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2021-07-16 02:34王盈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医护人员

王盈

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近几年来,贫血的患病率不断递增,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我国的年发病率已经高达0.74/10 万人口。贫血发生后,不仅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对其工作、学习、生活产生不利影响[1]。贫血类型主要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出血性贫血等[2,3]。目前,临床最为常见的是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为了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展进一步诊疗,有效控制其病情发展,需要借助血液检验等方式将不同的贫血类型鉴别出来[4,5]。基于此,本研究选择了本院2018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A 组,50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B 组,同时选择50 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受检人者均接受血液检验,对其检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现将鉴别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血液检验科室2018年12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50 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A 组,50 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B 组,另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 例作为对照组。A 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最大65 岁,最小20 岁,平均年龄(48.57±9.19)岁。B 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最大64 岁,最小22 岁,平均年龄(48.61±8.87)岁。对照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最大62 岁,最小22 岁,平均年龄(48.55±8.85)岁。三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研究课题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②受检人员均已在研究开始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整,无明显缺失。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血液疾病者;②恶性肿瘤者;③严重脏器疾病者;④精神异常或交流障碍者;⑤不能认真配合本组研究者。

1.2 方法 三组受检人员入组后,均需及时接受血液检验[6,7]。检验前1 d,医护人员应要求患者夜间禁食。次日清晨,引导受检人员在空腹状态下接受外周静脉血采集,血液标本采集量约为2 ml,并统一使用真空采集管进行收集。标本采集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及时将采集的血液标本置入抗凝管中妥善保存。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应认真做好每位受检人员基本信息的记录工作。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及准确性,本次检验统一使用了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sysmex XN-1000 SA-01)。血液检验期间,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相关血液分析仪器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三组的血液检验结果,血液相关指标包括Hb、RBC、MCH、MCV、RDW、RBC/MCV比值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Hb(125.96±12.56)g/L、RBC/MCV 比值(13.71±2.74)、MCH(33.87±4.61)pg、MCV(93.53±8.36)fl均高于A 组的(99.87±11.42)g/L、(7.62±1.48)、(25.21±3.96)pg、(69.95±5.79)fl 和B 组的(84.76±11.74)g/L、(3.45±1.64)、(19.98±3.37)pg、(76.41±6.32)fl,RDW(13.74±2.68)% 低 于A 组 的(15.59±2.01)% 和B 组的(22.92±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RBC(6.08±0.42)×1012/L 高于对照组的(3.45±0.43)×1012/L 和B 组的(4.32±0.27)×1012/L,且对照组RBC 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的Hb、MCH、RBC/MCV 比值均低于A 组,MCV、RDW均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血液检验结果比较()

表1 三组血液检验结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B 组比较,bP<0.05

3 讨论

由于溶血、失血、红细胞生成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增加贫血的发生风险。获得贫血疾病后,大部分患者会表现出面色苍白、耳鸣、头晕、失眠等症状,为了能够及时缓解贫血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往往会建议贫血患者及时接受筛查诊断,根据诊断结果采取针对性医治措施。赵苏彦等[8]研究指出,与常人相比,贫血患者的外周血红细胞数量明显较少,且存在不断降低的危象,如不能在患病初期进行鉴别诊断,不仅会加重患者的身心痛苦,而且会提升临床治疗难度。

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属临床最为常见的两组贫血类型,地中海贫血发病时,患者的红细胞会遭到严重破坏,降低珠蛋白数量的同时,还会诱发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则是因为患者体内严重缺乏维生素B12、叶酸、铁等微量元素[9,10]。如果将血液检验作为贫血鉴别诊断的主要方式,能够在积极确定贫血类型的同时,还能突出临床诊断效果。血液检验的实施能够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或掌握贫血患者的贫血类型、分布情况等相关信息,同时还能明确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促使医护人员根据其机体的病变情况制定出科学、正确的医学治疗方案。除此之外,建议贫血患者接受血液检验,还能根据临床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判断患者到底是属缺铁性贫血类型,还是属地中海贫血类型,进而为后续的诊疗工作提供全面、详实、客观的临床依据及资料[11,12]。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的Hb(125.96±12.56)g/L、RBC/MCV比值(13.71±2.74)、MCH(33.87±4.61)pg、MCV(93.53±8.36)fl均高于A组的(99.87±11.42)g/L、(7.62±1.48)、(25.21±3.96)pg、(69.95±5.79)fl 和B 组的(84.76±11.74)g/L、(3.45±1.64)、(19.98±3.37)pg、(76.41±6.32)fl,RDW(13.74±2.68)% 低 于A 组的(15.59±2.01)%和B 组的(22.92±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 组 的RBC(6.08±0.42)×1012/L高于对照组的(3.45±0.43)×1012/L 和B 组的(4.32±0.27)×1012/L,且对照组RBC 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的Hb、MCH、RBC/MCV 比值均低于A 组,MCV、RDW 均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积极开展血液检验能够体现显著的作用,既能有效检验Hb、RBC、MCH 等指标情况,又能够对贫血鉴别诊断产生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应用血液检验,不仅能够明确患者的贫血类型,而且可以为进一步诊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数据,值得在临床工作中积极应用或推广。

猜你喜欢
缺铁性贫血医护人员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其与缺铁性贫血的相关性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综合护理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严鲁萍教授治疗老年缺铁性贫血的经验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