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优化组合序列在诊断肩周炎与肩袖损伤中的临床意义

2021-07-16 02:34徐舰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优化组合肩袖肩周炎

徐舰

肩关节周围炎又被称之为肩周炎,实为肩关节周围的滑囊、韧带、肌腱、关节囊等出现慢性无菌性炎症或者退行性病变,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粘连,进而引发肩关节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所谓肩袖损伤,从基础层面来分析,即为肩袖肌腱(由胶原蛋白纤维组成)出现炎性、创伤性病变,可与肩峰下滑囊处的炎性、创伤性病变共同发生,均有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损伤类型[1]。需要强调的是,二者有着相同的早期症状,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明显压痛等,在实际诊断时若单凭临床症状、体格或病史进行诊断,难以实现肩袖损伤与肩周炎的准确区分,因而需要配合影像学手段来诊断,如关节镜、MRI 等[2]。本文围绕本院收治的肩周炎与肩袖损伤患者,采用MRI 优化组合序列实施诊断,观察其应用价值,现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69 例肩周炎或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关节镜检查被明确,且与中华中医药学所制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及《肩袖疾病临床实践指南(2010 版)》中的肩袖损伤诊断标准相符[3],肩关节活动受限明显,且有固定压痛点。排除既往有头颈部外伤史及骨关节器质性病变者,另排除妊娠期妇女、肩周疼痛区有神经功能受损者。在所选取患者中,年龄最小40 岁,最大75 岁,平均年龄(54.9±6.7)岁;男41 例,女28 例;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8个月,平均病程(4.2±1.3)个月。

1.2 方法 采用德国Siemens Avanto 1.5T 磁共振机及专用肩关节线圈,引导患者行标准仰卧位,将肩关节暴露出来,予以固定,将线圈中心处于肱骨头下(大约3 cm 位置处),肩关节接近中线,先进头部,然后分别实施斜矢状位、斜冠状位、横轴位扫描;首先开展常规扫描,然后实施优化组合序列扫描,基本序列为:①斜冠状位。与冈上肌腱平行,T2WI-STIR(TR/TE=3500/80 ms),T1WI(TR/TE=500/15 ms);②横轴位。T2WI(TR/TE=3000/60 ms),T1WI(TR/TE=500/15 ms);③斜矢状位。与关节盂相平行,T2WI-STIR(TR/TE=3500/80 ms)。④质子加权像(PDWI)序列;层间距为1 mm,层厚为3 mm,矩阵256×256,扫描野(FOV)为18 cm×10 cm。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关节镜检查结果及肩袖损伤分级情况,统计MRI 优化组合序列诊断肩周炎及肩袖损伤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①肩周炎诊断标准:能够发现明显的肌腱损伤,肩部滑囊存在积液;肩袖韧带变形,钙化性冈上肌肌腱炎均呈阴性;肌腱慢性劳损或者肩周肌肉有T1WI 高信号。②肩袖损伤:在PDWI、T2WI 序列上滑囊面或者是肌腱关节面呈现为明显高信号,未对肌腱全层造成累及,即可明确为肩袖部分撕裂;如果肌腱关节面或者滑囊面呈现为明显的局限性、弥漫性高信号,即可诊断为肩袖完全撕裂。③肩袖损伤分级[4]:如果肩袖有着正常的形态,低信号,并且一致且均匀,即0 级;如果肩袖有比较正常的形态,在低信号当中(均匀一致),有短线样高信号或者是弥漫性高信号出现,即1 级;如果肩袖有着异常的形态,肌腱比较薄,呈现出明显的高信号改变,即2 级;如果肩袖存在比较明显的低信号影中断,或者是高信号影取代低信号影,而且已对肌腱全层造成累及,即3 级。

2 结果

2.1 关节镜检查结果 经关节镜检查得知,共有22 例肩周炎,47 例肩袖损伤。损伤分级9 例1 级,30 例2 级,8 例3 级。见表1。

表1 关节镜检查结果(n)

2.2 MRI 优化组合序列对肩周炎及肩袖损伤的诊断结果 MRI 优化组合序列诊断肩周炎、肩袖损伤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7.10%、94.45%、97.87%及98.55%、97.87%、100.00%。见表2,表3。

表2 MRI 优化组合序列诊断肩周炎的结果(n)

表3 MRI 优化组合序列诊断肩袖损伤的结果(n)

3 讨论

肩袖损伤实为当前临床中造成肩关节疼痛的典型诱因,经常被误诊为肩周炎,从而造成最佳治疗时机的措施。需要指出的是,针对年龄≥50 岁的肩袖损伤患者,其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常见的共性问题。一些患者由于活动受限、活动障碍、肩关节疼痛来院进行诊治,在进行诊断过程中,许多肩袖损伤患者经常会被错误的诊断为肩周炎,而从根本上分析,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肩周炎,其在具体的病理基础上主要是无菌性炎症或者退行性病变造成的软组织粘连,或者液体渗出;而对于肩袖损伤,其在具体的病理基础上,实际就是创伤性炎症造成的连续性中断以及胶原纤维病变等[5]。在临床中肩周炎并非单一疾病,经常被一些具体的疾病所替代,比如肱二头肌肌腱炎、冈下肌腱肌腱炎及冈上肌腱肌腱炎等,有报道[6]指出,肩周炎实际就是有多种因素所诱发的一种综合征,如内分泌紊乱、体位、年龄、创伤及气候变化等。而针对肩袖肌腱所出现的撕裂情况而言,乃是肩袖损伤最典型表现,肩袖实为一个袖套状包绕肱骨头,主要由肩胛下肌肌腱、小圆肌、冈下肌与冈上肌所构成,紧密连接于关节囊(肩关节),具有多种作用,比如能够为肩关节活动提供持续、充足动力,还能够保持盂肱关节的整体稳定性,之所以会发生肩袖损伤,主要原因有两种,其一为急性外伤,其二是慢性卡压。二者之间最根本的差异就是肩袖损伤者主要有两种典型特征,分别为:①高举患肢,使之过头顶时会有活动疼痛;②肩颈部夜间疼痛,无论是出现何种症状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睡眠造成较大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单凭患者的既往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及主诉症状等,那么会具有明显的主观性,难以对肩袖损伤与肩周炎进行准确鉴别,而对于关节镜检查来讲,其是对肩袖损伤诊断鉴别的“金标准”,但由于其为有创伤性的检查方式,因而许多患者对此难以接受[7]。而MRI 在临床诊断中却表现出较多优势,比如能够多平面成像,具有比较高的软组织对比度、分辨率;针对T1WI 而言,其能够将肌腱、肩袖肌所对应的解剖结构比较清晰且全面的显示出来,并且还能将肩部盂肱关节腔以及滑囊是否存在积液给清晰显示出来;有报道[8,9]指出,采用T1WI 对肩周炎与肩袖损伤进行鉴别诊断,可依据损伤情况对肩袖损伤实施分级,是当前临床中一种非创伤性且准确度高的检查方法。针对T2WI 来讲,其不仅能将病灶部位给显示出来,而且还能将其大小也清晰的显示出来,但在诊断退变组织时由于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比如脂肪等),因而会有着欠佳的准确性。现阶段,许多研究均将找寻最合适序列作为研究的中心[10]。有研究[11]指出,采用MRI 优化组合序列对肩袖损伤与肩周炎进行鉴别诊断时,应开展多序列、多方位观察,而且还应与患者临床症状、体格等相结合,进行综合化、详细化诊断,诊断鉴别,以免错失最佳诊治时机而给患者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本文采用优化组合序列诊断肩袖损伤与肩周炎,以关节镜的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从中得知,其在对肩袖损伤、肩周炎进行诊断方面有着比较高的准确性。本文采用MRI 进行多序列、多方位及多角度扫描,从中围绕肩袖的基本解剖结构、肩袖的实际损伤程度、肌腱的行走情况等来准确诊断与鉴别肩周炎与肩袖损伤,最终发现,采用MRI 优化组合序列对肩周炎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97.10%,特异度、灵敏度皆高;而其对肩袖损伤进行诊断的的准确率达98.55%,特异度、灵敏度依次为100.00%、97.87%;由此表明,采用MRI 优化组合序列对肩袖损伤、肩周炎进行诊断有着比较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诊断肩袖损伤、肩周炎中采用MRI优化组合系列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其具有定位准确、分辨率高及无创伤等优点,还可反应不同病例的病理特征,若能与多方位、多角度成像相结合,更能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高。

猜你喜欢
优化组合肩袖肩周炎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肩袖损伤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进展
“三螺旋”优化组合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赛前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优化组合
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式在生理学中的优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