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引流术结合高压氧在脑外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2021-07-16 02:34杨金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脑外伤引流术高压氧

杨金龙

脑外伤在脑外科极为常见,如果脑外伤较为严重,则会引发颅内血肿,在闭合性颅脑损伤及重型路脑损伤中,其发生率分别为10%、40%~50%左右[1]。外伤性颅内血肿形成后会增高颅内压,从而促进脑疝的形成,如果没有将血肿及时去除,促进颅内压的降低,则极易造成患者死亡[2]。现阶段,开颅手术、微创引流术是临床通常采用的去除颅内血肿的方法,其中微创引流术的创伤较小,且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3]。本研究统计分析了本院神经外科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80 例脑外伤伴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了单独微创引流术与微创引流术结合高压氧在脑外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治疗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9 年4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80 例脑外伤伴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颅脑CT 检查等确诊为脑外伤伴颅内血肿。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证等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单独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 例。联合治疗组患者中男28 例(70.0%),女12 例(30.0%);年龄25~65 岁,平均年龄(45.7±7.4) 岁;年龄分布:10 例(25.0%)25~44 岁,14 例(35.0%)45~59 岁,16 例(40.0%)60~65 岁;致伤原因:23 例(57.5%)交通事故伤,12 例(30.0%)坠落伤,3 例(7.5%)碰撞伤,2 例(5.0%)跌伤。单独治疗组患者中男27 例(67.5%),女13 例(32.5%);年龄25~65 岁,平均年龄(46.2±7.6)岁;年龄分布:11 例(27.5%)25~44 岁,15 例(37.5%)45~59 岁,14 例(35.0%)60~65 岁;致 伤 原 因:22 例(55.0%) 交通事故伤,11 例(27.5%)坠落伤,4 例(10.0%)碰撞伤,3 例(7.5%)跌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其脱水、利尿等治疗,同时促进其颅内压的降低,对其脑代谢进行有效改善。单独治疗组患者给予单独微创引流术治疗,具体操作:头颅CT 定位血肿,在对穿刺点进行选取的过程中将头皮搏动显著的动脉、静脉窦、重要功能区等避开,以减少术中出血及损伤。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给予其微创引流术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给予微创引流术结合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前提为患者在术后12 h 内没有活动性出血。如果患者处于急性期或昏迷期,则让其吸入氧分压为0.2 MPa 的高压纯氧,30 min/次,2 次/d,间隔5 min,而如果患者处于意识清醒期,则让其吸入氧分压为0.2 MPa 的高压混合氧,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所占比例分别为97%、3%,30 min/次,2 次/d,间隔5 min,10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情况及后遗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如果治疗后患者具有清晰的意识、良好的肢体及语言功能,则为治愈;如果治疗后患者具有清晰的意识、较好的肢体及语言功能,有轻度神经损害体征遗留,能够自理生活,则为显效;如果治疗后患者具有清晰的意识,肢体及语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则为有效;如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没有改善或加重甚至死亡,则为无效[4]。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7.5%(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情况比较 单独治疗组患者中肺部感染5 例,泌尿系感染4 例,应激性溃疡2 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5%(11/40);联合治疗组患者中肺部感染1 例,泌尿系感染1 例,应激性溃疡1 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为5.0%(2/40),低于单独治疗组的2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日常生活中颅脑受到损伤,简称脑外伤。脑外伤分Ⅰ级、Ⅱ级、Ⅲ级,Ⅰ级脑外伤俗称脑震荡,头部受伤后突然昏迷,一般昏迷时间>30 min,客观医学检查,如头颅CT、核磁共振检查没有发现阳性表现;Ⅱ级脑外伤有影像学改变;Ⅲ级脑外伤需要医学干预,患者昏迷时间较长,主要表现为昏迷、抽搐、癫痫、瞳孔改变,非常危险。对于脑外伤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如果患者为脑震荡表现,则建议患者静养休息,动态观察以及必要的止疼止晕等药物对症治疗。如果患者有头部的头皮裂伤,则需要进行及时清创缝合处理。如果患者有颅骨骨折和颅内出血,则建议患者住院观察以及必要的止血降颅压等药物对症治疗。当出血量较大时,如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以及脑实质内血肿>30 ml,则应立即行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根据术中情况,采取必要的去骨瓣减压手术,以达到有效的减压目的。外伤引起颅内血肿,此类颅内血肿的发病原因是车祸、跌伤等外力作用损伤脑组织颅内出血,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的损失部位与受伤机制和受伤方式有一定联系,例如,跌伤这样的减速性损伤,血肿不一定在受外伤的部位,血肿可能会出现在受伤部位的对侧;而刀砍之类的加速性损失,血肿一般都会出现在相应的着力点。颅内血肿的具体手术治疗方式取决于患者颅内血肿量、血肿部位和病情的轻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钻孔引流术是在血肿腔内放1 根导管,然后将血肿引流出颅脑内,这种手术方法有一定局限性,血肿无法马上清除,但这种手术对患者打击要轻一点;开颅血肿清除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直接清除掉血肿,找出出血部位后止血,避免术后再出血。

微创手术因为其创伤小、恢复快,而且伤口符合美学标准,已经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而且由于手术器械和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目前微创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并在全国各个医疗领域进行推广应用。大量的资料已经证明,效果和开放手术相似,生存期和复发率也没有明显的差别,而且术后患者恢复更快,效果更好。近年来,微创引流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发展的脑外科显微技术作用下日益扩大。相关医学研究表明[5],和开颅引流术相比,微创引流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为传统开颅术具有较大的手术创伤、较多的并发症,而微创引流术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同时术中具有较小的创伤,因此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近年来,相关医学研究还表明[6],脑外伤伴颅内血肿还会扰乱脑部血流动力学,主要病理变化为脑组织损伤在血肿形成的情况下加剧,从而促进脑细胞水肿程度的加重,进一步增高颅内压,增加脑血管阻力,水肿的脑组织对血管造成压迫,局部血流在血管痉挛的情况下受阻,引发微循环障碍,造成患者异常的血流动力学。而微创手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能够对微创引流术引发的继发性颅内高压、脑水肿、脑缺氧等症状进行有效缓解,同时还能够促进血管渗出的减少,为建立侧支循环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从而有效恢复脑部血流动力学。患者在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里吸入100%纯氧治疗的过程叫高压氧治疗。氧能迅速溶解在血液中,血中的氧分压增加,氧含量可增加14 倍,并深入到深层的组织细胞中,改善组织器官的缺氧状态;改善微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早日建立;促进血栓栓子软化、消失,使堵塞的血管再通,改善组织的缺血状态;减轻、消除组织水肿,包括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提高肿瘤细胞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高压氧还是一种广谱抗菌剂,能抑制细菌(尤其是厌氧菌)的生长;高压氧还能压缩禁锢在体内的气体并促进其吸收、消除,从而治疗气栓症和减压病等。高压氧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多个临床学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五官科、矫形科、职业病科、烧伤、创伤、老年病以及运动医学等,作为一种特殊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中占据着愈来愈重要的地位,有时会取得意料之外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7.5%(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的27.5%(1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为5.0%(2/40),低于单独治疗组的2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引流术结合高压氧在脑外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好,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后遗症发生率,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病痛,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

综上所述,微创引流术结合高压氧在脑外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较单独微创引流术治疗好,且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脑外伤引流术高压氧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脑外伤诊断中磁敏感加权成像和颅脑CT的应用效果对比
早期介入认知训练改善脑外伤后抑郁的观察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