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021-06-15 03:48顾洁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8期
关键词:起跑线幼儿教育

顾洁

摘  要:目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口号十分流行,但是,由于有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幼教机构对这一口号的误导,严重的干扰着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教育的正确理解。本文在探讨这一口号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一口号指导下进行幼儿教育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提出了对幼儿教育的正确理解。

关键词:起跑线;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8-0023-02

On “Dont Let Your Children Lose at the Starting Line”

GU Jie  (Qiandeng Central Kindergarten of Kunshan City,Yunn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slogan “Dont let children lose at the starting line” is very popular. However,due to the misleading of this slogan by some for-profit preschool education institutions,it seriously interferes with parents and educators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exploring the background of this sloga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is slogan,and then proposes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Keywords】 Starting line;Early childhood;Educa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学前教育本体功能的异化,现在虽然家长的教育观念在逐渐转变,从传统教育观念中的"家长制"逐渐转向平等的亲子观,但是仍然缺乏教育客观的存在,其实家长能做的是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特征,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精神,培养孩子的兴趣,促进每个孩子健康发展。

1.这个口号流行的社会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女,家长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孩子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也常常听到家长感慨,“我们输不起啊!”

因而,家长们总想让自己的孩子一方面抢占先机,不能落后,另一方面多才多艺,以便有更多的就业领域和就业机会,从而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家长很容易得接受了这句话。

正是因为抓住了家长的这个心理,商家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商家推销教育产品的有力口号,使形形色色的“兴趣班”长盛不衰。

此外,有些家长存在的攀比心理,觉得别的孩子学了,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學得比别人少。

所有这些,导致了这句口号在社会上的风行。

2.造成的后果:

(1)家长盲目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

本来,根据孩子性格特点和孩子兴趣,让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班,陶冶情操,也无可厚非。但是,现在孩子们参加的兴趣班,却有很大的盲目性。

一方面,家长用自己的兴趣取代孩子的兴趣。那么,家长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更多的,就是孩子学的这些东西,能不能对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带来帮助,所以,更多的是带有功利目的,

另一方面,家长让孩子参加各个兴趣班,比如,学了跳舞、音乐、作文、小提琴、钢琴、书法、英语,现在甚至还有跆拳道、瑜伽,等等,恨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样样皆通的文武全才。

让孩子报兴趣班,名义上是培养兴趣,但实际上是双重的扼杀孩子的兴趣:孩子感兴趣的不让学,而孩子不感兴趣,家长觉得“有用”的,就强迫孩子学。

出于自愿参加“兴趣班”的孩子少之又少。因而,孩子失去了自我选择的机会,逐渐的将丧失自我选择的能力。

(2)孩子丧失了童年的快乐

由于参加兴趣班的盲目性,使得孩子整天在各种兴趣班中疲于奔命,孩子失去了宝贵的童年时光,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据有关调查,有相当多的孩子感觉到的是疲劳,无奈,甚至无聊。

专家指出,“没有快乐的童年,就是人生的一种缺憾。教育的关键是为了让孩子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童年乐趣。孩子在重负下,过早地失去天真,这在以后是不能弥补的。过早、过多地对孩子进行机械的艺术训练,只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学艺学什么?要学表现美的技巧,感受美的心灵。拔苗助长现象只能扼杀孩子的的兴趣。”

(3)孩子的心灵受到扭曲,体质受到伤害

调查表明,孩子在经受过特殊“早教”以后,长大会变得没有爱心,不再懂得去包容别人。

家长往往会把未来社会的竞争和生存压力将给孩子,希望转化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甚至把社会上一些不好的做法,提前地告诉孩子,以期望孩子能够早些“出人头地”。比如,都在一个班里上课,家长往往告诉孩子要多表现,多与老师亲近,想办法让老师喜欢自己,不要被别的孩子比下去。久而久之,互相竞争、互相争宠的观念就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造成爱心减弱、心地狭隘。

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造成孩子心灵的扭曲,为孩子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

甚至更有极端情况,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竞争的压力、社会的差别,一方面经常带着孩子去高档餐厅,另一方面也去那些流浪汉住的地方,然后,家长就教育孩子,学习好了,就可以进出高档餐厅,学习不好,只能过流浪汉一样的生活。孩子经受不住一次次的这种“现身说法”式教育,最终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4)有些质量不合格的早期教育机构,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因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社会风行,家长往往为了孩子教育不计成本,有些人看好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请上几位所谓的“老师”、“外教”,挂上一块牌子,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开始招生,造成这些以营利为目的的教育机构鱼龙混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我一个朋友的小孩,进了一所不错的幼儿园,每天有英语课,于是孩子小小年纪就已认得不少单词,朋友很是得意。有一次大家聚会,恰好这个小孩也在,我们便让他表演讲英文故事,孩子滔滔不绝说起来,但发音并不准确,口齿也不是很清楚。小孩子初学外语,打基础时的发音最重要,否则一旦定型以后就很难纠正了。看来我那个朋友包括幼儿园的老师只注重了学英语的量而没有注意质。看着这个小孩子“流利”地说着并不地道的英语,我实在是羡慕不起来。

(5)孩子容易产生厌学和抵触

喜欢游戏和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强大的学习压力,剥夺了孩子的这个权利,压制了孩子的这个天性。也使得孩子产生一些厌学和抵触。

有个同事的孩子,四岁左右的时候就练电子琴。那时候,孩子只想玩,不愿意练琴,每次练琴,都要妈妈监督,连哄带吓,软硬兼施。一次,孩子不听话,爸爸训斥孩子:“你再不听话,就让你去练琴。”呜呼,练琴,倒成了一种惩罚手段。

另一方面,现在所谓的早期教育,更多的提前教育,急功近利的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纷纷将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而这些内容在小学依然要重新讲一遍。这就造成了双重厌学:学这些知识的时候,是迫于压力,心中厌学;到上了小学,又觉得这些知识已经学过,心中厌学。

(6)只重视知识的学习,忽略各种美德的传授

因为孩子整天忙于各种兴趣班,没有时间做家务,没有时间看“闲书”,更没有时间去孝敬父母。导致而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也成了问题。勤劳善良、艰苦朴素、尊老爱幼、积极上进等优良传统没继承下来,倒学会了比吃比穿,狭隘、自私,暴力倾向严重,心理承受能力差,

(7)给家长造成巨大的压力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做家长的有时比孩子还累。

孩子太小,上什么兴趣班都得接送,更有甚者,有些兴趣班上讲的东西,孩子不能当堂接受,还要家长先学会,然后再教给孩子。

为了面对所谓的竞争,孩子们在父母到处“加班”,为了保险起见,起跑线也被不断向前推移,有的准父母恨不得孩子在娘胎里就能识字。

在幼儿阶段,没有一种教育是免费的,所有一切,都要家长买单。从而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债台高筑。

(8)造就了现在社会上的“神童”現象

正是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从孩子未出生,就制定了培养计划,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实施。如果这个计划符合孩子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好些家长把幼儿教育简单的看成知识灌输,让孩子记忆学习各种知识,让刚出生的孩子认字,甚至在报纸上也大加报道,某些家长因为孩子三岁认识四千字而大肆炫耀,沾沾自喜,以为培养出了神童。可是,家长们就没有想过,这种做法的代价是什么。

神童,古已有之,柳宗元曾经写过著名的《伤仲永》,就是对当时神童现象的一种分析。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已经认识到问题的结症,我们这些现代人,为什么还要走这些老路呢?

种种迹象让我们不能不反省,问题出在哪里?

3.如何看待人生起跑线

人生有没有起跑线呢?

我们都知道这么一个体育常识,起跑线上的争分夺秒,只有对短跑才有意义,而对于长跑,重要的是耐力。而且,输赢的衡量,不在于起跑线,而在于终点线。

如果用运动来比喻人生,那么,人生根本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人生的成功,不在于起跑,而在于终点。其教育的成效、成才或成功与否的评价在几十年后,起跑线上的竞争就没有什么重要性了。可以说,起跑线上无输赢。

一开始就冲刺出去,绝对跑不完全程的。那些像魏永康的“天才”少年们在开始那几圈把大多数同龄人都超越了甚至套圈了,可是,他们根本跑不下来,不得不停下,甚至再往回走……

自从恢复高考,就一直有少年班,而对于少年班成就的介绍,无非是他们比别人早几年拿到博士学位或当上教授。我们无意否认他们的聪明,可是,这种比别人的“超前”,除了可以节约几年的教育开支,此外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我们在津津乐道他们的成就的同时,是否考虑过他们为了这些成就失去了什么呢?可以说,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牺牲和失去的东西倒是非常具体的。

我们经常抱怨使用现代科技缩短了动植物的生长期,致使瓜果不香、鱼肉无味;那么,我们对人的培养,是否有同样的迷误?

事实也早已证明,人生的成功也不在于儿时成绩的高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曾分析过毕业自该校的23位院士的学习档案,发现他们高三毕业时的学习成绩,名列年级前10名之内的仅有5人;从分数段看,居于前30%的有15人,居于中间40%的有2人,而居于后30%的有6人。如果追溯到初中、小学,他们中的大多数肯定不是名列前茅的尖子。

杭州一位从教多年的老教师曾经对小学生做过跟踪调查,发现了一个前十名现象。这些孩子在走入社会之后,能有成就的,不是前三名的尖子生,而是在前十名到前十五名,甚至是前二十名的学生。这个调查表明,成功,需要良好的知识支撑,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说明人的成长、成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幼儿、甚至小学的成绩,根本无法决定孩子的一生。

可见,人生长跑是最需要韧劲,需要后劲的。如果说孩子像一名长跑运动员,而家长则是教练员。父母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潜力,指导孩子如何完成长跑,而不是过早的开发孩子的能力。如果在长跑中讲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许,起跑之日也就是潜力枯竭之时,孩子就会累倒在起跑线上!

曾经有一位著名作家,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学弹钢琴的经历,用的形容词就是,“噩梦”。她发誓,绝对不让自己的女儿学弹钢琴,一定不能剥夺孩子快乐的童年。教育是有规律的,科学的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的灌输。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身体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都应该从小着手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人生道路上的加速、冲刺。

参考文献

[1]杨金梅.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

[2]姜霞芳.“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原因探析[J].教书育人。2011(16)

[3]杨东平.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吗?[J].教师博览,2006(09)

[4]秦兴利,张华君,本报通讯员.张本贵.别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N].河南日报,2006

[5]李向耿.浅析如何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家教世界,2013(24)

猜你喜欢
起跑线幼儿教育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品读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五行真经(9)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