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2021-07-16 02:34李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格列美常规血糖

李芳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综合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由于高热量饮食、肥胖以及缺乏运动等因素患病[1]。临床医学认为当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者敏感度异常时就会导致血糖升高,虽然糖尿病不会快速危及患者的生命,但是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脏功能损害等,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2]。目前,临床在治疗糖尿病患者时以控制2 h PG、FPG、HbA1c、尿微量蛋白等生化指标作为目标与任务,然而大多数实施常规降糖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并未取得理想疗效[3]。二甲双胍、格列美脲作为临床常用降糖药物,具有降低胰岛素抵抗、餐后血糖水平等功效,但是若单一应用疗效并不显著,故需联合其他药物共同应用。鉴于此,本研究以9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例,探讨在其治疗过程中以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9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以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5 例。常规组男25 例,女20 例;年龄65~80 岁,平均年龄(72.1±4.9)岁;病程最长11 年,最短2 年,平均病程(6.02±1.85)年。实验组男27 例,女18 例;年龄65~78 岁,平均年龄(72.0±4.5)岁;病程2~10 年,平均病程(6.00±1.3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满足《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有关糖尿病诊断标准者;②年龄≥65 岁者;③经临床医师详细讲解研究内容后,同意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书;④依从性较高者。

1.2.2 排除标准 ①有急危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②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者;③重要器官存在器质性病变者,如心肝肺肾等;④精神、意识存在障碍者;⑤不能正常沟通者;⑥无完整临床病史资料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采用格列美脲[赛诺菲(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672]治疗,早餐前30 min口服,服用剂量为2.0 mg/次,1 次/d。结合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最大服用剂量≤6.0 mg/d。

1.3.2 实验组 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790)治疗,格列美脲治疗方法同常规组,二甲双胍首次用药剂量为250 mg,3 次/d,治疗7 d 后,结合患者血糖指标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两组治疗时间为3 个月,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工作,并予以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等,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予以对症处理。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结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判定,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并无显著改善,少数患者甚至出现血糖水平上升,为无效;相较于治疗前,患者血糖水平有所改善,且趋于正常值范围,为有效;血糖水平基本正常,为显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主要包括FPG、2 h PG 及HbA1c,其中2 h PG<7.78 mmol/L,FPG3.89~6.10 mmol/L,HbA1c为4%~6%。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6 ml 肘静脉血,放置于试管中,离心半径为10 cm,离心速度为2500 r/min,进行10 min 离心处理,分离得出血浆后于-70℃下保存等待检测。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FPG 与2 h PG 水平,以色谱法测定HbA1c 水平;③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主要包括TC、LDL-C 与TG,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配套试剂盒进行测定;④用药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不适(腹胀、腹泻)、低血糖等,以此评价用药安全性;⑤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74)进行评价,共包括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心理功能4 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为100 分,所得评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FPG、2 h PG 及HbA1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FPG、2 h PG 及HbA1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比较()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TC、LDL-C 及T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TC、LDL-C 及TG 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比较(,mmol/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脂代谢指标比较(,mmol/L)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5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实验组躯体功能、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3 讨论

血糖是人体血中的葡萄糖,其为人体组织及各个器官能够正常运转的主要能源[4]。无论血糖过低还是血糖过高都是身体发生疾病的重要信号,通过对体内血糖指标的检验不仅能够了解自身的身体情况,同时通过检测的血糖指标也能够帮助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更好的分析与判断,并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HbA1c是由血液中血红蛋白分子β 链氨基酸末端和葡萄糖通过不可逆共价键结合所形成的,基本能够代表HbA1c总体水平,在血液中具有较长半衰期,能够反映人体近期的血糖水平变化,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标本采集,是糖尿病筛查和诊断的重要指标[5]。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HbA1c 的含量也会升高,其能够反映出患者检测前3 个月内的平均血糖值,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观察HbA1c 指标的变化对糖尿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糖尿病患者HbA1c 水平进行监测,可充分掌握其血糖控制情况[6]。在高糖浓度作用下,会导致非酶糖基化作用得到增强,一旦大量糖基化终产物在患者的肾脏内进行堆积后会对其体内肾小球毛细血管张力造成影响,促使肾血流在动力学上发生改变,进而加重患者肾脏受损情况,从而使得患者体内尿微量蛋白水平上升,引发其出现糖尿病肾病[7]。

近年来,基于人们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已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2 型糖尿病患病人数在糖尿病中占比率最高,可引发患者机体蛋白质、脂肪及糖代谢发生紊乱,随着病情长期发展,可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进而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尚未研发出一种根治该疾病的方法,患者需终生服用药物治疗,以此来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各项器官功能下降,且耐受性较低,因此对于临床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要求较高。现阶段,临床认为导致老年群体患糖尿病的因素较多,主要与体脂重新分布、胰岛素抵抗等有关,由于患者机体内的胰高血糖素样-1 水平降低,导致胰岛β 细胞功能呈进行性减退,促使血糖水平上升,故而临床在治疗时,应当以改善胰岛β 细胞功能、降低血糖为治疗原则[8]。阿卡波糖是现阶段中临床常应用的降糖药物之一,经口服用药后可延缓机体对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以此实现控制患者机体血糖水平的作用[9]。通过抑制小肠壁细胞与寡糖,可逆性地与α-葡萄糖甘酶进行结合,进而抑制酶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降解,减缓肠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最终缓解患者餐后高血糖水平,以此实现降糖目的[10]。二甲双胍属于临床常用的一种降糖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肝脏中葡萄糖转运与输出,减少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以及与四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率,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虽然该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大多数患者表现出可耐受,并且依从性较高,可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同时其具备方便、安全高效、费用低等优点。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酰脲类长效抗糖尿病药物,可有效结合胰腺β-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关闭钾离子通道(K+-ATP通道),促使细胞膜去极化,进而增强四周组织利用葡萄糖,对葡萄糖分子进行转移,以此降低机体血糖水平[11,12]。另外该药物可经肾脏随着尿液排出,也能够随着胆汁由肠道排出,药物不会在体内大量蓄积,进而不会损害到患者肝肾功能,具有较高安全性。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展开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FPG(6.40±1.07)mmol/L、2 h PG(9.04±1.41)mmol/L 及HbA1c(5.38±1.04)%均低于常规组的(7.28±1.32)mmol/L、(10.14±1.72)mmol/L、(6.92±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用药相较于单一用药,可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由于糖尿病患者持续存在高血糖,易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进而加大血流阻力,促使管腔变得狭窄,最终发生脂代谢紊乱现象,本研究分析二甲双胍片与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脂代谢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TC、LDL-C 及TG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TC、LDL-C 及TG 分别为(3.62±0.42)、(2.26±0.40)、(1.62±0.25)mmol/L,均低于常规组的(4.58±0.67)、(3.11±0.45)、(2.20±0.4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药物可有效减轻患者体内脂代谢紊乱现象。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略低于常规组的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躯体功能、生活状态、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评分分别为(84.33±6.96)、(82.29±6.02)、(82.14±4.53)、(81.93±4.55)分,均高于常规组的(75.20±5.99)、(73.54±4.23)、(76.25±4.06)、(74.08±4.4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以联合用药方式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具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同时,还能够起到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作用。

综上所述,以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及体内脂代谢紊乱程度,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适合推广。

猜你喜欢
格列美常规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别受限于常规
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