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07-30 23:18周晓维
成才之路 2021年19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教学效果高职院校

周晓维

摘 要:探究式教学强调将解决问题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文章以高职院校“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为例,从注重问题导向、多元探究、评价激励三个方面,对探究式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中西文化比较;高职院校;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G71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9-0022-02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部分教师习惯于将系统化的知识向學生直接灌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不经思考直接接受知识。这就使师生缺乏互动,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缺乏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学生课堂沉默为积极思考与提问,是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重要方向。教学实践发现,采用探究式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下面以高职院校“中西文化比较”课程为例,从注重问题导向、多元探究、评价激励三个方面,对探究式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注重问题导向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乐趣,问题是最好的出发点。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具有启发性的相联系的问题,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意愿,为下一阶段的主动探究做好铺垫。

问题可以来自知识的空白点或冲突点。教师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引出知识的空白点或与旧知识相冲突的点,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能让知识的生成点和记忆点更为自然与牢靠。“中西文化比较”的先行课程是“国学”,因而许多知识点可以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国学”引出,再通过设问,导入新的知识点。例如,学生通过“国学”课程学习儒家的仁义之道之后,教师可借助“儒家仁义学说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关注的是人还是神,探讨的是自然问题还是社会问题,何谓推己及人”等问题,将课堂讨论引向“人文传统”这一新话题,让学生很快把握“人文传统”的核心要点:不刻意于宗教寄托,不追求纯自然知识体系,而专注于人的社会关系和谐与道德人格的完善。

问题可以来自故事或故事改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熟悉的传说、寓言、历史故事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改编故事的情节,将其作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学生学习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之后,教师可提出“女娲用什么造人、为何用水和土,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大河农耕文明的特点。又如,教学农耕文明与海洋商业文明比较的课程之后,可以提出“如果是在海洋商业文明中,女娲造人的故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的问题,让学生的代入感更强,思考也更具独创性。

问题也可以来自时事热点。教师可以分析时事热点事件,从中寻找合适的问题切入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和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例如,结合2020年新冠疫情的应对情况,教师可以提出“面对新冠疫情中西方国家层面与个人层面有哪些不同的做法,为何中国实行全民免费治疗、免费接种疫苗,中国的抗疫成果靠的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家国与城邦”“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道德与法律”等多章节的知识进行思考。

二、注重多元探究

探究的形式是多元的,有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等。要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和问题难度,采用不同的探究形式。例如,在教学初期,可以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尝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探讨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合作探究的开展要综合考量学生的探究意愿和能力、教学资源的配备、信息的充分性、时间的保障等因素。当条件不充分的时候,不要轻易开展,以免流于形式,见不到实效。

探究的内容也是多元的,有专题探究、假想探究、比较探究等。专题探究就是围绕一个主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进行探究,从模糊、散乱到清晰、有序,实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例如,讲到中国艺术的写意审美时,教师可以将郑板桥的《题画竹》《竹石》《竹》合成一个专题,然后设置多个递进问题:什么是眼中之竹?什么是胸中之竹?什么是手中之竹?郑板桥为何爱画竹?什么是写意?如何欣赏中国艺术的写意之美?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物象、意象、意境、写意等概念,联系之前学过的直觉思维体悟主客体统一的写意之美。

假想探究是指通过假设环境、身份、情节等拓展思路,再从想象转换到现实,探究实际问题的解决之法。例如,讲到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时,教师可展示中国古代地图和希腊古代地图,让学生假设自己是中国或西方的先民,探究“要如何做才能在那个时期的那片土地上更好地生存下去”“能不能改写历史,让中西方发展出对方的文明形态”。教师可从旁提示、督促、引导,让学生明确中西方文化各自的根源与特点。

比较探究是指跳出“庐山”来认识“庐山”,即比较不同文化间的相似或相异现象,转换视角,分析原因,得出对问题的新认识、新体会。例如,讲到中西文学比较时,可让学生探究悲剧《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在人物设置、情节发展和结局安排上的不同,了解中西方文学各自的特点,进而提升对中国文学的审美能力,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三、注重评价激励

评价是对探究活动的反思,教师要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正确的、错误的、有效的、无效的探索和思考进行合理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及时、正向和适度量化,让学生获得方法的指导和探究的乐趣,逐渐成为“愿思、乐思、善思”的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能是隐性的、细碎的,教师要留意学生的课堂反馈,适时进行课后沟通了解。学生间的互评主要适用于小组合作探究,需要明确评价要求,注意方法指导,并计入考核成绩。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教学效果高职院校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