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16 02:34刘晖冯涛陈永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回输异体自体

刘晖 冯涛 陈永亮

围术期大出血是神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一个大问题,传统的处理办法是进行异体输血。然而异体输血有时不仅受制于血库库存血量,还可能会引起发热、过敏及病毒(如肝炎、艾滋病)感染等风险。近年来,自体血回输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使用全自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输,既能节约血源,又能减少异体输血带来的风险[1]。但是单独的自体血回输只能回输浓缩红细胞,不能保留血小板、凝血因子等凝血物质,因此对大出血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有时会造成凝血功能紊乱[2],引起并发症。血小板分离术是将患者全血中的血小板分离出来,制成富含血小板血浆,使血小板免遭破坏起到保护血小板功能,而回输的富含血小板血浆能使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快速恢复从而减少术后出血。因此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较单纯的自体血回输,可保护血小板,避免大出血患者术后凝血功能降低。已有研究发现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3]。本文研究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 年8 月~2018 年8 月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 例,随机分为A 组及B 组,每组3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预计出血量在1000~2000 ml;颅脑出血手术患者;年龄18~65 岁;性别不限;ASA 分级为Ⅰ~Ⅱ级。

1.2.2 排除标准 贫血;严重肝肾功能异常;感染;凝血功能异常及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

1.3 方法 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左桡动脉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持续心电监护。两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予以芬太尼3 μg/kg、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1.5 mg/kg 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控制呼吸,术中给予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丙泊酚3~6 mg/(kg·h),间断静脉注射顺阿曲库铵0.5 mg/kg 及吸入1%~2%七氟醚维持麻醉。术中A 组仅输入异体红细胞悬液和血浆。B 组将分离的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回输。术中按操作说明和规程,采用Cell Saver5+自体血回输机(Haemonetics 公司,美国)进行血小板分离和自体血回输。血小板的采集和分离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并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10 min进行。参照操作规程,依次采集到贫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和浓缩红细胞,至少分离6 个循环,采血同时给予患者乳酸钠林格液及羟乙基淀粉扩容,以稳定血流动力学。富血小板血浆待手术结束前止血期输注,分离的浓缩红细胞、贫血小板血浆于分离同时进行回输。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T0、T1、T2 时的Hb、HCT、PLT、APTT、PT 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T0、T1 时的Hb、HCT、PLT、APTT、PT 水平及T2 时的Hb、HCT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1 时的Hb、HCT、PLT水平低于T0 时,APTT、PT 水平长于T0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T2 时的Hb、HCT水平高于T1 时,B 组患者T2 时的PLT 水平高于T1时,APTT、PT 水平短于T1 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患者T2 时的PLT、APTT、PT 水平与T1 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T2时的PLT 水平高于A 组,APTT、PT 水平短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Hb、HCT、PLT、APTT、PT 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Hb、HCT、PLT、APTT、PT 水平比较()

注:与T0 比较,aP<0.05;与T1 比较,bP<0.05;与A 组比较,cP<0.05

3 讨论

很多神经外科手术因术中无法使用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像骨科手术使用止血带止血,围术期出血量较多,往往需要输入异体血,而输入异体血具有较多潜在风险,因此如何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异体输血成为医生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围术期使用全自动血液回收机进行自体血回输,既能避免异体输血所带来的风险,又能达到血液保护的作用[4]。然而单纯自体血回输的局限性在于回收的红细胞是经离心洗涤获得的,血小板几乎都被去除,回输的浓缩红细胞凝血功能很差,只能向患者提供足够的红细胞维持机体供氧,而参与凝血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等无法有效回收,造成凝血障碍[5],因此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应用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可以减少脊柱侧弯手术术后切口引流量及异体输血量,并在体外循环及大血管手术中较早恢复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发挥血液保护作用[6-8]。

近年来,自体血回输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9-11],而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报道较少。本研究发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采用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能有效维持循环,起到了节约血源,避免因输异体血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且与输入异体血相比,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组凝血功能恢复更好,表现在术后24 h PLT 明显增高,反映出、凝血时间的APTT 和PT 明显降低,这可能一方面与回输的血小板中含有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Ⅷ和纤维蛋白原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血小板回输还能增强血小板的功能有关[12]。这对减少手术患者出血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明显益处。之前有研究也发现在骨科大手术中应用血小板分离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能一定程度保护血小板功能,减少术后出血[13],这与本次的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血小板分离联合自体血回输能有效补充血容量,早期恢复患者凝血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回输异体自体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颍上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自体血液回输技术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低损伤自体脂肪移植技术与应用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凹陷的临床观察
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