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成型环治疗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方法及效果

2021-07-16 02:34王培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三尖瓣右心室瓣膜

王培松

三尖瓣位于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主要作用是防止右心室血液倒流至右心房,从而引起心房颤动等症状[1,2]。目前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主要方法为瓣膜置换手术、三尖瓣瓣环成形手术[3,4]。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在手术后部分患者极容易再次发生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右心功能不全,严重影响生活水平,给社会、家庭、医疗带来负担。本文即分析在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采用三尖瓣成型环的具体方法和实际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 年2 月~2020 年10 月收治的100 例采用三尖瓣成型环进行治疗的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1.23±8.26)岁。纳入标准:①家属以及患者均知情同意;②均为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③年龄均为29~66 岁。排除标准:①配合度较低;②手术禁忌;③其他合并疾病。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三尖瓣成型环治疗。患者在温度较低的外循环条件下进行,常规经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构建外循环,停止呼吸。手术前取患者胸正中切口,进行心脏病矫治手术或者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对于手术前存在反流的患者、三尖瓣环扩大患者以及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爱德华三尖瓣环治疗,对三尖瓣前瓣叶高度进行测量,选择合适大小以及高度的三尖瓣环、2-0 换瓣线,促使三尖瓣成型。采用注水实验对三尖瓣关闭状态进行测量,直至关闭完好后进行心脏切口缝合,结束体外循环,取出静脉插管,止血关胸后安设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状态、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以及三尖瓣反流情况。患者心功能分级主要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Ⅰ级:日常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活动会引起气喘等症状;Ⅱ级: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日常活动极容易出现气喘等症状;Ⅲ级:体力活动受到限制,小于平时一般体力活动即会引起过度疲劳、气喘等症状;Ⅳ级:无法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临床症状,体力活动会加重。对所有患者手术前、手术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主要检测内容: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三尖瓣舒张期瓣环径,肺动脉收缩压。对所有患者手术前、手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进行对比,主要分为:微量、轻度、中度、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等级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状态比较 患者手术后心功能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00 例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状态比较[n(%)]

2.2 患者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比较 手术前,患者的右心房内径为(57.34±7.62)mm,右心室内径为(56.45±3.18)mm,三尖瓣舒张期瓣环径为(40.25±3.76)mm,肺动脉收缩压为(42.39±16.78)mm Hg;手术后,患者的右心房内径为(40.32±7.23)mm,右心室内径为(47.78±2.11)mm,三尖瓣舒张期瓣环径为(34.27±2.21)mm,肺动脉收缩压为(19.78±11.72)mm Hg。手术后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三尖瓣舒张期瓣环径、肺动脉收缩压均低于手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6.203、22.718、13.711、11.047,P=0.000、0.000、0.000、0.000<0.05)。

2.3 患者手术前后三尖瓣反流情况比较 手术前患者三尖瓣反流情况微量40 例(40.0%),轻度4 例(4.0%),中度27 例(27.0%),重度29 例(29.0%);手术后患者三尖瓣反流情况微量68 例(68.0%),轻度27 例(27.0%),中度3 例(3.0%),重度2 例(2.0%)。患者手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794,P=0.000<0.05)。

3 讨论

三尖瓣关闭不全一般是由肺动脉高压以及三尖瓣扩张引起的,主要病因根据三尖瓣结构是否正常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三尖瓣关闭不全[5,6]。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是在正常的瓣膜上由于右心室收缩压或者舒张压升高、右心室扩大以及三尖瓣环扩张导致的三尖瓣关闭不全[7,8]。常发生在各种心脏以及肺血管疾病中。器质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比较少见,比如风湿性三尖瓣炎后瓣膜缩短变形,合并三尖瓣狭窄,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的瓣膜损毁,三尖瓣脱垂等[9,10]。三尖瓣关闭不全临床表现为疲乏、腹胀、水肿,可并发房颤和肺栓塞。

三尖瓣成型环主要用于纠正病理性瓣环扩张,增加瓣膜结合面积,加固已经成形的三尖瓣瓣环缝合线,防止瓣环再次过度扩张[11,12]。与以往左心瓣膜术等方法相比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降低经济负担。相关研究报道中表示,以往临床中一般将三尖瓣关闭不全看作为功能性病变,采用左心瓣膜术进行治疗,虽然治疗后病情有明显好转,但是并未对三尖瓣关闭不全进行纠正,这样会导致三尖瓣关闭不全反复发生,这也是导致心功能下降、预后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13,14]。因此在进行左心瓣膜手术时,应该提前做好综合判断,降低三尖瓣反流情况,从而降低对患者的治疗影响因素。在进行三尖瓣置换术时,由于右心压力较低,极容易导致三尖瓣瓣口出现血流速度过缓情况,这样不仅容易引起血栓,严重甚至造成死亡[15,16]。加上在进行手术时必须采用较多华法林抗凝治疗,这样更加容易引起出血,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三尖瓣成型技术能够及时对三尖瓣关闭不全症状进行调整,降低危险因素[17,18]。本文即分析在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采用三尖瓣成型环治疗的具体方法和实际效果,主要方法:患者在温度较低的外循环条件下进行,上下腔静脉插管构建外循环,手术前取患者胸正中切口,进行心脏病矫治手术或者进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对手术前存在反流的患者、三尖瓣环扩大患者以及肺动脉高压患者采用爱德华三尖瓣环治疗,对三尖瓣前瓣叶高度进行测量,选择合适大小以及高度的三尖瓣环、2-0 换瓣线,促使三尖瓣成型。采取注水实验对三尖瓣关闭状态进行测量,直至关闭完好后进行心脏切口缝合,结束体外。研究发现,手术后患者心功能状态明显优于手术前,手术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值明显低于手术前,手术后三尖瓣反流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中采用三尖瓣成型环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状态以及三尖瓣反流情况,降低超声心动图检测值,手术效果较明显,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猜你喜欢
三尖瓣右心室瓣膜
右心室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超声对胸部放疗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评估
新生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三尖瓣成型环在矫治心脏三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
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外科治疗
三尖瓣返流的手术治疗
二尖瓣外科术后晚期三尖瓣反流发病机制的探讨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