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理念下初中数学如何设计课后作业研究

2021-05-17 14:10陈海雁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7期
关键词:课后作业生本理念初中数学

陈海雁

摘要:作业布置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也对初中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思维品质及自学能力等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简要分析基于生本理念下创新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策略的必要性,提出一些可行有效的新策略来促进课后作业设计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本理念;课后作业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090

以往初中数学课后作业以教材练习题、配套练习册及试卷试题为主,以初中生掌握数学定义规律核心内容及熟练运用解题方法技巧为课后作业设计的总目标,经常让初中生做大量的課后练习题,过于强调课后作业的复习巩固作用,而忽略了课后作业预习拓展与查漏补缺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从设计理念、目标、内容等多种层面改革创新课后作业设计模式,引导初中生自主探究学习新数学知识,为实现初中生数学素质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奠定了基础。

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后作业

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初中生课堂学习状态等设计基础性的课后作业,可以让初中生汇总整理其课堂没有理解的数学定义规律,鼓励初中生通过再次详细阅读教材知识内容及与其他初中生交流互动等方式来答疑解惑,提高了初中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记忆力。

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相关知识时,许多初中生并不了解直线、射线与线段的本质区别,经常混淆直线与线段的概念。此时,教师根据直线、射线与线段的概念设计填空题、判断题及举例题,让初中生列举直线与线段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这样,既可以帮助初中生准确区分三者之间的区别,提高初中生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也强化了初中生的数学实践意识。

二、设计层次性课后作业

以往教师会给班级内所有初中生布置难易度与数量完全相同的课后作业,但是却忽略了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的差异性,降低了课后作业的灵活针对性。教师应将生本教育、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创新课后作业设计模式,提高课后作业的层次化。教师通过参考初中生多次数学专题测试成绩、初中生课堂问题回答结果及初中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综合测试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利用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数学课后学习时间及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设计出与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相吻合的不同难度与类型的课后作业,提高了数学课后作业的梯度,增强了初中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应创设一些弹性课后作业,让初中生自主选择课后作业的形式、主题及数量,提高了初中生课后复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1]。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设计基础、拓展三个层次的课后作业,其中基础层课后作业的难度最低,让初中生运用已经学习的全等三角形定义及判断方法来得出该三角形是否是全等三角形的结论;拓展层课后作业则是让初中生自己设计并解答课后练习题,教师鼓励初中生自主选择相应类型的课后作业,表扬初中生勇于挑战自我的行为,锻炼初中生的整体思维及自主思考能力。

三、设计趣味性课后作业

大多数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较为枯燥乏味,趣味性较弱,无法激起初中生主动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适当增加趣味性课后作业。教师既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兴趣爱好来创设课后作业,也可以利用趣味故事与生活实验来创设整体系统化的课后作业,将多个数学知识点融入该问题,更可以创设具有较强生活实践性与开放探究性的课后作业,锻炼初中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课后作业形式的灵活性、主题的多样性及内容的趣味性,引导初中生主动完成课后作业[2]。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相似》相关知识时,教师设计生活化数学题,既可以让初中生将长宽比例不同的正方形分解成不同的三角形,让初中生分析这些三角形类型,寻找其中的相似三角形,也可以让初中生将多个相似三角形拼凑成正方形或长方形,既可以提高初中生对相似三角形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强化了初中生的几何意识与动作操作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初中生从众多三角形中选择出相似三角形,更可以让初中生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原理推算楼房的高度,提高了数学课后作业的实践性与趣味性。

四、设计连贯性的课后作业

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从表及里的原则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初中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逐渐深层次地思考课后作业蕴含的数学定义规律。同时,教师设计具有较强拓展延伸性的课后作业,围绕课后作业主题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初中生复习数学旧知识与预习数学新知识,提高了初中生数学知识迁移能力与知识梳理能力,帮助初中生构建完整立体的数学知识体系[3]。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时,教师设计三角形分类、直角三角形特点、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等相关的课后作业,这些课后作业的难度呈现逐步递增的特点。大多数初中生能准确区分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多种三角形,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此时,初中生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思考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随后,初中生会解答勾股定理相关问题,加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在初中生掌握勾股定理之后再解答其逆定理知识,提高了初中生数学三角形思维的活跃性及深入性,帮助初中生构建完整系统的三角形知识体系,扩大了课后作业对初中生数学基础知识与综合能力的积极影响力。

五、结论

正视传统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模式的弊端,充分认识到创新课后作业设计策略对实现课后作业布置目标与提高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意义,通过创设层次性、趣味性及连贯性等课后作业来提高课后作业设计水平,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为实现初中生数学能力及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共同提升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海涛.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22).

[2]周兴龙.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要注重“两特性”[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7(4):68.

[3]卢凤华.探讨初中数学基于生本理念下如何设计课后作业[J].女报:时尚版,2020(1):1-1.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第三中学325400)

猜你喜欢
课后作业生本理念初中数学
精心营造学习氛围 成就语文高效课堂
浅析新课标下学好数学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