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头针对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2021-07-22 09:54何淼红徐吉芬刘志成姚兵明植国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19期
关键词:失语症语言障碍针头

何淼红,徐吉芬,刘志成,姚兵明,植国伟,杨 凯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800)

失语症是因脑部病变而导致的已获得语言功能的丧失或损伤,颅内占位、脑血管意外、血管畸形、脑组织炎症和颅脑损伤等均可能引起失语症[1]。近年研究指出约75%的颅脑损伤患者伴有失语症,患者多表现出言语表达障碍、听理解障碍和文字语言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2]。失语症的自然恢复时间通常为发病半年以内,患者可通过言语康复锻炼改善语言能力[3]。杨玲等[4]报道,头电针配合言语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失语程度,效果优于单纯言语训练。本研究观察了电针头针结合常规语言训练对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明确该方法治疗价值及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参照文献[5],结合症状体征、病情明确诊断为颅脑损伤后失语症,语言障碍分级2~3级;②意识清楚、病情基本稳定;③年龄≥18周岁;④发病前无听力和视力障碍;⑤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存在心、肝、肾、肺功能障碍者;②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为痴呆者;③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④不接受中医治疗者;⑤伴有其他脑损伤后并发症者;⑥依从性差,不配合完成整个研究者;⑦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

1.3脱落标准 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后无法治疗者;②其他各种原因主动退出者。

1.4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32例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无脱落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6例,男41例,女25例;年龄18~83(45.5±7.4)岁;病程(1.32±0.42)个月(7 d~5个月);病变类型:运动性42例,命名性18例,完全性6例;语言障碍分级2级47例,3级19例。对照组66例,男44例,女22例;年龄19~84(46.7±7.7)岁;病程(1.41±0.57)个月(6 d~5个月);病变类型:运动性45例,命名性17例,完全性4例;语言障碍分级2级50例,3级16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研究获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19051)。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评估,依据患者的语言能力和失语能力制定出训练方案,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且循序渐进的语言康复训练。内容主要包括口形及发音训练、发音器官运动训练、命名、音调、对话等。①口形及发音训练:引导患者通过口形和声音支配控制唇舌运动来练习发音,依次进行韵母、声母、近似音的分化训练;②语言训练音频练习: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组和句子录制成音频,音频开始有一段鼓励和暗示性语言,患者跟随音频进行语言训练,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先练习词组,再练习句子;③发音肌肉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张嘴、咧嘴、闭嘴、撅嘴、舌后缩、舌前伸、舌上举等动作,加强舌头灵活度的训练;④定期检查:定期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检查,强化弱点练习,对发音弱点进行针对性练习,必要时患者可进行单独强化锻炼;⑤针对不同类型的失语症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运动性失语症以阅读、表达为主;命名性失语以口头称呼和文字为主;完全性失语以理解、听为主。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4周。

1.5.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头针治疗,选取头部区域,运动性选择运动区,命名性选择感觉区,完全性选择语言三区,另取哑门穴、风府穴、百会穴为配穴,采用40 mm×0.35 mm的一次性华佗牌毫针,与头皮呈30°刺入,直达帽状腱鞘,连接电针治疗仪(南京小松医疗仪器XS-998B06型),设置电流强度2 mA,频率50 Hz,每次留针30 min,每周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连续治疗4周。

1.6观察指标

1.6.1失语症病情 运用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估患者的病情状态,包括听、口头表达、听写、听理解、漫画说明、复述、描写、抄写、阅读理解、计算等,分值越高则症状越轻[6]。

1.6.2认知功能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包括言语能力、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4项内容,总分为30分,其中0~9分为重度认知功能障碍,10~20分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21~26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7]。

1.6.3血液学指标 治疗前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时的肘正中静脉血,在全自动酶标仪(霍尔德HED-SY96S型)上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多巴胺(DA)水平,试剂盒由德国默克公司生产。

1.6.4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8]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估2组疗效。痊愈:语言功能正常,语言障碍分级提高3级;显效:语言功能明显好转,语言障碍分级提高2级;有效:语言功能好转,语言障碍分级提高1级;无效:言语功能、语言障碍分级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以表示,组间比较进行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进行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失语症病情CRRCAE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CRRCA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RCAE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CRRCA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CRRCAE评分比较分)

2.22组认知功能MMSE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MMSE量表各项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言语能力、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MMSE评分比较分)

2.32组血清5-HT、BDNF、DA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5-HT、BDNF、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5-HT、BDNF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DA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5-HT、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血清5-HT、BDNF、DA水平比较

2.42组总体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7.88%(58/66),对照组为74.24%(49/6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治疗4周后总体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人类的言语功能受大脑优势半球的支配,大部分人的优势半球受到损伤后会产生失语症[9]。颅脑损伤后发生失语症的患病率可高达75%,失语症患者对人类进行交际符号系统的理解、表达能力降低,尤其是对语音、语法、词汇等成分、语言结构、内容、意义的表达和理解存在障碍[10-11]。失语症的听理解障碍可以表现在音素的感知、词汇和语义的理解、句法的理解的每一项障碍或多项出现障碍,表现为不同的听理解障碍症状[12]。失语症按照症状的不同可分为运行性失语、完全性失语、丘脑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命名性失语、混合性失语等。目前临床治疗脑损伤后失语症以康复训练为主,总的治疗目标为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语言能力,使之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13]。

中医将脑损伤后失语症归为“舌强”“不语”的范畴,其根本病机为肝肾阴虚、脾虚火旺,引起虚风内动,气滞血瘀,导致语言不通[14]。人的语言与脑、肾、心关系密切,脑为元神之府,脑髓充盈者语言正常;心主神志而开窍于舌,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肾藏精,足少阴之经系舌本[15]。因而若脑、肾、心生理功能正常,则构音和发音等语言功能正常,若血瘀于脑,神失所主,则可能发生语言功能障碍,重者失音不语,轻者语言不利。

电针头针由诸阳之首着眼治疗,填精髓,补气血,通过针刺穴位,贯通诸经经气,振奋元阳,疏通经络[16]。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取穴,运动性选择运动区,命名性选择感觉区,完全性选择语言三区,可直达病所,发挥醒脑开窍之效果[17]。同时选取哑门穴、风府穴、百会穴,其中百会为足厥阴肝经和督脉的交互穴,能升阳举陷,固脱益气;哑门为治疗失语症的要穴,能醒脑开窍,通络祛风;风府为主治风穴的要穴,能通关开窍,清热疏风[18]。大脑皮层各区域功能与局部血流量关系密切,头部穴位多数具有激发舌下神经敏感性,增强舌体和舌根灵活性,矫正发音的功效,经电针头针对头部穴位进行直接刺激能够改善大脑皮层血液循环,提高脑组织氧分压,改善病灶周围组织营养,加速脑细胞代谢恢复和脑组织修复,提高葡萄糖和氧的供给与利用率,使大脑皮层生物电活动发生变化,改善语言功能[19]。既往研究指出,电针头针对患者进行刺激能够开放脑梗死或脑出血部位周围的侧支循环,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葡萄糖和血氧供应,对减轻脑组织损伤具有积极意义[20-21]。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治疗后CRRCAE评分、MMSE评分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电针头针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的言语功能和神经功能,控制病情发展。

颅脑损伤可导致胆碱能神经元丢失,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神经递质分泌存在障碍[22]。5-HT是机体重要神经递质,参与机体认知、学习的过程,与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相关性[23]。BDNF可促进神经元可塑性和存活,维持认知记忆功能,在颅脑损伤后呈低表达[24]。DA可引起脑血管痉挛,导致脑微循环障碍,加重脑损伤缺氧缺血程度[25]。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5-HT、BDNF高于对照组,DA低于对照组。表明电针头针有助于调节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患者神经递质的分泌,对改善神经元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电针头针治疗颅脑损伤后失语症疗效更好,可明显改善言语功能和认知功能,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分泌有关。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失语症语言障碍针头
失语症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语言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What makes her a writer 人气女作家的成长手册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学前特殊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治策略
高压氧护理干预在脑外伤失语症中的应用效果
报复
失语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