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16 02:35张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个体化饮食血糖

张娟

在我国,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高,其给患者个人、家庭生活、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且经调查显示我国的成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不足50%,血糖控制不佳直接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易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3]。而血糖控制不佳又主要与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行为有关。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快速发展,中西医结合疗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也在多科疾病护理中凸显独特优势。本院对2 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内分泌科于2018 年7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15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39 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等疾病者;②1 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由甲亢等因素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者;③意识不清、痴呆、精神病者。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9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50 例;年龄21~67 岁,平均年龄(52.1±9.1)岁;病程3~12 年,平均病程(7.3±2.1)年。观察组男27 例,女52 例;年龄20~68 岁,平均年龄(51.5±10.5)岁;病程3~13 年,平均病程(7.4±2.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干预、血糖监测指导,叮嘱患者定期回院复诊。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心理康复护理。专科护士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主动与患者沟通,给患者介绍正面病例,指导患者通过音乐疗法、冥想训练、肌肉渐进式放松训练等方法调节心理状态。同时结合中医学中有关情志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应用移情解郁、语言开导法、情志相胜法等调节患者的情志,使患者时刻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增强治疗自信心。②个体化健康宣教。护理人员收集患者的个体化资料,结合患者的认知水平、文化背景、兴趣爱好等制定精准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主要内容涉及到饮食、用药、运动、血糖监测、日常工作和休息等方面。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微信公众号宣教文章、口头宣教、健康讲座等方式开展健康宣教。③中医辨证护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对于肺热伤津的患者叮嘱患者清淡饮食,饮食上多食用清热、生津、益阳的食物。对于胃热盛的患者应合理控制饮食,多食用绿色蔬菜,减少米饭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于胃阴亏虚的患者叮嘱患者做好全身皮肤、视力的观察和自我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保护眼睛,避免用眼过度,若患者已出现头晕目眩症状应及时对症处理。对于阴阳亏虚的患者密切观察病情,预防水肿等发生。④中医食疗调护。中医学认为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有助于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起到巩固疗效的作用。而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会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司,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致糖尿病发病,因而在饮食上需清淡营养,保持高蛋白、高纤维素、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原则,低盐低脂肪,少食多餐,定时定量进食,多食用滋阴的食物,可多食用荞麦面、黄豆渣等粗粮为主食,多使用萝卜、芹菜、豆芽菜、瘦肉、白菜等生津清热食物,严禁暴饮暴食,严禁食用含糖高的食物,可多食用冬瓜、苦瓜等清热凉血食物。⑤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若患者自觉下肢有酸麻、凉痛者,给患者应用活血通络药物熏洗,20~30 min/次,药液温度38~40℃,熏洗结束后给患者涂抹润肤油,进行按摩护理,进行涌泉穴、三阴交、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的按摩,预防糖尿病足。⑥运动锻炼护理。运动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糖尿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护理人员在了解患者的运动习惯、日常生活方式等情况后,结合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个体化的运动锻炼方案,以强度低、时间短的有氧运动为主,如在饭后1 h 进行慢跑、太极拳、太极剑等低强度的运动30 min,帮助患者消耗体内热量,促进脂肪代谢;叮嘱患者运动锻炼后轻微出汗,有点疲劳但不气喘为宜,若运动中感觉气喘严重,心率>120 次/min,立即停止运动。每日运动30~60 min,运动>4 次/周。⑦血糖监测。叮嘱患者每日进行血糖监测,尤其是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患者应增加血糖监测次数,并将结果记录下来,在复诊时提供给主治医生,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于入院时、入院2 周后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于出院3 个月后进行遵医行为的调查,包括遵医服药、健康饮食、适度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 入院时,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入院2 周后比较,aP<0.05

2.2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 出院3 个月后,观察组遵医服药、健康饮食、适度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的遵医行为比例分别为94.94%(75/79)、88.61%(70/79)、91.14%(72/79)、79.75%(63/79)、70.89%(56/79),均 高于 对 照 组 的81.01%(64/79)、69.62%(55/79)、77.22%(61/79)、56.96%(45/79)、43.04%(3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日益提高,且发病群体日益年轻化,很多患者还在工作或学习,95%的时间是在院外治疗和自我护理,导致自我管理能力较低,进而又影响到血糖控制[4,5]。随着中医学的现代化继承发展,中医护理也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凸显出独特优势。2 型糖尿病在中医学中被归属为消渴症,其治疗、护理已形成系统的方法体系。为此,本院对2 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首先从心理康复护理着手,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角度开展个体化的心理康复,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遵医嘱治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配合个体化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健康认知水平,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能遵医嘱规律服药、科学饮食、适度锻炼等,提高遵医行为,进而促进血糖控制[6]。应用中医辨证护理、中医饮食调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促进患者血糖控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低糖、低脂肪、低盐饮食,配合运动锻炼,促进血糖控制,稳定病情[7,8]。研究结果显示:入院2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 个月后,观察组遵医服药、健康饮食、适度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的遵医行为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肯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血糖控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个体化饮食血糖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春节饮食有“三要”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