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临床分析

2021-07-16 02:34周振兴刘倩宜曹秀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螺旋体梅毒特异性

周振兴 刘倩宜 曹秀芬

梅毒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系统性、慢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此病列为乙类防治管理病种。梅毒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很广,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流行病学统计,全球每年有上千万的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南亚、次撒哈拉非洲。在我国近些年增长迅速,成为报告性病中最多的疾病。梅毒患者的皮肤黏膜含有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皮肤或黏膜微破损接触即可得病,极少数通过输血传染[1]。95%的患者是通过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染。梅毒早期传染性最强,随着病期的推移传染性越来越小,通常感染梅毒4 年以上性接触传染性就很微弱了。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后2~3 周就可发病,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硬下疳,早期症状不显著,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对多器官组织造成损害。尽早的诊疗可以控制疾病,避免病情恶化[2]。血清学检测是诊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重要方法,在梅毒的诊疗及预后中均有重要的作用。检测方法众多,选择灵敏度、特异度强的监测方法,不但有助于梅毒的诊疗,还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TPPA 是诊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金标准,但是此检查方式操作较为麻烦,ELISA 和GICA 应用较为广泛[3]。本文就GICA 应用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20 年3 月本院收治的99例疑似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27 例;年龄18~62 岁,平均年龄(40.35±7.45)岁;其中早期潜伏梅毒患者22 例,一期梅毒患者18 例,二期梅毒患者24 例,三期梅毒患者35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未伴有淋病、艾滋病等其他传染性疾病者;③依从性高,可配合临床诊查;④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执行。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障碍者;②资料不全者。

1.3 方法

1.3.1 仪器与试剂 TPPA 试剂盒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提供;ELISA 试剂盒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GICA 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由北京万泰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2 实验方法 采用真空促凝管收集所有疑似梅毒患者的血液标本,采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分离血清(3000 r/min,离心5 min),将上清液储存在4℃冰箱内保存,运用ELISA、TPPA 对标本进行检测,检测过程均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检测试剂需配套使用。

1.4 观察指标 将TPPA 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照分析ELISA 和GICA 与TPPA 的诊断结果,并比较ELISA 和GICA 检测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PPA 诊断结果 经TPPA 诊断,99 例疑似梅毒患者中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86 例,阴性13 例。

2.2 ELISA 与TPPA 的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ELISA 检测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80 例,其中真阳性72 例、假阳性8 例;阴性19 例,其中真阴性5 例,假阴性14 例。见表1。

表1 ELISA 与TPPA 的诊断结果对照分析(n)

2.3 GICA 与TPPA 的诊断结果对照分析 GICA 检测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阳性87 例,其中真阳性84 例、假阳性3 例;阴性12 例,其中真阴性10 例,假阴性2 例。见表2。

表2 ELISA 和GICA 检测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比较(%)

表2 GICA 与TPPA 的诊断结果对照分析(n)

2.4 ELISA 和GICA 检测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比较 GICA 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95%(94/99)、97.67%(84/86)、76.92%(10/13),均显著高 于ELISA 的77.78%(77/99)、83.72%(72/86)、38.46%(5/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梅毒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又称为苍白螺旋体,体长为5~20 μm,是一种对机体有致病性的密螺旋体,有很强的传染性,对机体可造成慢性、复杂的病理损伤,可引起全身器官、组织病变,导致组织受损、功能失常,严重的甚至死亡[4]。梅毒是仅次于艾滋病的严重性传播疾病。梅毒特异性抗体是梅毒螺旋体进入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所产生的抗体。大量研究表明,梅毒螺旋体入侵机体1 周内即可产生抗螺旋体抗体,2~3 周可达到高峰,这些抗体可在血液中持续数月甚至数年[5]。

上世纪80 年代,梅毒在我国广泛流行,近些年呈上升趋势,控制梅毒的传播需对传染源进行控制,加强梅毒的普查是防止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血清学检查是筛查梅毒的有效检测手段,在临床实验室应用较为广泛[6]。TPPA 是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金标准,灵敏度、特异度非常高,近乎可达到100%,是理论上的证实试验,可对梅毒一期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耗时长,从标本处理到检查结果需要2 h,此检查方式成本相对较高,检测结果也不能自动化保存,不利于大批量检测,试剂也相对昂贵,对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非常高,患者的接触度较低,不适合批量样品的筛查,通常用于梅毒螺旋体的再次筛查中,临床应用较为限制。ELISA 和GICA较为常见[7]。ELISA是检测梅毒螺旋特异性抗体的较为普遍的方法,可利用酶标仪判读S/CO 值、原始结果,是近些年从梅毒螺旋体基因工程的研发中而建立的检测方法,其基因工程表达高纯度、高活性,对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以及梅毒的分期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易于保存和查询,重复性较好,适用于批量标本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筛查,是临床较为广泛的确认方法[8]。但是ELISA 虽然成本低廉,但是操作繁琐,且假阴性率也相对较高,有些梅毒患者的血清经稀释后重新检测依然为阴性,但经过别的方法检测为阳性,提示不是钩状效应的影响,ELISA 虽然对一起设备要求不高,但耗时较长,检测繁琐可作为一种辅助检查方法[9]。

GICA 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来对抗原抗体检测的新型免疫标记技术[10]。胶体金是氯金酸在还原剂(如抗坏血酸、白磷、枸橼酸钠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状态的胶体[11]。胶体金在弱碱环境中带负电荷,能与蛋白质分子的正电荷结合,且结合非常牢固,不影响蛋白质的生物特性,加上结合物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可应用在病理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等领域。此检测方法非常迅速,可应用在基层医院或现场使用,检测通常在15 min 内即可完成,成本也低,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可适应多种检测条件,若阳性样本获得较为困难,可多项检测,标志物稳定,样品在4℃贮存2 年以上,且无衰减现象,胶体金本身为红色,无需加入发色试剂,省略了酶标仪的致癌性底物和终止液的步骤,对机体无毒害。GICA 应用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中,快速、简单,结果观察较为直观,无需其他仪器设备,适合基础医院使用[12]。徐长根等[13]研究在GICA 快速筛查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抗体中,对60402例献血者进行筛选,结果显示,GICA 筛选血液的不合格率为0.25%,与ELISA 相较,阴性合格率为99.7%,GICA 和ELISA 的阴性符合率为99.8%。曹玉梅[14]研究在ELISA 与GICA 检测梅毒抗体的比较中,分析梅毒患者血液中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抗体来判断感染梅毒螺旋是否受感染梅毒螺旋体,经过对60 例患者的血清样本通过ELISA 和GICA 进行检测,发现,ELISA 和GICA 的特异性、敏感性基本相符,而ELISA 的敏感性、特异度略高于GICA,得出的结论是GICA 简便快捷,可用于临床急诊标本检测,而ELISA 的特异性、敏感性较强,适用于大批量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筛查[15]。本研究结果显示,GICA 检测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高于ELISA(P<0.05),本研究结果和上述研究部分相符,部分不符,但作者认为GICA 更适合应用于临床。

梅毒感染病情较为复杂、病程较长,医务人员需根据临床目的不同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当GICA 不能做出明确诊断时可结合其他检测方法,以尽早的发现感染患者,采用有效的治疗手段控制患者的病情。作者认为GICA 检查迅速、成本较低,是一般医疗结构较为理想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可作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筛查。但是GICA 也有一些临床应用限制,比如说GICA 容易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无法实现自动化,可用于临床输血前、急诊手术等快速初筛,还需临床确认试验。

综上所述,GICA 应用在梅毒螺旋特异性抗体的检测中可作为疑似梅毒患者的初次筛查,此检查方法快速简单,易操作,无需任何仪器设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螺旋体梅毒特异性
羊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