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分析

2021-07-16 02:34姜炜炜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潜血凝血酶托拉

姜炜炜

在消化内科急腹症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十分常见,患者发病原因主要是胃部、十二指肠以及胰管、胆道等系统出现病变而导致出血[1]。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大多发病较急,且患者病情容易出现快速进展,如果无法及时制止出血,可能会诱发较为严重的症状。这类患者容易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情况严重会危患者生命安全[2]。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血容量补充或者药物治疗后虽然可以适当缓解症状,但总体疗效不显著,因此选择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方式较为重要。本次研究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选择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88 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 例。对照组患者男24 例,女20 例;年龄33~68 岁。研究组患者男25 例,女19 例;年龄34~66 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断标准;②个人资料完整;③潜血试验阳性。排除标准[3]:①其他类型消化系统疾病;②精神功能障碍;③恶性肿瘤患者;④本研究治疗方案不耐受;⑤个人资料不全;⑥中途退出研究;⑦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此次研究内容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且所有患者的家属对研究内容完全知晓。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案治疗,患者入院后接受血检、凝血功能检查等,及时进行血容量补充,针对血红蛋白≤60 g/L 的患者补充红细胞悬液,并实施抑制胃酸分泌处理。研究组患者接受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将2 U 凝血酶与40~60 ml 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之后通过胃镜活检口置入导管,对准出血部位进行喷洒,并观察止血效果。如果仍有出血,需要再次喷洒凝血酶,直至止血成功。此外,患者需接受泮托拉唑静脉注射,每隔12 h 注射1 次,剂量为80 mg,治疗5 d。治疗后,医生需要加强对患者各项指标的观察,并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还需要针对患者开展必要的健康指导,将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知识、防范方法、注意事项等详细告知患者,帮助患者做好生活中的预防,以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医护人员做好患者饮食的调整,告知患者勿食用粗硬或者辛辣的刺激性食物,并戒烟、戒酒。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无效:患者治疗5 d 后各项症状无明显变化,且潜血试验未转为阴性;改善:患者治疗5 d 后的主要症状得到控制,未见进展,潜血试验结果转阴,但仍有轻微黑便;显效:患者接受治疗3 d 后各项症状消失,潜血试验结果为阴性,患者体征恢复正常[4]。总有效率=(显效+改善)/总例数×100%。②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③不良事件,包括恶心呕吐、腹膜炎与消化道穿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9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急腹症中十分常见,且受到人们饮食习惯改变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类患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消化系统溃疡、消化系统黏膜急性损伤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患者的病情相对较严重,且出血量往往较大[5]。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多选择血容量补充方案,但是对于部分患者效果欠佳,易出现再次出血的情况,且呕血、黑便等症状无法得到彻底改善,需要选择其他类型治疗方式。

目前,临床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凝血酶注射或者口服。凝血酶的主要成分是纯化血凝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凝血酶注射后在较短时间内可进行止血,且可带动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的作用[6]。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十分常见,这种治疗针对性更强,且成本较低,可以保证患者的整体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选择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方式治疗,其操作较为简单,且喷洒治疗可以直接针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处理,提高出血部位的药物浓度,止血效果更好[7]。通过胃镜可将凝血酶准确对准出血病灶,还能提高止血的速度。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胃镜下喷洒凝血酶的起效速度更快,且在进行常规胃镜诊断时就可操作,可在基层医院中进行大范围推广。与此同时,医生在胃镜下进行治疗,可更清晰的观察出血部位,掌握活动出血病灶情况,待确认无出血情况后退出胃镜。患者除接受胃镜喷洒凝血酶,还为采用泮托拉唑注射方案配合治疗。泮托拉唑是一种新型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可在患者的胃部黏膜壁细胞中产生相应作用,在酸性环境下泮托拉唑可有效激发胃壁细胞的活性行,减少胃酸分泌量,促进体内血小板凝聚,尽快产生血痂,避免出血情况不断加重,同时也能保护消化系统黏膜,胃镜喷洒凝血酶联合泮托拉唑可增强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8-10]。

综上所述,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给予胃镜下喷洒凝血酶治疗的整体效果显著,且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该方案的临床可行性较高。

猜你喜欢
潜血凝血酶托拉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金属离子/环糊精包合物在潜血指纹显现中的应用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尿潜血“+”是肾炎吗
尿液潜血检验在临床检查中的效果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探究
不同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效果比较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
泮托拉唑的临床应用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