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成分输血比例对严重创伤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2021-07-16 02:34全洪兵钟建陈宇宁杨鸿川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血液制品凝血因子红细胞

全洪兵 钟建 陈宇宁 杨鸿川

创伤是常见的外伤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坠落伤、机械伤、车祸伤等原因造成的机体组织的损伤。随着现代化社会中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创伤的发生率也有明显的升高[1]。而伤情严重的创伤患者往往会出现大量出血,而失血过多,患者的血容量明显下降,体温和血压下降,容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循环衰竭甚至患者死亡[2]。研究报道显示,每年由创伤造成的死亡人数高达600 万[3]。及时输血,快速恢复血容量是改善严重创伤患者病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全血中含有血小板和丰富的凝血因子,是既往严重创伤临床输血治疗中的首选血液制品[4]。但是输入大量的全血,容易出现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等输血的严重不良反应[5]。因此由FFP 与 RBC 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成分输血成为近年来新型的血液输注方式。研究发现,成分输血中P∶R 对于输血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目前关于P∶R 的最佳比例目前还尚没有统一的标准[6]。本次研究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 例严重创伤患者,对不同成分输血对严重创伤输血患者凝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2 例严重创伤患者,根据输注血液制品中P∶R 分为A 组(P∶R=1∶1,47 例)、B 组(P∶R=1∶2,45 例)。A 组中男27 例,女20 例;年龄31~75 岁,平均年龄(52.9±7.7)岁;创伤类型:胸部损伤7 例,四肢损伤25 例,腹部损伤10 例,其他5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坠落伤11例,钝器伤7例。B组中男21例,女19 例;年龄32~77 岁,平均年龄(53.2±7.9)岁;创伤类型:胸部损伤8 例,四肢损伤24 例,腹部损伤9 例,其他4 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7 例,坠落伤10 例,钝器伤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以及创伤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严重创伤,需输血治疗;②年龄14~80 岁。排除标准:①存在免疫系统疾病;②存在血液系统疾病;③长期服用抗凝剂;④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⑤存在肿瘤疾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积极止血,并抽血进行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建立静脉通道进行输血和输注晶体液维持血容量,治疗过程中注意监测器生命体征。A 组采用的是1∶1 的血浆/红细胞的血液制品进行输血,即1 U 的浓缩红细胞配比100 ml 新鲜冰冻血浆。B 组则采用的是1∶2 的血浆/红细胞的血液制品进行输血,即2 U 的浓缩红细胞配比100 ml 新鲜冰冻血浆。

1.3 观察指标 回顾性分析两组血液制品的输注量,对比输血前及输血24 h 后凝血功能指标PT、APTT、INR,对比两组输血前及输血24 h 后T 细胞亚群CD4+、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对比ICU 留观时间和术后28 d 存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制品的输注量对比 A 组的住院期间血液制品的输注总量为(19.68±2.43)U,低于B 组的(23.15±3.05)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49,P<0.05)。

2.2 两组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比 两组输血前的凝血功能指标APTT、PT 及INR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24 h 后的APTT、PT 及INR 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且B 组的APTT、PT 及INR 水平高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比 ()

表1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比 ()

注:与本组输血前对比,aP<0.05;与B 组输血24 h 后对比,bP<0.05

2.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对比 两组输血前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24 h 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本组输血前,且B 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对比()

表2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对比()

注:与本组输血前对比,aP<0.05;与B 组输血24 h 后对比,bP<0.05

2.4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两组的ICU 留观时间和术后28 d 存活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预后情况对比[,n(%)]

表3 两组的预后情况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3 讨论

严重创伤患者多为多发伤,涉及多个部位和脏器,由于伤情严重,患者往往会出现大出血。数据统计显示,创伤在造成我国居民死亡的死因中排名第三位,而创伤性大出血是造成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比高达40%[7,8]。大量失血会使血容量下降,机体的有效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影响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注,进而造成进一步损伤。输血治疗是临床挽救严重创伤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9]。通过输血,能维持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不足损伤。传统的全血输注时,虽然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能改善失血过多凝血因子流失而造成的凝血功能紊乱,但是也容易出现相关的输血不良反应。因此成分输血逐渐成为临床大量输血常用的血液制品[10]。但是成分输血时,需合理配比血浆与悬浮红细胞的比例,以保障最佳的输血效果[11]。本次研究对P∶R=1∶1 和P∶R=1∶2 两种不同成分输血在严重创伤者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组输血24 h 后的APTT、PT 及INR 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且B 组的APTT、PT 及INR 水平高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24 h 后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本组输血前,且B 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两种成分输血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凝血功能指标,抑制免疫功能,而1∶1 的高比例成分输血,相对而言对机体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在大量成分输血后,大量悬浮红细胞进入体内,机体血液中原有的凝血因子被稀释,因此难免出现一定的凝血功能异常。而血浆中含有的一定的凝血因子,以1∶1 的P∶R 高比例输血时,其中血浆占比较高,能补充一些凝血因子,从而有助于改善大量输血造成的凝血因子稀释,促进凝血恢复,这也正好验证了杨天星等[12]的研究结果。而输入异体血会干扰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外周T 淋巴细胞的比例,还可能诱发产生抑制细胞,降低免疫功能。而高比例的成分输血对于免疫功能的影响要低于低比例输血,与李明明、于桂芬等[13,14]的研究结果相符,不过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分析。此外本研究中还发现,虽然两组的ICU 留观时间和术后28 d 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 组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低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可能是由于A 组的高比例成分输血改善了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了后续不可控出血的发生几率,从而有助于减少后续的血液制品输注[15]。不过本次研究中的样本量有限,因此结果可能有所偏倚,还需后续大样本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严重创伤输血患者中,应用1∶1 的高比例成分输血,能减少对机体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还有助降低血制品输注总量,但对患者预后影响不大。

猜你喜欢
血液制品凝血因子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关于进一步强化以猪血为原料的饲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管控有关要求的公告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