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探讨

2021-07-16 02:34徐晓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牙髓牙体病患者

徐晓红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饮食习惯的变化,使得牙体牙髓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牙体牙髓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例如急性牙髓炎、根尖周炎以及慢性牙髓炎等均是常见的牙体牙髓病,该类疾病的发生对于患者牙齿咬合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同时疼痛感显著,对其生活和工作均产生严重影响。现阶段根管治疗术是对牙体牙髓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具有疗效确切以及应用范围广等优势,然而患者手术中和手术后非常容易发生牙根折断、根管侧穿的情况,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治疗方案的失败[1]。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不断深入,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例如根管显微镜技术以及超声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牙体牙髓病的治疗更为精细化和安全。以下将分析对牙体牙髓病患者通过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20 年6 月~2021 年1 月本院30 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18 例)与对照组(12 例)。观察组男10 例;女8 例:年龄21~63 岁,平均年龄(39.6±7.8)岁;发病时间1 周~6 个月,平均发病时间(2.3±1.3)个月;疾病类型:牙髓炎11 例,根尖周炎7 例。对照组男6 例;女6 例:年龄20~65 岁,平均年龄(39.5±8.5)岁;发病时间1 周~5 个月,平均发病时间(2.2±1.0)个月;疾病类型:牙髓炎7 例,根尖周炎5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X 线牙片的拍摄,了解其牙髓腔形态,并结合弯曲状况、位置、数目以及形态等制定手术方案,同时掌握其牙尖状况与牙周实际状况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根管治疗,术中为常规局麻,对牙体根管进行定位,并对根管长度进行测量,实施根管预备,根管充分干燥后以牙胶尖和医用氧化锌丁香油碘仿糊剂为患者实施根管填充,并进行侧方加压。观察组患者运用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进行治疗,术中为仰卧体位,实施常规局部麻醉,首先以高速手机进行开髓揭髓室顶,使牙髓腔能够充分显露,在此期间利用根管显微镜进行辅助,进一步观察其牙本质颜色状况,同时对于根管口进行探查,进而明确患者根管口的具体位置。之后在超声辅助下对于根管口上端进行疏通,再以K 型锉对根管上段进行详细探察,从而了解其根管方向。之后超声工作尖沿着患者根管方向进行上下移动,直至抵达根部,通过对K型锉进行捻动,将其提拉到根尖孔,之后建立根管通路,再对工作长度进行详细测量,实施根管预备以及冲洗,并对工作长度进行再次测量,实施试尖以及加压填充,在手术操作中确保热牙胶能够保持垂直加压。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统计两组两组常规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手术中的疼痛评分[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0~10 分]。②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与对比,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根尖炎症彻底消失,且术后咀嚼功能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患者根尖炎症有所缓解,并且咀嚼功能得以改善;无效:患者的症状与体征表现无变化,咀嚼功能仍存在受限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③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如牙龈肿胀、局部疼痛以及牙尖折裂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常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71.62±5.19)min 长于对照组的(45.33±5.08)min,麻醉时间(20.03±2.62)min 短于对照组的(45.16±5.36)min,疼痛评分(2.01±0.30)分低于对照组的(4.13±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常规手术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常规手术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牙体牙髓病是比较常见的牙齿硬组织病变,该类疾病往往具有较多的诱发因素且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发病后使得牙体硬组织产生明显的进行式病损,例如出现无机质脱矿以及有机质分解,随着病情进展诱发牙髓炎以及根尖周炎。所以对于牙体牙髓病患者在治疗需要充分清除发生感染甚至坏死的相关牙髓组织,并对根管系统进行有效填充。现阶段根管治疗技术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并且近年来应用十分广泛。常规根管治疗技术应用中操作步骤较少,然而应用存在着局限性,例如在手术操作时需要在盲视状态下完成操作,导致冲洗效果相对较差影响治疗成功率,所以还需积极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近年来,口腔器械迅速发展且不断完善,例如根管显微镜技术的应用中具备放大性作用,且具有良好的照明条件,因此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2,3]。根管显微镜的应用也为手术的操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例如能够提升手术操作视野的清晰度,更有利于术者对患者牙本质的颜色以及异常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和分辨,同时能够快速明确患者钙化根管,进而有利于在手术操作中更加彻底和全面的对于相关坏死组织以及感染组织实施清除,从而可有效弥补常规根管治疗术应用中的不足和缺陷,有利于提升治疗效果[4,5]。在根管显微镜技术的应用基础上联合运用超声技术进行治疗,虽然使得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得以延长,然而在改善疗效和提升治疗安全性方面作用价值较高。例如超声技术的应用中具备良好的声流作用以及空化作用,所以有利于对牙本质存在的玷污层以及碎屑等进行更加充分和全面的清除,因此可有效提升患者复杂性根管的实际冲洗治疗效果。例如存在狭窄情况以及弯曲情况等,在超声技术的辅助下冲洗质量可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将根管显微镜技术与超声技术进行联合运用,有利于缓解患者手术操作过程中的疼痛感[6,7]。这是由于此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有利于实现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精准定位,辅助局部阻滞神经麻醉并配合显微镜技术以及超声技术,有利于提升操作的精准性,能够有效降低创伤性,从而缓解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8]。本文研究中对牙体牙髓病患者运用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手术时间(71.62±5.19)min 长于对照组的(45.33±5.08)min,麻醉时间(20.03±2.62)min 短于对照组的(45.16±5.36)min,疼痛评分(2.01±0.30)分低于对照组的(4.13±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根管显微镜技术与超声技术两者的联合应用有利于提升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并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与此同时,本研究中进一步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常规围术期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数据进一步证实,应用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牙体牙髓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牙体牙髓病患者运用根管显微镜技术联合超声技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度,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猜你喜欢
牙髓牙体病患者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牙周牙髓综合征92例的综合治疗
预成玻璃纤维桩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