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05-26 16:33张文惠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张文惠

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明确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徳技并修 产教融通 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育人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高职高专;立德树人;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2/03C-0068-05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新时代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徳技并修 产教融通 双证融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新时代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立德树人”的内涵

(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育人观,为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此思想的指引下,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我们培养的是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他们未来承担着维护经济秩序,为党和国家制定政策提供真实信息的责任,应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接受党的教育,从思想上武装自己,深刻理解精神实质,既自觉践行,又主动实践。

(二)用家国情怀的理念培养人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培养学生把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融为一体,从爱家孝亲的义务走向爱国爱民的担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家,没有先烈们的努力和牺牲,又怎能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恩祖国,热爱祖国,这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素质和要求。每年国庆、春节,亿万国人回家团聚,浓浓的家国之情洋溢在中华大地。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去培养学生,去教育学生,去感化学生,助力学生将家国情怀升华为爱国情感。

(三)用创新的思维,开拓的视野引导人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技术在不断更新,教育手段和方式更要创新。因此,我们要用新技术改造课程,体现课程改革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在教育工作中,要有创新的思维,开拓的视野,善于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去引导教育学生,用创业和创新的故事去熏陶学生,促进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为他们后续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仅仅要教授知识,还要“传道”,也就是教做人。教书育人,育人要比教书更重要,更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老师不正当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积极的言行去影响学生,用正面的案例去教育学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为人师者,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不断鞭策自己,身体力行,以高尚的人格、一致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探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明确并强化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要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决定着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着我们的言论和行动。”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做到心中有理想,脚下有行动,才能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高职教育在注重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道德的培养,注重徳技并修。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学校应全面重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把德育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爱家的思想,主动承担起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更应该自觉践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努力成为道德情操高、管理能力强的新时代会计从业人员。

(二)构建并落实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如何设置课程,将德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我们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会计专业应始终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将德育放在突出位置,构建“徳技并修”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按照国家、省有关文件的要求,会计专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势与政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职业素养、职业健康与安全等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德育課程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让思政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具亲和力,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助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观念的养成。

2.挖掘非思政课程中的德育因素,构建课程思政。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旨在使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职会计专业如何构建课程思政呢?首先思政课程要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将立德树人的任务在专业课程中全面落实,把学做人、学做事、学知识、学技能进行有机融合,把做人、做事的准则,把立德树人的目标在日常教学中进行不断渗透。其次,挖掘专业课中的德育因素。会计专业课程思政的难点就是如何充分挖掘会计专业课程中德育元素。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积极进行了探索,逐门课逐个知识点进行挖掘。例如,《基础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在介绍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的教学时,在强调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空间氛围时,要求将企业主体与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与投资者个人的核算范围讲清楚,强调学生要学会划清界限,不能把不属于本会计主体核算的事项和其他会计主体核算的事项在本会计主体中进行核算,体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不弄虚作假,这和做人要诚实守信,做事要踏踏实实的要求是一致的。再如,《财务会计实务》的教学,在讲解记账凭证的编制时,我们强调要以真实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进行编制。同时教育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工作中,会计的核算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将会计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坚持准则铭记于心,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又如,《税费计算与申报》课程教学,在讲授国家的税费政策作用和意义时,为更好地发挥税收支持疫情防控下企业复工复产,国家通过降低增值税税率,减免增值税等优惠措施,这是国家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稳定、保就业、保民生的重大举措,理解国家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所做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企业作为纳税义务人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坚持依法纳税,自觉向偷税漏税做斗争,以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

3.搭建活动平台,促进习惯形成

落实立德树人,应创新推进德育文化建设,有效促进学生成人、成才,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以学生素质养成教育为基础,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通过共享、融合和内化,开展习惯养成、理想信念、诚实守信、职业技能提升四大类专题活动。搭建“公民素质教育、职业素质养成、人文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强化”四个平台。通过专题活动和平台建设应用,形成丰富多彩、健康文明、和谐安定的校园良好氛围,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社会、关爱生命、关心他人,在活动、服务中奉献自我、弘扬正能量,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心理素质。

三、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下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理想信念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改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每位学生主动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完善德育体系,健全育人机制

建立完善“三全育人”德育体系,尊重教育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学校与社会的紧密合作,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坚定学校教育主心骨,画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同心圆。

1.全员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教育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2],重点培养孩子高尚道德情操、良好行为习惯、优秀文明素养。为此,我们主动与家长联系交流,实现家校共育。学校教育具有集中、系统、持续的优势,要不断创新育人方式,充分调动班主任、管理人员、专任教师等育人主体的积极性,把教育与管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全员参与育人工作。政府、社会等服务机构,要深挖育人因素,提供高质量服务产品,协助育人。我们采用“请进来(请政府机关、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到学校做讲座,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送出去(让学生去相关单位见习、实习),让学生在听看学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2.全程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育的重点有所不同。对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而言,正处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价值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民族的复兴有机融合起来。

3.全方位育人。强调各环节、各课程、社会各方面协同发力,营造全社会育人氛围,通过各种形式,搭建各种平台,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产教融合、接触社会,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强调思政引领,坚持课程思政,教师人人育人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开齐、开足思政课。改革思政课程教学手段,推进思政课教学形式的创新,增强吸引力。建立会计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形成完备的思政教育系统。学校通过设置研究课题,加强师资培训,举办教学设计比赛、思政微课展示等活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实现教师人人育人,营造全方位育人环境。

(四)坚持立德树人与文化建设相融合,以文化育人。

1.构建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第一,联合博物馆、“书院”共同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参观学习,定期组织参加书院举行的各类活动,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通过教育基地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形成教育成果。第二,打造“树文化自信,诵国学经典”特色活动。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引导学生学习经典、理解经典、应用经典,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实现“以德育人、以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第三,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系列活动。如,猜灯谜、清明扫墓、包粽子、做月饼、包饺子等系列活动,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通过活动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打造以本地文化为核心的特色德育活动。一方面,结合徐州两汉文化特色,打造“汉式十八岁成人礼”。通过充满文化气息和仪式感的成人礼,将徐州两汉文化与学生成人教育深度结合,让楚风汉韵浸润学生的心灵,鼓励学生做“有情有义的徐州人”,做“有责任感、有奋斗精神的好公民,做知恩图报,为国奋斗、为家奋斗”的新时代中国人。另一方面,联合徐州“好人园”,建设徐州地方文化教育基地。以“徐州好人”这一地方特色文化符号,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听“好人故事”、学“好人榜样”、做“徐州好人”。

3.探索以行业企业文化为核心的校企共育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通,将“企业”搬进校园。建设“产业学院”“技能工作室”“财税共享中心”等基地,探索校企合作、現代学徒制育人新模式, 校企共同育人,将行业企业形象标志、格言警句和学校的校徽、校训一起张贴在校园内,将企业的工作场景和学校的实训场所统一起来,实现学生学习即工作。让行业企业的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实现学生—学徒—职业人的顺利过渡。

4.培植专业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将会计行业文化和企业会计文化融入会计专业文化建设之中,构建专业文化体系,形成个性魅力明显、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文化。开展职业环境建设,如建设会计专业“货币陈列室”“会计3D室”“会计文化展示厅”“会计职业体验中心”等,彰显专业文化元素,营造职业气息氛围,使师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文化熏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制订职业规范、工作守则、操作标准,使师生具备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作品质。培育专业精神文化,凝练专业理念、明确专业定位、了解职业岗位、熟悉工作过程与要求,使师生具有热爱职业、敬业守信、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五)健全德育组织,形成德育合力

重视德育组织建设,通过团委、学工处、系部、家委会、理事会等机构,加强家校共育;进一步完善班主任的选拔配备、考核评优、培养培训及职业发展等管理制度,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推行导师制,鼓励和引导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教学骨干、专业负责人担任学生的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实训、跟岗、就业,帮助学生养成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加大对学生骨干培养力度,高标准、严要求地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生骨干,形成一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优秀队伍、模范群体、德育帮手。“三支队伍”形成合力,实现德育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高等教育,2016(24).

[2]谢安国.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8).

责任编辑:陈钱允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模式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