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联合综合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

2021-07-16 02:35卜雷汪宏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同室头围母婴

卜雷 汪宏玲

新生儿窒息是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病因导致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呼吸,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全身多器官损害的一组疾病[1]。为阻断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开展有效且合理的科学综合干预治疗重度窒息新生儿,能够改变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体格和智能发育水平。本研究旨在分析24 h 母婴同室联合综合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神经系统及体格发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9 月~2019 年9 月期间本院NICU 收治的80 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3 例,女17 例;胎龄37~41 周,平均胎龄(38.31±0.92)周;出生体重2701~4074 g,平均出生体重(3172.51±300.62)g;出生头围31~37 cm,平均出生头围(34.10±1.02)cm;出生后1 min Apgar 评分0~3 分,平均Apgar 评分(2.19±0.75)分。观察组:男22 例,女18 例;胎龄37~41 周,平均胎龄(38.60±0.81)周;出生体重2719~4087 g,平均出生体重(3186.10±300.92)g;出生头围31~38 cm,平均出生头围(34.59±1.20)cm;出生后1 min Apgar 评分0~3 分,平均Apgar评分(2.18±0.78) 分。两组患儿性别、胎龄、Apgar 评分、体重、头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时征得患儿父母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NICU 住院的重度窒息新生儿;符合第5 版《实用新生儿学》新生儿窒息诊断与分度标准[1];②胎龄在37~41 周;③经NICU 治疗后各项生命体征均平稳>72 h;④父母无智力或精神障碍。排除标准:①有颅内出血、宫内感染、呼吸不稳定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者;②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或需要手术治疗的患儿;③先天性畸形及遗传代谢性疾病;④父母随访配合欠佳或随访资料不全等患儿。

1.3 方法 在院时,两组患儿病情稳定均给予基础护理包括保暖、抚触、合理喂养等,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对症支持治疗,监测患儿血压、血糖,使其维持在稳定的状态。对照组:继续母婴分离,NICU 治疗。观察组:从NICU 转入新生儿母婴同室病房,父母24 h 陪伴,家庭参与式治疗与护理,并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为患儿提供独立的母婴同室病房,和父母共处一室,父母24 h 陪伴,给予袋鼠式护理,并指导母亲母乳喂养;②给予患儿抚触,取仰卧位,按顺序抚触,面部、胸部、腹部、下肢,再给予患儿俯卧位,对于头部、肩部、背部抚触,15 min/次,2~3 次/d;③宝宝觉醒时播放舒缓、轻松音乐,根据患儿情况每次时间长短不等。指导父母尽量多的进行语言交流,哼唱歌谣、童谣及儿歌等。

出院后,两组均定期随访,给予指导。观察组继续实施综合干预计划,参照鲍秀兰[2]编写的《0~3 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设计科学干预训练方案,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运动发育和交往能力训练,可在觉醒状态下,播放音乐及故事进行听觉刺激、语言刺激、视觉刺激、抚触进行触觉刺激等,尽早开始认知和语言开发训练,并根据不同月龄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手眼协调训练、抓握训练、翻身训练、坐位训练、平衡训练等粗大运动能力训练以及按摩抚触、婴儿操等促进体格运动能力发育训练。对患儿给予个性化早期综合干预,采用一对一指导,利用回访电话、微信群等与患儿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及时进行沟通,以确保达到干预效果,干预6 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儿出生1 个月后的身高、头围、体重增长情况,综合干预后神经发育情况。其中,神经发育情况采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标准进行评估,包括原始反射、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一般反应、行为能力,分数越高,神经发育越好。②比较两组患儿出生3、6 个月的体重、身高、头围指标及智能发育情况。智能测评采用盖瑟尔(Gesel)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神经、心理发育情况,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编制的《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进行智力与运动功能评估,该量表包括5 个能区:适应行为、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分别测试每个能区成熟年龄,计算DQ,DQ=测得的成熟年龄/实际生理年龄×100[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出生1 个月后的身高、头围、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出生1 个月后的身高、头围和体重增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出生1 个月后的身高、头围、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儿出生1 个月后的身高、头围、体重增长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儿出生1 个月后的神经发育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生1 个月后的原始反射、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一般反应、行为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出生1 个月后的神经发育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患儿出生1 个月后的神经发育情况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儿出生3、6 个月的体重、身高、头围比较 观察组患儿出生3、6 个月的体重、身高、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出生3、6 个月的体重、身高、头围比较()

表3 两组患儿出生3、6 个月的体重、身高、头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4 两组患儿出生3、6 个月的DQ 比较 观察组患儿出生3、6 个月的适应行为、个人社交、精细动作、语言及大运动DQ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表5。

表4 两组患儿出生3 个月的DQ 比较 ()

表4 两组患儿出生3 个月的DQ 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表5 两组患儿出生6 个月的DQ 比较 ()

表5 两组患儿出生6 个月的DQ 比较 ()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新生儿母婴同室病房给予家庭参与式护理,父母24 h 陪伴,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不同于以往将患儿与父母隔离起来的NICU 传统护理模式,传统护理模式造成母婴分离,严重影响患儿和父母的身心健康[4]。

本院通过实施新生儿24 h 母婴同室,联合综合早期科学干预,能促进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体格生长发育。有关研究表明[5],在母婴同室病房,通过袋鼠式护理干预,母亲与患儿亲密接触,给予患儿听力、感知觉训练及按摩抚触,有助于安定情绪和减少焦虑,避免了母婴分离带来的焦虑与痛苦,可以促进患儿胃肠道功能发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从而为体重增加及神经发育提供了有力保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出生1 个月后的身高、头围和体重增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儿提前融入家庭,让父母积极参与到对患儿的治疗护理过程,更有利患儿的康复和体格的发育。

身高、体重及头围的发育情况是评价重度窒息新生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出院后综合干预观察组积极实施综合干预,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出生3、6 个月的体重、身高、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综合干预对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体格生长发育同样重要。

近年来研究[6]表明,父母参与的治疗护理可改善患儿智能发育。在住院期间给予袋鼠式护理,可以缓解患儿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增加舒适感,对神经发育与智能发育起到促进作用[7]。早期综合科学的干预,有利于神经系统的发育,尤其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大脑功能代偿的潜能,降低神经损伤,减少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生1 个月后的原始反射、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一般反应、行为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3、6 个月的适应行为、个人社交、精细动作、语言及大运动DQ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在患儿出院后,指导家长继续给予干预治疗,包括认知能力、语言、运动发育和交往能力训练是行之有效的。

实践发现过多的疼痛刺激会影响重度窒息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发育[8],并容易造成长大后认知障碍或注意力不集中。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通过抚触,可以缓解患儿的痛苦,有利于增进患儿的安全感。通过播放音乐,可以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有利于患儿情绪稳定[9],加强了新生儿的免疫力和应激力,通过促进能量摄入的同时较少消耗能量来增加体重[10]。母婴同室联合综合干预,可改善重度窒息新生儿胃肠道功能,更好地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提升免疫力,从而提高免疫功能的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故可以缩短住院天数,避免喂养不耐受、感染等导致患儿再次住院。

总之,新生儿24 h 母婴同室干预,作为新型医疗护理模式,是对重度窒息新生儿采用“患儿-医护人员-父母”共同参与的人性化服务,这样既有利于患儿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又改善了患儿预后。新生儿24 h 母婴同室配合综合早期科学干预能够促进重度窒息新生儿体格智能生长发育,值得进一步探讨。

猜你喜欢
同室头围母婴
反馈式健康宣教提升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效果、满意度的意义分析
系统化健康指导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的干预分析
护士主导的持续改进在规范母婴同室新生儿血糖监测中的应用
基于更快速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胎儿头围超声图像质量控制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头大的宝宝更聪明?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小囟门儿童预防性口服小剂量维生素D对头围及丹佛智能发育的作用研究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宝宝小课堂之头围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