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研究

2021-06-15 07:55李俊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应用价值整合

李俊

摘  要: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技术极大方便了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其与各学科的整合也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其学习热情,从而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课程;应用价值;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2-0141-02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primary school science curriculum

LI Jun  (Daibu Central Primary School,Liyang City,Jiang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is era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reatly facilitated our work and life,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various disciplines has also been widely valued by the education sector.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science teaching can enrich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teaching,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ignit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create a pleasant classroom atmosphere,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ir information literacy,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guide students' deep learning,and achieve teaching objectives.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Primary school;Science curriculum;Application value;Integration

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再适用,小学科学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分析和探索问题,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了二者整合需要注意的問题,以及具体的整合策略,以期依托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科学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应用价值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囊括生物、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知识,除了宏观世界外,还涉及到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而这往往是教学难点,枯燥的理论讲解很难让小学生有效吸收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放大微观世界,带领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另外,对于宏观世界中一些耗时较长的事物变化,或者一瞬间发生的改变,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缩短或慢放,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知识理解。除此之外,科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验,可以说实验是科学学科的基础,许多结论都是通过实验探究或验证得到的。但是一些实验具有较高的危险性,或者学校因缺乏设备、器材、环境等而难以完成,这些问题都能用信息技术来弥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演示实验,还可以进行模拟实验,让学生获取直观认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在科学和生活间建立联系,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助于提升其核心素养,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学形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学生的参与度也有所提高,由过去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学习者和探究者,他们被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吸引,在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自主融入教学情境之中,在获取知识与提升各项能力的同时还能增加对学习和生活的体验,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产生公民责任意识,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问题。一方面,不要为了整合而整合,要适时、适度地应用信息技术。教师要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并不是盲目的追随潮流,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只考虑趣味性,而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一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习惯于在课件中采用许多卡通形象,课件内容非常花哨,实际上却是华而不实,其趣味性仅仅体现在用幼稚的画面或搞笑的声音来逗笑学生,却并未传递知识,同时还让课堂秩序受到了不好的影响,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教师要明白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等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必须为教学而服务,除了有趣之外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教学的交互性。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增加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所以教师不能忽视情感交流,只让学生跟着课件学习,那样无异于照本宣科。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所以不能过于依赖鼠标,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突出其主体地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德育教育等,促进学生全面提升。

3.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1)应用电子课件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可以说是最佳的学习动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会采用口授法讲解教材知识,理论内容教多,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而且还容易引导学生反感。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整合则改进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色彩丰富、重点突出的电子课件,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讲解“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时,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小动物,这节课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总结与归纳动物的相同特点和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并且对比植物的特点,初步形成生物的概念。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将这些内容配合图片制作成幻灯片,如在蜗牛的照片旁边注明它的身体结构等特点,还可以插入一些动图,如蜗牛的运动形态、用笔尖触碰时的反应等。课堂开始时,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知识:“这一单元我们观察了哪几种小动物?你还记得它们的哪些特点?”组织其进行小组讨论,同时呈现图片帮助其联想记忆,让各组学生依次派代表根据图片和讨论结果说出动物的特点,然后再呈现文字,验证对错。最后大家总结出动物具有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等特点,还结合课件自主绘制了思维导图,通过动物和植物概念相结合,初步了解了生物的概念与特点,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引入多元资源加深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较差,一旦遇到与自身生活联系较少的知识时就会感到难以理解,跟不上教学进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在网络中搜索有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在课堂上通过引入多元化资源帮助学生在生动呈现原本十分抽象的科学知识,降低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增强学习信心。

比如,讲解“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时,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较多,如“经常运动,心脏会变得强壮。肺活量增大,能为身体提供更充足的氧气。”等,但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而言理论性太强,无论是看文字还是听讲解都显得过于枯燥,所以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索一些相关的视频、调查活动等,方便学生获取直观认识。比如,播放经常运动和不常运动的人测試肺活量的视频,呈现其测试心率等数据的结果等,教师还可以运用flash动画技术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视频,清晰地展示经常运动为身体肌肉、心脏、肺部器官等带来的改变。学生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资料,可以清楚了解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身体系统的协同工作关系,不仅能学习新的知识,还能巩固之前学习的内容,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运动员、健身爱好者等的采访或解说视频,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运动的好处,引导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动态演示物质变化的全过程,拓展学生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知识,所以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助力。为实现这一点,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动态演示物质变化的全过程,当然并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可以通过提问、布置任务等方式为其创造探究的机会,拓展其思维能力。

比如,讲解“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时,许多学生看到标题后表示不解:“下雨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妈妈还要专门浇花、浇灌草坪呢,为什么会侵蚀土地?”于是教师播放提前制作的动画视频,随着雨水的下落,提出引导问题:“土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纷纷回答变得潮湿、泥泞、不好走,接着视频中的雨越下越大,有学生提出了猜想:“泥土可能会一下子冲下来,发生泥土流。”为了验证学生的猜想,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了模拟实验,屏幕上呈现出一块盒子装的泥土和一个装水的水槽,询问学生可以模拟什么、怎样操作,一定要引导让学生有参与感,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记住知识点。有的学生说可以将水泼到土壤上,就像山坡下大雨,有的学生认为要有对照组才能说明问题,还有的学生认为对比其泼水前后的状态即可。在总结意见后,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泼水前泥土的状态,然后点击鼠标用洒水装置操作,“雨”越小越大,冲下来了一些小石子,斜坡更陡了,露出了岩石,而且坡地最下面的一截断裂了,学生在预测结果、总结现象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在这堂课上受益良多。

(4)利用网络打破课堂教学局限,实现教学延伸

信息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时性,学生借助网络技术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自己把握学习进度。而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打破课堂教学局限,实现教学的延伸拓展。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发布微课,要求其自主学习,或者布置一些网络搜索、调查任务,为教学做好准备;课后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课件等复习,查漏补缺,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机整合除了能改进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之处,还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应用电子课件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多元资源加深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动态演示物质变化的全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利用网络打破课堂教学局限,实现教学延伸,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孙连东.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的优势与思考[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7):960.

[2]李志军.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11):229-230.

[3]王志芬.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20(4):90-91.

[4]刘生.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科技资讯,2020.18(20):46-48.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应用价值整合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中职学前教育开设科学课程的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