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治疗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验案3例

2021-06-21 06:26颜芳杜嘉诚王丽华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0004瑞昌市中医院江西瑞昌00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0006
江西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普通型舌质肺部

★ 颜芳 杜嘉诚 王丽华(.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0004;.瑞昌市中医院 江西 瑞昌00;.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0006)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中心持续发现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被认为是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命名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为COVID-19[1-2]。为防治新冠肺炎,国家卫健委连续发布7版肺炎诊治方案,强调发挥中医药优势,强化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从目前临床病例来看,中医辨证论治新冠肺炎获得良效[3]。第五版肺炎诊疗方案中,将新冠肺炎的临床分型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而在临床确诊病例中也以轻型、普通型居多,但是不少患者后期会突然从普通型转为重型或危重型,其中又以高龄和(或)合并基础疾病的人群居多。因此,老年新冠肺炎患者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肺炎都是我国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机体逐步衰老,机能逐步退化,防御和免疫功能降低,各重要器官功能减弱或患多种慢性严重疾病;另一方面可能因为老年性肺炎多起病隐匿,早期易漏诊误诊[4]。老年性肺炎起病时症状不典型,肺外症状较多,病情多较危重,极易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肺炎因其强传染性与高致病性,使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死亡风险增加。因此,老年人与其他患者相比,在诊治过程中存在共性与个性。现在我们选取3例普通型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病例,展示其诊治过程,分析普通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对于和(或)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的诊治思路,望与同道借鉴交流。

1 病例资料

1.1 发热咳嗽 邹某,女,80岁,以“发热、咳嗽3天”于2020年2月14日入院。患者2月6日与新冠肺炎患者聚餐后于 2月11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咳嗽,伴有胸闷,最高体温37.8℃,咳嗽呈阵发性,以干咳为主,伴咽干、咽痒,口干口苦,呼吸急促,反复发作,未予治疗。2月14日核酸检测阳性,收入住院。既往史无特殊。实验室检查中血常规WBC:2.32×109/L,RBC:3.88×109/L,L:0.5×109/L,HGB:120 g/L,PLT:273×109/L;血气分析酸碱度:7.47,氧分压:61 mmHg,氧饱和度:92 %。肺部CT示:1.两肺下叶斑片状磨玻璃影及条片状影,两肺病毒性肺炎可能性大,部分纤维化;2.肺气肿。入院后诊断为新冠肺炎(普通型);给予吸氧、阿比多尔抗病毒、甲强龙(40 mg次/日)抗炎及口服莲花清瘟胶囊治疗。2月16日一诊,刻下症:咳嗽,无咳痰,活动后微胸闷气喘,咽干口干,晨起口苦,无头痛,头昏,无口黏,纳一般,大便平,小便清,夜寐安,能够适应轻微运动。舌质淡,苔白腻微黄。中医辨证为湿邪阻遏气机,郁而化热;治以化湿清热,处方:茯苓15 g,法半夏8 g,陈皮10 g,生甘草10 g,连翘5 g,薏苡仁15 g,白术10 g,藿香10 g,佩兰10 g,木蝴蝶10 g。5剂,日1剂,水煎服。二诊,诉服药后患者诸症减轻,肺部CT示病灶吸收,胃纳转佳,口干苦,大便偏干难解,舌质偏红,苔根部腻微黄,酌加桃仁6 g、冬瓜仁10 g、瓜蒌皮10 g泻热通便,续服5剂,并停用甲强龙、连花清瘟胶囊。2月25日顺利出院,出院时患者无特殊不适,考虑肺部CT未完全吸收,部分有纤维化表现,予以温肺化纤汤防治肺纤维化。具体方药:炙麻黄5 g,肉桂3 g,白芥子6 g,熟地15 g,生甘草8 g,鹿角霜10 g,炮姜3 g,桃仁6 g,赤芍10 g,红花6 g,川芎6 g,地龙10 g,土鳖虫10 g,薏苡仁15 g。

1.2 干咳 华某,男,72岁,因“干咳10天”于2020年2月17日入院。患者2月7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干咳为主,夜间为甚,无其他明显不适。2月17日核酸检测为阳性,收入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多年,规律予降压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祥),平素血压控制尚可。实验室检查WBC:4.05×109/L,L:1.04×109/L,ALB:39.8 g/L,CRP:16.77 mg/L。2月20日辅助检查肺部CT示:左侧胸膜肥厚,左肺舌段斑片影,左肺上叶间断钙化灶及右肺中叶条索状影。入院后诊断:新冠肺炎(普通型);予以阿比多尔抗病毒及口服莲花清瘟胶囊治疗。2月21日一诊,无咳嗽,无咽痒咽痛,微有头晕,无乏力,无口苦,夜间口干,纳可,二便平,夜寐欠安。舌质暗红,苔黄腻。中医辨证湿热阻遏,肝阳上亢;取法清热利湿,平肝降逆,处方:芦根10 g,桃仁6 g,薏苡仁15 g,冬瓜仁10 g,钩藤15 g,刺蒺藜10 g,茯苓15 g,法半夏 10 g,陈皮 10 g,生甘草 8 g,白术 8 g,竹茹 8 g。7剂,日1剂,水煎服。2月27日二诊,药后头晕减轻,诸症平,舌质红,边尖少苔,中间微黄腻苔,前方去钩藤、刺蒺藜,加杏仁10 g、白蔻仁6 g、藿香10 g。3月5日三诊,自诉无特殊不适,舌质红,边尖少苔,中间微黄腻苔。2月29日肺部CT提示右肺病变吸收好转。但是核酸持续阳性,考虑湿热阻滞,予三仁汤化湿清热,处方:杏仁8 g,白蔻仁6 g,薏苡仁15 g,半夏8 g,木通6 g,厚朴10 g,滑石10 g包煎,淡竹叶10 g,桑叶10 g,连翘10 g,薄荷6 g,丹皮10 g,郁金10 g。7剂,煎服法同前。3月9日顺利出院。

1.3 咳嗽咳痰 宁某,女,66岁,因“咳嗽咳痰4天,发热2天”于2020年2月14日入院。患者2月6日与新冠肺炎感染者接触后于2月10日出现发热、咳嗽、咳痰,两天后热退,咳嗽呈阵发性,咳白黏痰,咽干、咽痒、呼吸气急。2月14日核酸阳性,肺部CT示:1.两肺感染性病变,考虑病毒感染可能;2.右肺上叶支气管扩张并感染;3.右肺中叶及左肺舌段病变,考虑纤维灶。即收入住院。既往有胃下垂病史。2月15日实验室检查WBC:3.07×109/L,L:37.8 %,CRP:13.08 mg/L,血气分析PO2:97 mmHg,SaO2:99 %。入院后诊断:新冠肺炎(普通型),给予阿比多尔抗病毒及口服莲花清瘟胶囊治疗。2月16日一诊:咳嗽,咳白黄黏痰,不易咳出,纳少,大便正常,日1次,通畅,偶干结,小便微黄,夜寐欠安,易醒,舌质偏红,苔根部腻,前面少苔。中医辨证湿热痰浊,壅滞于肺证;治以清热利湿化痰,处方:千金苇茎汤加味,方药:芦根15 g,桃仁6 g,薏苡仁 15 g,冬瓜仁 15 g,桑叶 10 g,杏仁 10 g,生甘草10 g,鱼腥草15 g,茯神15 g,茯苓15 g。5剂,日1剂,水煎服。2月20日二诊:服药后诸症减,肺部CT病灶较前吸收。咳嗽,少量黄痰,痰出则畅,偶口干,无口苦,无头痛,纳少,无腹胀,无反酸,大便通畅,日1次,小便黄,夜寐好转,无头晕,舌质偏红,边尖少苔,中间薄腻苔。效不更方,前方加桔梗10 g,7剂。2月27日患者无咳嗽、咳痰,无咽痒、咽痛及其他特殊不适,舌质偏红,苔薄白。考虑健脾益肺,兼清郁热,拟方参苓白术散加减:太子参10 g,茯苓10 g,陈皮10 g,炒扁豆10 g,淮山10 g,薏苡仁15 g,桃仁6 g,冬瓜仁15 g,芦根15 g,桔梗10 g,生甘草8 g,郁金10 g。7剂,3月2日顺利出院。各患者治疗前后舌象、肺部CT见图1。

图1 治疗前后舌象及肺部影像

2 讨论

新冠肺炎究其病因主要以湿邪为主,故患者舌象(见图1A)多为厚腻苔,临床症状多与湿邪侵袭相关,故而案例患者首诊所用方药也多为芳香化湿、利水渗湿之品。王传池团队通过分析国内和各地区对诊治新冠肺炎所发布的共33个方案中出现的证名发现,肺炎早期以寒湿郁肺证、湿毒郁肺证多见,进展期则多为热毒郁肺证、湿热蕴肺证[5]。这也表明新冠肺炎初、中期病性以寒湿、湿热为主,“湿”为主因,湿邪阻遏气机,使肺失于宣发则咳嗽、胸闷气喘,失于肃降则清肃、洁净功能失司而生痰生饮。肺卫为人体卫外之屏障,肺卫失守,湿邪直下,入脾而致中土不运则腹胀纳呆,水湿不化则便溏,清阳不升则头晕口干等。故新冠肺炎患者初、中期的治疗皆以“祛湿”为首要,病位在肺脾,此为老年人与其他患者相比在病因病位上的共性,但临床治疗上老年人存在个体化差异。

2.1 以“体虚”为特点,当祛邪与扶正并举 《黄帝内经》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丈夫……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人生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皆阐述了人体进入老年期后,机能逐步衰退,脏腑功能逐渐下降,气血生化日趋减少的生理过程[6]。这一生理特点,决定了老年病固有的病理特点,脏腑阴阳失衡,起病隐匿,五脏虚衰受损而成积滞、痰饮、瘀血,故老年人在本身气血阴阳俱虚的情况下也多伴随多种基础疾病。所以在此次疫情的诊治过程中,老年人治疗不可偏激而一味攻伐,应兼顾体虚,用药不可峻猛,不妄用利湿逐水之峻剂,并注意培本固元,扶助正气以祛邪外出。又因湿邪多兼夹他邪为患,夹寒化为寒湿,夹热化为湿热,此次疫情湿邪兼夹疫戾之毒,故患者后期多易化热。老年人本身存在气阴不足,故应慎用温燥化痰之药,以轻清宣透为主,以免加重病情。因此我们方药中多使用芳香健脾化湿、利水渗湿之品,并加用太子参、沙参、扁豆、白术等清补肺脾,肺气充则御邪卫外之力强,脾气健则气血生化之力效,从而缩短病程,促进病愈。

2.2 肺、脾、肠同治,加强祛湿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肺脾功能下降,致津液停聚成痰成饮,内湿渐生复感外湿,湿邪本身黏滞缠绵,易阻碍气机,影响肺脾的正常功能,如此恶性循环,相互影响,更加大了老年人祛湿的难度。因此我们除使用大量补肺健脾化湿药以外,还酌加桃仁、冬瓜仁、瓜蒌皮、薏苡仁等泻热通便、利水渗湿之品,改善肺脾功能的同时调理大小肠的功能,升降气机以除湿,分消走泄以祛湿,这一运用也是基于对肺-脾-二肠之功能相互影响的理解。在阴阳五行中,脾属土,肺属金,脾土与肺金母子相生,两者不管在生理还是病理上,皆相互联系,故在新冠肺炎早期治疗中应重视肺脾同治[7-8]。小肠受盛化物、分清泌浊,且小肠有“主液”之说;大肠传化糟粕,吸收多余水分,有“大肠主津”之名,二肠都参与人体的水液代谢。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与否又与脾胃的气机升降及肺的肃降相关。调节肺-脾-二肠之功能,多管齐下,减轻老年人各脏腑的负担,脏腑同治,通过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升清、大小便的排泄,使湿邪有出路,腑气通,肺气降,湿邪化,热邪散。且老年人本身胃肠较为虚弱,疫戾之毒易蕴积于肠腑,因此肺、脾、肠同治也有先安未受邪之地之意,但切不可用峻猛攻下之药而伤正气。

2.3 恢复期重视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 我们发现患者达到出院标准后,肺部CT一直有部分纤维化表现,考虑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阳气渐虚,此次疾病更损阳气,疾病前期影响了肺脾功能,肺气不利,病及于血,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也恐湿邪日久化饮、化痰、化瘀。有团队基于大量新冠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依据病原学及影像学皆相似的MERS(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中东呼吸综合征)推测,肺部病灶吸收后或许会残留纤维灶,但还需要进一步的随访证实[9-10]。新冠肺炎死亡患者尸体解剖结果也显示,新冠肺炎主要以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为主,肺泡内可见大量黏稠分泌物,还可见纤维条索[11]。老年人五脏虚衰,气血亏虚,机体修复能力较弱,若是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则更影响其生活质量,为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防止进一步形成肺间质纤维化,故选用温肺化纤汤以温阳散寒、祛痰行瘀。此方温可散寒,辛可散瘀,又以地龙、土鳖虫搜剔通络,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因药味多为辛甘温热之品,故患者若热象明显,用之需谨慎斟酌[12]。

3 结语

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病因以湿邪为主,但多兼夹为病,病位主在肺脾,为湿邪阻遏气机,闭肺困脾。对于老年人,则需要根据其生理病理特点个性化施治,针对老年人体虚的特点,用药轻清宣透,在诊疗过程中,祛邪扶正并举,肺、脾、肠同治,可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疾病恢复期,重视提高老年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出现纤维化表现可选用温肺化纤汤调理,防止病进,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普通型舌质肺部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基于舌诊偏色与去干扰的计算机技术研究∗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影像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通过检查畜禽口腔诊断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结缔组织疾病肺部表现》已出版
冠心病患者舌质变化与冠脉SYNTAX积分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