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阿司匹林急诊治疗血栓性脑梗死的效果

2021-07-16 02:34刘林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血栓性阿司匹林神经功能

刘林娜

血栓性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其中导致患者患病的原因是由于大脑血管发生血栓后,使得血液不能够正常流入大脑,大脑血液供应异常后引起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的一种疾病,由于患者的脑组织受到了相应的损伤,因此也会对患者的脑部神经产生相应的损害,患者清醒后会出现各种肢体障碍以及语言障碍的情况[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近年来,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出现了显著上升的趋势,因此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临床中常常会利用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的方式来为患者实施治疗。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常规治疗中加入阿司匹林进行急诊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2,3]。对此,本文研究阿司匹林急诊治疗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0~12 月收治的34 例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7 例。观察组男11 例,女6 例;年龄46~78 岁,平均年龄(57.37±6.93)岁。对照组男10 例,女7 例;年龄47~77 岁,平均年龄(57.27±6.6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患者的症状符合血栓性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资料齐全的患者;自愿参加研究的患者。

1.2.2 排除标准 对使用药物有过敏现象的患者;有精神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的患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选用常规急诊治疗,患者入院后需要对其病情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然后给予心电监护,实施吸氧等操作,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50248)静脉滴注,200 mg/次,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溶解,1 次/d ;复方右旋糖酐40 注射液(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36)静脉滴注,500 ml/次,1 次/d。共治疗1 个月。

1.3.2 观察组 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常规治疗的方式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 口服,100 mg/ 次,3次/d。共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以及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疾病得到治愈;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以及临床症状发生好转,疾病得到改善;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以及临床症状几乎没有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得分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1.4.3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 采用NIHSS 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其中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越严重,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越轻微。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9 例,有效7 例,无效1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5 例,有效6 例,无效6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4.7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P=0.034<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2.54±2.54)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32.18±2.48)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84.76±4.39)分,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3.36±3.84)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P=0.679>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28,P=0.000<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脑部血管发生血栓的几率也在增大,因此血栓性脑梗死好发于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象的日益严重,临床中血栓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4]。其中,引起患者患病的因素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肥胖等有着密切的关联。由于脑血管阻塞的位置不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的相应部位也有所不同。由于血栓性脑梗死的起病较急,同时还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故患者在发病以后,主要会表现为偏瘫、失语及偏盲等相关临床症状,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还有可能出现死亡的现象[5,6]。

当患者在发病后,如果治疗及时有效,即可以减轻疾病对患者脑组织造成的损伤,同时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有效的急诊治疗方式对于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中常规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给予患者吸氧操作,再利用相关药物为患者进行治疗[7]。虽然这种治疗方式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但是这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有限,使得治疗效果达不到理想的状态。根据大量的临床经验显示,在为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急诊治疗的过程中增加阿司匹林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阿司匹林是临床中一种常用的抗炎药物,具有较好的镇痛、解热效果。这种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以此来达到镇痛解热的目的,因此阿司匹林经常被运用于感冒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中[8]。为发生血栓性脑梗死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后,通过抑制环氧合酶从而能够有效抑制血栓烷A2的生成,因此可以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脑组织血供异常现象,最终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现象。因此将阿司匹林用于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治疗中,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最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9]。除此之外,阿司匹林还具有价格低廉以及使用便捷的优点,即使对于家庭情况较差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这种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阿司匹林还可以对多种疾病进行预防及治疗,得到了广大患者以及医生的青睐[10]。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在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急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现象,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栓性阿司匹林神经功能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