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提高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2021-05-08 06:31庄太洪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阅读理解小学语文

庄太洪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为班级内学生的阅读基础和学习技巧有所不同,随着整齐划一的教学工作不断推进,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变得参差不齐,本来比较隐蔽的差异性会越来越明显。由此,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会面临困境成为“学困生”。阅读是语文能力素养的基础组成部分,如果不加注意,最后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282

虽然教师已经在教学改革上付出了努力,但“学困生”仍然是令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具体到小学语文教学,不少该学科学困生的学习困境表现在阅读理解上,而阅读能力的进步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能帮助他们掌握正确高效的阅读理解方法,从根源上解决学困生问题。教师应积极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情况,认真分析学困生的成因,找到准确切入点。本文从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困境及其能力提升的策略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并在该领域展开讨论。

一、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的困境

小学语文学困生在阅读理解方面面临着重重困难,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以后他们的语文阅读学习自然能够顺利许多。反之,教师的教学思想或策略方法有误,教学工作很可能也变成这些学生成长的障碍。从这些学困生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缺少阅读技巧,学习特点或性格爱好等与其他学生有着一定的区别。还有的学困生较为活泼,自制力比较差,没办法像其他学生一样坐下来认真读书。以上情况都决定了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需要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方法。

二、提升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策略

1.以朗读为基础

基础知识较掌握得较差是小学语文学困生的普遍特征,所以转化他们也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在阅读理解领域,其基础是朗读,不能完成顺利的朗读,阅读对象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学生后续的理解活动就会不得其法。为此,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泛读,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融入进去,让学生被阅读对象文字所描绘的优美语境深深吸引,引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其次,教师再向学生传授朗读技巧,根据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订训练计划,使学生可以根据计划来循序渐进地进入越来越好的朗读状态,不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草原》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做出朗读示范,朗读时一定要注意语气和声调的欢快,通过语言将美丽的草原风光和蒙汉人民的友谊传达给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学校现有条件,在朗读的同时播放一些具有草原风情的音乐作为背景音,这样对学生的吸引力会更强。然后其他学生自由朗读,对学困生则给出较为详细的朗读计划,第一遍朗读和第二遍朗读时分别需要注意什么,逐渐将他们带入更好的状态。

2.引导学生预习

教师应该注意到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特殊需求,但客观来说,教师不可能把课堂时间和关注点都放在学困生身上,那样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应该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时针对学困生的教学效率,让他们提前做好一定的准备,这就需要有效的课前预习,教师可以留下分层预习作业,以适应学困生的特殊需求。

以《宇宙生命之谜》一课为例,教师在分配作业时,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给出较大的自由空间,针对学困生,则要提出一些较为具体的要求,比如,让他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将自己发现的优美词语和句子提取出来记在本子上,对于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也要勾画出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困生向教师提问,而且要提前说明无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不会严厉批评他们,鼓励他们去进行深入的阅读思考,提高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3.豐富阅读形式

学习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氛围与教师所采取的阅读教学形式有关,如果教师总是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读,显然很难得到活泼好动的学生的欢迎,对那些本来就兴趣缺缺的学困生来说,也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努力丰富语文阅读的形式,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有充分的意愿参与阅读中,从而展开自主练习,使其自身的动机成为他们阅读理解能力不断进步的重要基础。

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堂结束前5分钟,挑选一名学生发言,讲述本节课在阅读方面的感受,尽可能多挑选学困生,在其发言后要用积极正面的语言去肯定他们的表现,以不断增强学困生的兴趣和信心。在课堂上,教师则可以组织互助小组,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给予学困生一定的帮助,教师则时常参与到互助小组中去,对双方进行引导,避免双方之间的冲突,让能力强的学生知道怎样帮助,学困生明白如何学习。在友情和好胜心的激励下,学困生的学习愿望会更为强烈,效果也会更好。

4.培养学困生的感悟能力

以上几条可以解决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比如阅读兴趣、阅读动力和基本的朗读能力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将培养学困生的感悟能力提上日程了,这将成为学困生今后能否进行独立阅读的关键。所谓阅读感悟,主要是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获得某种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感知课文试图传达的情感和价值,无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并与自己的某种亲身体验相结合进行联想。这可以看做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也是学生头脑中对课文意义的创造过程。

这方面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引导,要帮助他们较为顺利地进入到感悟中去。例如,在阅读一篇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先告诉他们哪些部分可以略读,哪些需要精读和反复的咀嚼。在阅读鲁迅或一些文学大家所写的经典文章时,因为其内涵较为深刻和丰富,学困生容易产生困惑,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材料,如作者或时代背景的介绍,一些其他人所写的书评等,降低其感悟的难度。

综上所述,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该领域的学困生问题必须得到解决。为此,教师需要提高对学困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与课后的阅读活动之中,在提升其阅读能力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从兴趣和信心等多种角度去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学困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一定会得到提到,得到更好且更为全面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秀珍,赵晓婷.浅谈如何转化语文学习中的学困生[J].汉字文化,2018(19):111—112.

[2]陈勇.谈小学语文的“自信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农村教育,2018(18):114—115.

(贵州省威宁县牛棚镇白碗小学  贵州毕节  551700)

猜你喜欢
阅读理解小学语文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