减轻血管内皮损伤、调节血脂有关。

综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可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提高FMD,调节血脂。

猜你喜欢
调脂瑞舒伐辛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基于miR-181/NF-κB通路的辛伐他汀对结直肠癌小鼠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研究Δ
轻身调脂消渴片的指纹图谱建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
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观察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小鼠心肌线粒体稳态的影响
载辛伐他汀PCL-Gt/PCL屏障膜对兔颅骨缺损修复作用的研究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观察及机制分析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降压联合调脂治疗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