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针灸治疗癌痛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021-06-21 06:26邓福华邓天好长沙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长沙40007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沙40006
江西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癌性癌痛发文

★ 邓福华 邓天好(.长沙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长沙 40007;.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长沙 40006)

随着癌症的发生发展,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扩散或压迫组织而引起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肿瘤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见于癌症晚期,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如何有效控制癌痛,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是当前医学面临的一大挑战及研究热点[1]。目前治疗癌痛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其疗效显著,但因止痛药毒副作用大,依赖性强,癌痛治疗的状况改善并不明显[2]。中医治疗癌痛注重辨证论治,从其病因病机着手,为癌痛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3]。针灸具有通经络、调气血的作用,为传统中医外治疗法之一。针刺穴位可以有效激活体内痛觉调制系统,调节人体神经、内分泌和递质的失常,促进人体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产生和释放,从而达到镇痛作用。因其安全、无镇痛药的成瘾性及毒副作用,在临床癌痛治疗中日益发挥其重要作用[4]。国内外研究者针对针灸治疗癌痛开展了广泛研究[5-6],本文旨通过借鉴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针灸治疗癌痛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归纳总结针灸在癌痛领域的研究热点,揭示针灸在癌痛患者生存质量改变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而为临床上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疼痛、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时间等需求提供参考。

1 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研究动态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分两块,首先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Web of Science中选择了汤森路透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期刊来源为与“针灸”“癌症”“医学”中包括的多种相关期刊,主题词包括acupuncture、moxibustion、Electroacupuncture、Pricking blood、acupoint、tumor pain、carcinomatous pain、cancer pain、cancer ache、tumor ache、carcinomatous ache;检索式=acupuncture OR moxibustion OR Electroacupuncture OR Pricking blood OR acupoint AND tumor pain OR carcinomatous pain OR cancer pain OR cancer ache OR tumor ache OR carcinomatous ache;文献类型=(ARTICLE OR REVIEW);语种=English;数据库查新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得到1990—2020年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133篇。其次通过主题词=(针刺+灸+电针+毫针+针灸+刺血+穴+踝针+体针+银针+腹针+针药)*(癌+瘤)*(疼+痛)检索的方式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确定中文文献数据源,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国内中文文献66篇。借助 Citespace和VOS viewer进行结果分析,综合定量分析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绘制聚类视图,以可视化的图像直观地展现出针灸治疗癌性疼痛不同发展阶段的热点领域与研究前沿。通过对获取到的大量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从宏观上了解针灸治疗癌痛研究的国际发展态势,纵览当前针灸治疗癌痛科学研究进展。

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对象为恶性肿瘤疼痛患者;3)干预措施为针灸疗法,包括穴位敷贴、针刺、灸、穴位注射等;4)纳入文献必须符合主题。

文献排除标准:1)重复发表的文献,无关键字,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2)其他类型的文献,如综述、验案、动物实验、自身对照的试验等;3)非恶性肿瘤所致的癌痛;4)干预措施使用了中药、中成药等其他非针灸疗法;5)一稿多投、重复发表、中英文相同的的文献只选其一。

1.1 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研究的年度总体发展趋势 对1990—2020年的针灸治疗癌痛领域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将Web of Science和CNKI两个数据库的文献进行合并分析,针灸在癌痛治疗方面研究相关文献数量呈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90年到2000年,期间从1996年到2000年呈直线上升趋势。第二个阶段是2001年至今,尤其在2017年开始,针灸在癌痛领域研究论文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在2019年达到了最大值,发文量达到了21篇,表明针灸在癌痛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关注和认可(图1)。

图1 近30年来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癌痛研究相关论文的数量年度变化

1.2 针灸治疗癌痛研究的机构分布分析 表1列举了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针灸治疗癌痛相关研究论文发文数量较多的10个机构。在这些发文数量较多的机构中,密歇根生命科学研究所(Ort Institute of Life Sciences)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发文量最多,达到8篇,占比为6.01 %,其次为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发文7篇,占比为5.26%。上海中医药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首都医科大学(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发文量排名第三,均发表文章6篇,占总发文量的4.51%。在CNKI数据库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文量为7,占比10.6 %,其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发文量6,占比9.09 %。

表1 发表论文量位列前10名的机构

1.3 针灸治疗癌痛研究的重要期刊分析 从表2可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在收录针灸治疗癌痛研究的论文上,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Acupuncture & electrotherapeutics research,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论文数较高,表明这3种期刊与针灸治疗癌痛研究关系较为密切。其中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发文量最多,其2019年影响因子为1.83,按中科院JCR分区为4区。发文量排名前十的刊物中,“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和“Anesthesiology”影响因子分别为7.89和7.067,均为医学类Top期刊。CNKI数据库中,《中医学报》发文量最高,共发表论文6篇,占比9.09 %,其次为《针灸临床杂志》和《中华中医药学刊》,各发表论5篇,占比为7.57 %。

表2 1990—2020 年 Web of Science 和 CNKI 发表针灸与癌痛文献数最多的10种刊物

1.4 针灸治疗癌痛研究的主要作者分析 表3列举了1990—2020年Web of Science和CNKI发文最多的10位主要作者,从下表可以看出,Wang yanqing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发文量最多,发表论文4篇,其次为Liu qiong、Mao-ying和Wu gencheng,各发表论文3篇。在CNKI数据库中,陈皎皎发表论文8篇,占总发文量的12.12 %,其次为卞镝和张文奇,均发表论7篇,占比为10.6 %。

表3 1990—2020 年 Web of Science和CNKI发文最多的10位主要作者

2 从文献计量看针灸治疗癌痛研究热点主题

2.1 高被引文献 近30年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癌痛的高被引文献主要见表4。被引次数最多的是S Andersson于1995年发表在Medical Hypotheses杂志上的“Acupuncturefrom empiricism to science: Functional background to acupuncture effects in pain and disease Pain and disease”[7],其被引频次达到 795。排名第二的是AJ Vickers于 2011发 表 在 Deutsche Zeitschrift für Akupunktur杂志上的“Acupuncture for Chronic Pain: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8],其被引频次达到了793次。CNKI数据库中,山西中医药大学的朱新枝于2019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上发表“针灸优势技术组合治疗癌性疼痛的经验举隅”[9]文章引用频次最高,达到了123次。其次,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的李美慧于2018在《河北中医》发表的“近5年针刺治疗癌性疼痛的文献分析”[10]的被引频次达到了89次。四川省平昌县中医医院针灸科发表的“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南京中医药大学王倩发表的“癌性疼痛的中医药研究近况”的被引次数分别达到了74和73,排名第三和第四。

2.2 关键词 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得到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识别形成一个以关键词共现网络的热点图,如图2所示。综 合“occurrences(OC)” 和“total link strength(TLS)”两个指标进行分析,最主要的关键词为“acupuncture(OC=72,TLS=192)”“pain(OC=38,TLS=116)”“electroacupuncture(OC=24, TLS=79)”“management(OC=22,TLS=60)”“neuropathic pain(OC=18,TLS=50)”“analgesia(OC=8,TLS=35)”。从主要关键词可以看出,针灸治疗癌痛主要围绕针灸和疼痛进行展开,同时,电针疗法应用最为广泛,针对癌症患者的神经性疼痛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对癌痛管理及与止痛药比较进行了探讨和研究。CNKI数据库中,综合“count”和“centrality”两个指标进行分析,其主要关键词为“癌性疼痛”“针灸”“针灸疗法”“膏剂”“热疗”“生存质量”等。如图3所示,从CNKI数据库关键词中可以看出,针灸结合膏剂、热疗在针灸治疗癌痛中应用广泛。

表4 Web of Science数据库针灸治疗癌痛领域被引次数位列前10篇的高被引论文(1990—2020)

表5 CNKI数据库针灸治疗癌痛领域被引次数位列前10篇的高被引论文(1990—2020)

图2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针灸与癌痛相关文献重要关键词

图3 CNKI数据库中针灸与癌痛相关文献重要关键词

3 讨论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针灸治疗癌痛相关研究,强化了针灸治疗癌痛的知识积累,有利于正确认识针灸作为中医外治疗法在癌痛领域的引擎作用,从而为临床医生治疗肿瘤患者癌痛提供新思路。但是本文尚有几点不足之处,本文未对检索到的文献做深入分析探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灸治疗癌痛的机制分析不足。基于临床大样本或随机对照样本数据下的机制探讨还不足。2)未对检索到的文献展开针灸治疗癌痛的配穴规律探讨。针灸治疗癌痛最重要的就是选穴配穴,其选穴配穴规律研究,对针灸治疗癌痛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一定意义,可为临床合理配穴提供参考。3)未开展针灸治疗癌痛的有效性统计分析。下一步工作将在本研究检索到的文献数据基础上,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展开全面分析。

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之一,发生率达60 %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1]。随着癌性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有效控制癌痛已成为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此,世卫组织提出了“三阶梯药物止痛法”,针对疼痛性质的不同,各阶梯均可选择不同类型止痛用药。但对世界各地多数癌痛患者,“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止痛效果仍不够理想,止痛药的使用使患者出现精神错乱、恶心等毒副作用,且易形成依赖性和耐受性,使患者生存质量不高[12-14]。而针灸具有起效快、持续缓解时间长、达峰快的特点,且与止痛药相比,无依赖性、成瘾性。临床研究表明针灸镇痛作用显著,且能够从促进机体免疫功能角度对癌症患者有积极治疗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5-16]。我国应密切关注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研究的发展态势与进展,鼓励我国临床医师、临床基础研究、针灸科、肿瘤科等围绕针灸治疗癌性疼痛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积极推进针灸在癌性疼痛领域的国内外合作,并积极研发相关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开展综合的多学科联合科学实践。另外,针灸作为我国特色优势学科,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但由于理论基础薄弱,发展相对缓慢,我国应重视交叉学科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科交叉,充分挖掘针灸的优势,采用现代理论与传统理论相结合,从更科学地角度推动针灸学科的发展。

文献计量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文献学等定量研究方法,研究所关注学科领域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等,进而探讨所在学科技术研究的内在结构、热点和规律[17]。学科或领域发表文献的数量及机构分布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的发展状况、规律及趋势,通过梳理研究领域体系中各个知识结构,编织理顺复杂知识网络,预测学科发展的最新态势,从而为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但是在文献检索过程中发现,针灸在临床上治疗癌痛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研究质量普遍不高,综述类文章偏多,研究性论文较少。其次,研究方法落后,治疗方案的制定不够严谨,疗效评价标准存在差异,临床样本量不够,缺乏可靠性和说服力,取穴的原则和机制等深入探讨尚处于初步阶段。今后的研究中,应将文献计量学与针灸临床紧密结合,有利于把握针灸治疗癌痛的方向、趋势、前沿和热点,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高效可行、客观科学的诊治方法,让针灸疗法得到推广和发扬。

猜你喜欢
癌性癌痛发文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癌痛药物管理政策亟待优化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消癥止痛外用方治疗癌性疼痛38例
中医护理干预控制癌性疼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