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一”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

2021-06-10 02:35韦世友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五个一思政课教学内容

【摘 要】本文阐述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重大意义,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滞后、教师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提出采用“一个专题、一个情境、一个案例、一个视频、一个任务”的“五个一”教学模式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论述具体的措施:一个专题,科学规划课程;一个情景,带入课堂;一个案例,彰显教学内容;一个视频,强化教学理解;一个任务,拓展教学实践。

【关键词】“五个一”教学模式 思政课 专题 情境 案例  视频 任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3-0086-03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重要论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顶层设计,深刻地阐明“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道路方向。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事关高校教育的战略定位,决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五个一”教学模式具有快速引入主题、彰显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突出学生主体位置、提高课堂效率等优势,可将其应用在思政课教学中,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一、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在新时代,高校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历史责任重大。应当看到,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制高点,而高校思政课又处于人才培养的特殊位置,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和灵魂。因此,高校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朝气、有活力,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从主体上看,大部分的大学生“三观”和道德取向是正确的,对国家、对社会主义是认可的。但也有部分学生受到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在认知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政课堂,扭转错误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意识,回归本位。青年是国家的财富,是民族的希望,肩负民族复兴的重任。新时代的青年不但要锤炼自身的意志,掌握本领,更要在思想上有抱负、有信仰,德才兼修。高校思政课的出发点就是要给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树好政治意识,立好社会主义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每一个人、每一个角落。思政课应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并在课堂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更好地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高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滞后

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更新相对滞后,跟不上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学内容与现实实际生活脱节,这导致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态度不够积极。首先,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体系滞后。思政课理论知识教学设计中所引用的典型故事、案例、价值观念的表述等缺乏时代感,也没有体现当代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观念,导致学生的代入感不强,很难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共鸣。其次,思政课的授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够,理论性比较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多为理论性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度相对较低,与现实生活联系不緊密。这使得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不够积极主动,使思政课时无法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教师教学方法比较陈旧

首先,思政课教师授课方式缺乏创新,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多是政治相关专业人才,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但思维相对固定化,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理论的转化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往往以传统的方式机械地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仍延续旧的授课模式,这种模式突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位置,教师主讲,学生被动学习,进而忽视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讲解和分享的程度较低,导致学生没有在课堂中发挥学习的主观意识,难以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格式化”,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没有根据专业、班级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往往千篇一律,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专业、班级和个体等差异性。

(三)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教师没有把技能学习和思政课堂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缺乏现实的结合点,更没有把思想和行为相结合开展教育,这导致部分学生上思政课的态度浮于表面,趋于应付,加上课堂教学创新不足,造成思政课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学生缺乏共鸣感和认同感。高校思政课大多采取大班教学,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诉求进行细化,还不能实现分类教学、个性化教学。由于大班上课,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和掌控不足,这也直接影响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三、以“五个一”教学模式深化思政课堂改革

“五个一”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采用“一个专题、一个情境、一个案例、一个视频、一个任务”的基本思路对思政课堂进行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模式。

(一)一个专题,科学规划课程

教学专题是将课本内容连贯融合,将整个课程分成专题进行教学。专题设计划分得合理、科学,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专题的划分建立在对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教学要求的明确、教学内容的悟透之上,通过分析每一个相关章节的内在联系,科学合理地划分。专题的划分不是简单的章节转换,也不是每章节教学讲授的人不同就属于专题化教学,而是在理解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找出教学内容规律和相关性,按一定的分类进行专题教学。专题教学建立在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研究和领悟上,通过思考总结,抓住章节的重难点,结合现有的时事政治和时事热点,将教学内容串联成教学专题,专题与专题之间保持逻辑性和递进性,形成章节的呼应,并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和活力。

例如,基于2018版教材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专题“传承之道”。

1.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第五章的第二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三个内容,通过讲解道德及其变化发展、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引导学生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向上向善,知行合一,建立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的意识行为。

2.学情分析。中华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的实例很多,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有一定的了解和继承,但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甄别和发扬转化较少。

3.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自觉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积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道德成果。

4.教学重点和难点。(1)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与作用。(2)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5.课后任务。指导学生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通过完整、合理、科学的专题教学设计,实现专题与专题之间的无缝对接,突出专题的特色,迈出教学的第一步。

(二)一个情境,带入课堂

一个情境,是指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根据专题内容精心安排一个具体的导入情境,通过情境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课堂教学。当课堂教学进入主题比较慢时。教师可创设一个与专题教学对应的现场情景,让学生在课堂開始就身临其境,促使学生更加直接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快速参与到专题学习中。

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专题“传承之道”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快速地清理自己的座位和课桌的垃圾,通过清理垃圾这个环节引出刘蓉的《习惯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古文解读告诉学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大的理想是靠日积月累、脚踏实地才得以实现,让学生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以事小而忽略,不以事大而轻浮。让学生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相关情景,亲身直接感受,快速进入主题,自己融入课堂学习。

(三)一个案例,彰显教学内容

一个案例,是指教师在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一个案例铺开。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思政课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通过鲜活形象的案例来解剖抽象的理论,引导学生加入思考、讨论,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抬头率”。最后,把讨论汇总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学生,借用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消化和实践,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对理论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专题“传承之道”的教学中,教师选择用问题“一位哲学家和弟子探讨的问题—— 如何除去周围长满的杂草”引导学生,让学生讨论除草方法。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分享哲学家的结论“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引出“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是让美德占据我们的灵魂”,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理解传承和弘扬美德的重要性,明确并理解本专题的主要内容。

(四)一个视频,强化教学理解

一个视频,是指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精选一个与专题内容相辅相成的短视频进行教学,视频长度一般在10分钟以内。科技日新月异,科技在教学的应用也趋于常态化。随着科技信息的进一步发展,微视频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教师的教学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微视频走进课堂必不可少。只有融入科技信息技术的课堂,才能成就教学资源的开发,才能成就课堂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微视频教学资源短小精悍的特点有助于思政课知识的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专题“传承之道”的教学中,教师选择《新闻联播》视频《“第一书记”黄文秀:初心不灭  青春无悔》与学生分享。通过5分钟的视频观看,学生了解时代的楷模黄文秀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了解黄文秀如何以自己的行动践行革命先烈奋勇前进、不断拼搏、勇于担当的精神。微视频教学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使教学知识和情感相融合。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在把握知识中升华感情。

(五)一个任务,拓展教学实践

一个任务,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而设置的课后拓展任务,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在课外完成。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主动地运用各种方式去完成任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做中学”,用具体的任务来完成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真正发挥学生的(下转第117页)(上接第87页)主观能动性。任务教学目的是将本专题的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思考和探索,实现掌握和应用理论,并在实践中总结和传承,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和公共素养。

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专题“传承之道”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基本掌握了传承之道的理论内容,但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因此,教师布置一个课后任务:拍摄一段3分钟的小视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我行》。要完成任务,学生先要理解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途径和方式,从被动接受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的实践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是对本专题知识和教学活动的提升与延伸。

专题、情境、案例、视频、任务五个环节构成课堂教学,做好课程专题规划,课堂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出发,解读一个具体案例,依托一个视频学习,布置一个任务开展课后的思考与延伸,教学的设计科学合理,课堂活泼易实施,教学过程深入浅出,较好地解决了思政课存在的不足。值得注意的是,“五个一”教学模式也要根据不同的校情和具体的专题,精心规划,科学设计安排,灵活运用,才能真正提高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1).

[2]凌小萍,张荣军,严艳芬.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0) .

[3]林泓宇,施翊飞.浸入—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究[J].高教学刊,2020(19).

[4]吴德强.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9(S1).

[5]肖丽.“立德树人”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黑河学刊,2019(9).

注:2020年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大思政格局下班团一体化实践与研究”(2020YKYS013)成果

【作者简介】韦世友(1984— ),男,广西宾阳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五个一思政课教学内容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做好民族工作“五个一”工程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五个一”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长宁县“五个一”打造智慧城市
重庆实施扶贫攻坚“五个一”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