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钛夹止血与非钛夹去甲肾盐水止血对息肉高频电切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2021-07-16 02:34湛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去甲电切术盐水

湛良

肠道息肉是肠黏膜上的一种凸起,是一种癌前病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息肉的增大会增加其恶变的几率[1]。息肉高频电切术是治疗肠道息肉常见方法,匡哲[2]研究显示该方法相对于传统手术具有效果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高频电切术术中操作所需器械较为复杂,使术中出血和穿孔更加难以预防,尤其是出血,伴随着整个手术的始末,术中出血不仅影响术者视野,更会威胁患者生命[3]。因此,预防出血是保证手术安全有效的前提。临床上对于高频电切术术中止血方法较多,常用的有去甲肾盐水止血和金属钛夹止血,前者通过降低肠黏膜的温度和去甲肾上腺素(NE)强烈的缩血管作用,从而促进黏膜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目的;后者通过金属钛夹夹紧出血血管和周围组织,从而阻断血流,达到止血目的[4]。本研究拟将两种止血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其对息肉高频电切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0 月在本院接受息肉高频电切术治疗的12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为肠道息肉,且经肠镜检查确诊;②患者凝血功能正常;③均为首次接受肠道手术治疗;④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免疫功能异常者;②合并肠道炎症性疾病者;③中途因各种原因退出本次研究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根据患者自愿以及随机原则分为钛夹组和非钛夹组,每组6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1.2.1 钛夹组 给予患者金属钛夹止血。术前禁食禁水,并于术前1 h 进行肠道准备,即灌肠。指导患者调整体位为左侧卧位,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以及麻醉后,于患者息肉基底部注射正肾盐水致使黏膜隆起,然后将圈套器置于息肉基底部,给予高频电切术,切除息肉(对于长蒂以及粗蒂息肉,先钛夹止血后再电切;对于广基或者亚蒂,先电切术后再钛夹止血)。然后术者手持钛夹持放推送器,在内镜辅助下伸出钛夹张开至最大,并使其与息肉和周围黏膜组织相垂直,给予负压吸引,然后闭拢钛夹,确认无出血后,常规包扎。术后给予常规护理。

1.2.2 非钛夹组 给予患者非钛夹去甲肾盐水止血。于内镜辅助下,根据患者病灶大小和性质在出血病变部位周围喷洒1∶10000 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其余操作同钛夹组。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①出血情况:观察患者术后早期出血(术毕24 h内)和迟发性出血(术毕24 h~30 d)发生情况。②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③应激反应指标:于术前以及术后1 d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后取上层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应激反应相关指标,包括Cor、ACTH 水平。④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痛、肠穿孔、腹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 钛夹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非钛夹组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非钛夹组,住院时间短于非钛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非钛夹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Cor、ACT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Cor、ACTH 水平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但钛夹组升高幅度低于非钛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非钛夹组术后1 d 比较,bP<0.05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5,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肠息肉的发生会引起腹胀、腹泻、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既往研究表明对肠息肉进行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癌变率,而对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一般治疗、外科治疗等[5-8]。目前高频电切术是治疗肠息肉最为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但其缺点在于出血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存在大血管的大息肉。临床实践表明术中电凝不足、电凝过度会分别导致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的发生,均会对治疗效果和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严重影响[9-12]。因此,如何有效进行止血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

去甲肾盐水为临床常用止血方法,其主要成分去甲肾上腺素可选择性的作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受体,促使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13-15];同时与冰盐水合用可降低出血部位温度,从物理方面起到收缩血管的作用。黄玲[7]研究显示去甲肾盐水用于消化道止血具有较高的止血成功率。金属钛夹止血是物理止血方法,其作用机制与外科血管缝合或者结扎相同,既往研究表明金属钛夹用于息肉切除术、急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等疾病中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16,17]。本研究将去甲肾盐水与金属钛夹止血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钛夹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非钛夹组的1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P<0.05)。提示金属钛夹止血效果更好。分析其原因,金属钛夹根据息肉病变的具体形态在不同时间点使用,对于广基息肉在电切术后使用可达到理想的预防穿孔和止血效果;对于细长或较粗的息肉,在电切术前使用可有效阻断滋养血管的动脉血流,从而减少术后粗大血管引发的大出血风险,同时也减少了电切不完全导致的出血,从而提高止血效果[18]。但本研究中钛夹组仍存在出血病例,可能与金属钛夹不牢固、与电切点距离较近、操作技术等因素有关。并发症和应激反应是影响术后恢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钛夹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0.12±2.84)ml 少于非钛夹组的(22.70±3.31)ml,住院时间(5.85±1.23)d 短于非钛夹组的(7.28±1.5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Cor、ACTH 水平均较本组术前升高,但钛夹组升高幅度低于非钛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5,P>0.05)。提示金属钛夹与去甲肾盐水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前者对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更小,同时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周丹等[19]研究也显示金属钛夹可减轻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应激反应,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推测其原因:①与金属钛夹的止血效果好有关,应激反应是引起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出血也会促使应激反应的加重;②可能是金属钛夹的使用不会对创面的修复和愈合过程产生影响,而去甲肾盐水的过度使用会增加局部组织坏死的风险。

综上所述,金属钛夹止血相比于非钛夹去甲肾盐水止血可减少接受息肉高频电切术治疗患者的出血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应激反应,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去甲电切术盐水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盐水质量有多少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泉水与盐水
立体选择性合成内型N-Boc-N-去甲托品醇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当冷盐水遇见温淡水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一次盐水技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