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体育系统的反思、定位与使命

2021-08-09 02:24蒋毅熊双蔡峰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反思建设

蒋毅 熊双 蔡峰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疫情”)下的体育反思,不仅阐述了疫情期间体育系统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所暴露的问题,也阐述了体育系统的社会价值与功能。研究认为,当前体育系统面临着社会体育指导专业性缺失、在线体育课堂效率与价值被质疑以及体育行业发展备受冲击等困境。体育系统建设与发展应重视在社会弱势群体体育权益保护、不同行业针对性锻炼指导以及新时代劳动教育等方面的价值体现。体育系统要以疫情为鉴,从以下维度寻求完善与发展:突出学科的非对称优势、专业性和权威性,完善体育学科建设;善用需求释放的溢出效应与社会资本建构优势,促进产业恢复以及防灾能力的提升;顺应时代发展,推动体育行业的创新、融合发展。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体育系统;内外部;反思;建设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21)04-0065-06

Reflection, Positioning and Mission of the Sports System under the Covid-19 Epidemic

JIANG Yi,XIONG Shuang,CAI Feng

Abstract:The reflection on sports under the covid-19 epidemic. The research shows:The current sports system is faced with such difficulties as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social sports guidance, the questioning of the efficiency and value of online sports classes, and the impact of sports industry.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ports syste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sports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the society, the targeted exercise guidance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the value of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sports system should learn from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seek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highlight the asymmetric advantages, professionalism and authority of the discipline,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orts discipline; Make good use of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demand release and the advantage of social capital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industrial recovery and enhance disaster prevention capacity;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Key words:Covid-19 epidemic; Sports system;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flection; Construction

2019年12月伊始,新冠疫情几乎席卷了整个人类的生存空间,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事务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之而来的焦虑与恐惧情绪也笼罩了人们的生活,新冠肺炎病毒迅速成为了全人类需要共同面对与携手克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在面对引起人类社会如此强烈剧变的重大突发性疫情的关头,以人类利益和社会现象为研究指向的人文社会科学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全面助力疫情防控以及社会经济、生活秩序的恢复。体育社会学是介于体育科学和社会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聚焦于体育与诸多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现象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一门反映体育与社会生活各领域之间关联的学科。此次新冠疫情对整个社会系统影响深远,体育社会学者应基于行业场景与学科视野,对这一重大社会危机事件进行更为深入、专业的思考。

1观照与反思:体育系统的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1.1社会体育指导专业性、科学性缺失乱象

体育运动之所以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热衷参与的对象,这与人们对体育运动多元价值的认知,以及为体育价值奔走呼号的学派——功能主义密切相关。功能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方法论和理论,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功能主义理论被A.R.Radcliffe-Brown和Bronislaw Malinowski应用于各自的人类学研究著作中。功能主义认为社会制度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社会事实的功能是社会性的,因为它必然产生对社会有益的影响。同时,解释一种社会现象必须分别考察产生这种现象的有效原因及其所起的作用[1]。功能主义社会学家关心的是体育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并如何对社会系统的运行产生积极、正向的作用。可以说大部分体育学者都是功能主义的支持者,认可体育在个体成长、人际交往、社会运行等方面具有积极而广泛的價值,逐渐凝聚为体育人从事体育事业的一种信念和动力。不仅在体育圈,社会各界对于体育价值的肯定与赞扬也都司空见惯,最经典的要数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然而,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可与信服也常会被一些个人或团体所利用,譬如一些不具备体育专业知识的个人、借机炒作盈利的商家,正是利用人们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隔离,并急切地想通过体育塑造身材、增强体质,大量使用“三天练出马甲线”“三个动作,告别水桶腰”“一周出腹肌”“只用听书,想瘦多少就瘦多少”等混淆视听的宣传噱头,利用互联网示范和灌输着错误的动作与理念,这不但影响了人们健身运动的效果,同时也在损害着人们对体育从业人员的期望与认知。同时,还有一些健身网红博主自诩为“资深功能营养师”“国家二级营养师”,以专家和专业的名号吸引了大批的拥趸,然而“花生酱里面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拖住苹果的升糖指数”“用鸡蛋、黄油、蔬菜、猪油做的减脂早餐”等违背科学常识的雷人雷语,在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的指导方案中却并不鲜见。这就启示我们社会体育指导工作一定要保证专业性、科学性,从业者也必须有相关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的积淀,这样才能维护体育组织、体育学科发展的公信力与生命活力。

1.2在线体育课堂效率与价值的信任危机

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阻隔传播的最有效的方式是做好防护、避免近距离接触。于是,日常的教学工作也都转移到了线上,连挥汗于运动场、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课堂也被限制在了各自的居所里。不同于已经形成成熟远程教育方式和体系的学科,体育在线课程只能是发挥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在有限的空间内创设出因地制宜的在线教学内容。“青少年运动”(Junior Sports Center)对来自于辽宁、贵州、新疆、广东、北京、上海、山东、内蒙古的1 209名体育教师、体育教研员和学校体育工作行政主管进行了调查。对于远程体育课程的效果,只有30.77%的调查对象认为效果非常好,其余近七成认为效果一般或不太好[2]。问题主要集中在互动性差、动作纠错难、运动环境限制、网络教学设备参差不齐、教师经验匮乏,内容不系统[3]。与此同时,由于在线锻炼指导的间接性以及受指导者的知识短板所导致的风险认知偏差,常导致锻炼效果差,甚至发生运动损伤。

著名媒介文化研究学者和批评家尼尔·波茨曼在其研究中这样评价美国公共广播协会(PBS)制作的儿童教育电视节目《芝麻街》:这种在线教学方式是教育与娱乐的结合,常摒弃了教育中的顺序和连续性、为了吸引教育者过度降低教育内容的难度,以及刻意减少阐述的教育方式以求赢得受教育者的满意,其教学效果并不是想象中的优于传统课堂[4]。在线课堂相较于传统课堂具有明显便捷性、新颖性,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尤其是体育课这类实践性、互动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师对于学生情绪的激励以及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控,在线体育课堂明显不如传统体育课堂,而这往往是决定一堂体育课效果与成败的关键指标。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约翰·杜威认为,在教育过程中,人们往往只关注正在学习的东西,常常忽视伴随学习过程所形成的态度以及方法。教师的讲课时应该刺激学生形成理智的热情,必须有余力来观察儿童心智的反应和活动,了解学生思想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意义[5]。在线课堂的师生互动的间接性以及网络信息传播的失真性,正是人们质疑在线体育课堂效率和价值的根本所在。

1.3体育行业面临着百废待兴的窘迫境地

随着新冠疫情的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蔓延,为了遏制疫情的扩散,世界范围的各大体育赛事都停摆、延期或取消,就连承载“奥林匹克”精神的最大盛会也被迫按下了“延期键”。我国足球联赛、篮球联赛、排球联赛等传统体育赛事也都全面停摆[6]。此外,由于东京奥运会的被迫延期,这对那些跟延期后的奥运会时间相冲突或邻近的重大赛事影响巨大。如延期后的东京奥运会与有“小奥运”之称的2021年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及陕西全运会都成了“背靠背”赛事,比赛的关注度和商业价值势必会受到直接影响。同时,2022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也难免会受到波及。

此次新冠疫情对中国体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表示,由于肺炎疫情,包括中超、CBA在内的全部体育赛事已经被叫停,体育竞赛表演业被迫全面调整,众多国际赛事都延期或者异地举办。室外的健身场所、体育场馆以及体育培训机构等体育场所都挂牌歇业,体育用品制造业面临着复工人数不足、物流受限、原材料供应难等问题[7]。新冠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具有持续性、社会性和結构性的特征。根据当前世界疫情发展的趋势以及新冠疫情传播特点不难研判该影响的持续性和长期性,同时,体育产业领域的工作方式、从业人员结构特征就决定了行业人才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若疫情持续影响,甚至会引发一些社会性问题。此外,当竞赛表演、体育场馆、健身培训、体育用品等业态受到新冠疫情强烈冲击时,整个体育产业链的结构也会随之震荡、变化[8]。由于疫情所导致的行业运转的暂停,将是疫情过后体育系统必须要正面的问题,如何加速行业恢复、提高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是体育行业发展亟待面对的重要议题。

2职责与定位:体育系统的社会价值与功能

2.1体育资源分配与社会弱势群体

事实上,体育项目的学习和参与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与精力,如购买培训课程和运动装备、参加相关活动等,这就限制了那些贫困家庭以及贫困、偏远地区人群的体育参与。长此以往,这部分人群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科学健身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机会。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杰伊·科克利在研究社会阶级与体育参与模式时认为,任何社会中,体育参与的程度与社会阶级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不平等对人们生活的长期影响,导致了一些运动项目与拥有不同财富和权力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相联系。尽管一些体育运动的参与十分民主,但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往往还是与社会阶级相联系的[9]。这其实是社会资本理论在体育领域的一种现实体现,人们参与体育的机会往往与社会资本含量密切相关。

20 世纪 80 年代,社会资本理论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美国政治学家帕特南和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家福山引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资本源于社会网络,其本质属于个人与他人及外界发生联系的产物。无论是来源于私人联系、公共联系还是大众联系层面的社会资本,都可成为体育锻炼提升人幸福感的中介因素[10]。人们在观赏竞技体育、进行体育锻炼、参与体育服务的过程也是体育社会资本建构的过程。然而,“有钱”“有闲”往往是决定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热度,以及影响人们体育锻炼和赛事观赏参与度的关键因素[11],这些限制性门槛无疑将社会弱势群体“拒之门外”。社会弱势群体是由于某些障碍或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是一个分析现代社会的经济利益分配和社会权利分配的不平等以及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12]。因此,由于社会弱势群体本身固有的社会资本量少,也鲜有机会通过体育运动这一社会性活动来进行社会资本的建构,尤其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本就抗风险能力弱的社会弱势群体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将更多关注力置于社会弱势群体身上,扩大其体育运动参与网络、关注其群体体育参与权益的实现。众所周知,体育自诞生以来就赓续了公平的文化基因,体育资源分配中对于弱势群体的倾斜成为了体育系统实现其社会价值的重要路径,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2.2体育专业建设与不同行业针对性锻炼指导

随着疫情的迅速蔓延,医护人员不得不面对病人数目剧增与工作强度陡增的紧迫情况。由于医护人员直接参与感染患者的救治,自身暴露于被病毒感染的高风险环境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身心双重高压下进行工作,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平时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医护人员健康问题屡屡发生,亟需得到各方面的共同关注。其实,竞争压力大、工作强度大已经成为许多行业的共同特征,同时伴随着生活节奏和方式的变化,一些慢性病、职业病日趋年轻化,甚至屡屡发生年轻职场人猝死的悲剧。智联招聘联合微医发布的《2019年职场人健康力报告》显示,45.4%认为身体状况一般,另有31.3%的人认为身体状况差,此外,阿里钉钉和阿里体育共同发布的首份《职场运动白皮书》显示,84%的职场人士没有坚持运动的习惯,45%的职场人士运动主要目的是改善亚健康状态,最年轻的90后职场人运动量反而最低。尽管体育成了职场人对抗亚健康的主要方式,但仍然暴露出了职场人锻炼方式单一、数量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运动量与年龄段成反比等问题。

当前,大多数职场人虽然已经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整体上参与运动锻炼的情况不容乐观,这种局面的出现与围绕职场人体育锻炼的专业指导、制度建设、社会关切不足有关,其中许多环节都离不开体育系统的参与和支持,这其实也是体育系统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社会价值、提升社会地位的绝好机会。那么,如何积极参与和引导各行业职场人体育锻炼活动就成了体育系统亟待解决的一大议题。其实,当前城市中并不缺少健身房、体育场、公园等可供人们运动的场所,关键在于多数人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这都需要体育部门从学校体育教育着手,加强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培育,培养出更多能为不同行业的职场人提供科学、高效锻炼方案的专业型人才。同时,联合家庭、社会等教育场景,以促进形成稳固的锻炼习惯、积极的生活方式为目标指向,提升国民的体育素养,推动全民健身的发展,夯实体育强国建设的根基。

2.3体育教育发展与新时代的劳动教育

面对疫情的快速爆发,医护、公安、环卫、志愿者等都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身体力行地支援着抗疫工作。雷神山、火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建成交付仅用10天,3万余名工人两班倒全天不停歇施工,这为抗疫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世界见证了惊人的“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为共同抗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这群勤劳、无私、勇敢的劳动者,成为了我国打赢这场生命续航战役的中坚力量,也让全世界人民见证了“中国劳动者”的大爱与担当。然而,疫情期间也暴露出了一些青少年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念问题,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甚至是贬损体力劳动成为常见现象。因此,倡导劳动教育在此时此刻就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体育起源的因素之一即是人类传承用以维持生存的劳动技术的需要,其实从许多体育动作的基本模式以及动作表象都不难看出生产劳动的影子,都是通过身体做功的形式而达成预设目标。同时,劳动教育和体育都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涵,在整个国民教育布局中,劳动教育和体育的教化育人价值都是不可或缺的。质言之,体育与劳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起源、身体做功的形式和部分价值功能维度上讲两者是脉脉相通的,于是在国家大力推进劳动教育的战略部署中,体育应该寻求更为积极的角色定位。尤其在当前青少年学生群体劳动价值观消极化趋势明显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与劳动教育息息相关的体育教育应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助力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为全面型社会主义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走向与使命:体育系统成长的应然路向

3.1突出专业性与权威性,完善体育学科建设

坦言之,当前体育学科在我国的整个教育发展格局中一直处在相对尴尬的位置,其实从顶层设计的政策布局能清晰地反映体育学科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回到学校和社会场景中,体育常常被沦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有时候可以不要”的尴尬境地。此次疫情期间,虽然各级体育部门都组织了相应的体育在线指导课堂,如中央电视台的“健身动起来”、南京体育学院的“南体世界冠军带你一起强身健体”、中国排球学院的“科学健身、共御疫情”等众多来自专业人士的健身指导栏目,但在一些“伪专业”的健身网红们的“霸屏”下,它们的关注度并不高,这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特点以及人们健身常识匮乏密切相关。因此,要求我们体育学科在后疫情发展阶段加快推进与在线体育、不同人群健身指导等方向的专业建设,加大与健康、健身、营养、医学、治疗、康复、保健、休闲、娱乐、表演、营销、管理、市场等融合发展,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和社会生活需求,促进体育学科、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体育学科本身就关联多个学科,诸如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解剖学、化学、医学等多个学科,需要指导者具备扎实、全面的学科知识储备,许多时候并不是短短数日的集中培训就能掌握运动指导的精髓。这就需要体育学科建立、健全各类职业证书评级机制,职业资格培训和认定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实保证培训的质量以及证书的含金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体育专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以及体育指导的专业性,逐步提升体育学科建设和体育培训体系建设的水平,进一步促进体育学科的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非对称优势,在学科建设上应参考其他學科,但也不能忽视体育学科专业属性明显、辐射面宽、亲和力强、关联性广的优势[13],建构出具有专业特色、生存活力、发展后劲的体育学科。

3.2推动体育产业恢复,提升产业灵活性与防灾能力疫情爆发后,体育赛事全面叫停,体育场馆、公园、体育旅游线路关闭,体育教育机构培训业务暂停,这都使得体育产业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如何寻求产业的恢复就成了行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根据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等多个单位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对中国冰雪产业的影响调查总结报告》显示,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冰雪季最重要的消费市场直接关闭,相关冰雪赛事也被迫取消,41.58%的冰雪行业内企业预计今年收入将比去年下降一半以上,严重影响了冰雪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这也几乎可以成为疫情期间所有线下体育行业生存现状的缩影。但同时随着疫情的成功控制,一些体育场馆、公园都在有序开放,被长时间隔离在家的人们也急需参与体育以求精神放松、身体恢复,人们也会更为重视健康的不可或缺性。正如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预测,2020年下半年将会出现货币宽松政策、产业大规模投资、民众报复性消费,隶属于健康产业发展格局中的体育产业被认为是疫后最有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的产业之一。同时,随着万物互联、社群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可以利用社会资本的交互性强、带动力大、辐射范围广等特点,以大众体育为对象,加快推动社会成员间体育社会资本的建构。概言之,疫情后体育产业的恢复与发展应该着力抓住体育锻炼需求的释放,并推动体育社会资本网络的形成,善用锻炼需求释放的溢出效应与社会资本优势,促进体育产业的疫后恢复。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以此次疫情为镜鉴,加快推进体育赛事以及整个体育行业的改革,降低运作成本并增强整体灵活性。尤其在疫情依然肆虐多国的背景下,作为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必须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这就要求健身服务业以及体育竞赛表演业等人员密集度高的行业重视防疫工作,在应对今后可能更为复杂的处境下推进防疫制度、防疫设备、防疫理念的发展,同时在管理和运营升级上下功夫,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整体上提升体育行业的灵活性以及防灾能力。任海强调,除了加强国际沟通、全球合作共同抗击疫情,以保证奥运会举办之外,奥运会的改革也势在必行。此次疫情严重冲击现代体育秩序的同时也启示我们:加快推进奥运会的改革,让现代奥运真正“瘦身”以降低举办难度和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压力,从而提高其举办的简易性和机动性,让奥运会返璞归真,有助于彰显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合作,建构一个合理、有效、迅捷的应变机制,提升国际体育的应变能力。

3.3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推动体育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面对新冠疫情的蔓延,我国各级政府都积极实施了严格的隔离社会管制,有效地抑制与阻断了疫情传播,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隔离的社会管制对于体育产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各大赛事都进入了“冰封时期”,民众的集体锻炼、赛事观赏、体育培训等活动也都被按下了“暂停键”,整个体育产业链陷入了几近中断的窘境。但随着国家体育总局、各级体育主管部门、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机构对疫情期间居家体育锻炼的重视与指导,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居家体育”“云端体育”之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锻炼需求。长期以来,由于开展体育运动对场所和设备依赖度高以及体育运动指导的具身性特点,“居家体育”与“云端体育”的发展还相对滞后。经过此次疫情的冲击,传统的体育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适应性变化,许多项目都推出了基于互联网的体育指导、知识普及、线上模拟竞技等云端体育形式,这也为体育产业化危为机提供了思路与参考。

中国体育的发展一定要认清时代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转变的实际,不断提升体育事业的社会适应力与生存力。此外,新冠疫情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体育素养”的重要性。身体素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影响身体活动的属性和行为,具有良好身体素养的人常表现为:重视运动、理解运动的重要性、以充沛的精力和热情参加各种锻炼和体育活动[14]。诚然,学校体育是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阵地,但如果只是将培养“体育素养”的系统工程完全寄托于学校体育,无异于黄粱美梦般的期待、难以实现。在重视学校体育发展的同时,还应关注家庭场景以及职业环境中的体育锻炼指导,从技术和锻炼条件维度提供更多的支持,为民众形成良好的、稳固的体育素养奠定基础。此外,劳动教育是国家主导的教育新动向,关乎青少年群体健康价值观建构的质量,体育与劳动教育本身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从体育课程改革、体育内容创新等着手,以体育为手段、载体促进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概言之,中国体育应从科学技术、在线教育、家庭教育、职工锻炼、劳动教育等领域汲取发展新动力,走出一条创新、融合的发展道路。

4结语

人類发展历程中,疫情在人类社会中从未缺席,每次重大疫情对人类思想意识和认知都是一次强烈冲击,疫情往往也会成为人类求新求变的一个重要契机。新冠疫情对社会各个系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旅游、健身、培训、场馆服务、体育用品制造与线下销售等需要实体化场景支持的体育行业所受的影响尤为明显,这就需要学者们积极开展疫情背景下体育叙事的反思。因为疫情防控所产生的“空间分隔”倒逼传统体育模式发生转变,重新建构了一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体育传播平台。期间,体育指导专业性、在线课堂效果、体育行业发展困境等内部问题十分突出,这给体育学科建设以及行业发展带来了启示。与此同时,社会弱势群体体育权益、不同行业的针对性锻炼指导、劳动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等外部社会功能与定位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为体育行业明晰发展目标与使命提供了指引。疫情终将会过去,而体育的发展是永不停歇的,新冠疫情的爆发突出和指明了中国体育治理改革的问题与指向,应广开言路、积极探索,为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思维支持。

参考文献:

[1]Swingewood A. A Short History of Sociological Thought[M].London:Palgrave,1991:225-226.

[2]青少年运动与教育.小调查:疫情期间在线体育课情况与思考[EB/OL].[2020-02-14].https://xw.qq.com/cmsid/20200214A0O4II00.

[3]李晨,董捷,崔琳.新冠肺炎疫情下线上体育教学过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6):67-72.

[4]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70-184.

[5]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213-224.

[6]蒋金鑫.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机遇及策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6):57-61.

[7]国家体育总局.“疫情”催生体育产业线上线下融合[EB/OL].[2020-02-27].http://www.sport.gov.cn/n319/n4832/c943598/content.html.

[8]孙科,郇昌店,任慧涛,等.危机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的中国体育叙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5):1-15.

[9]杰·科克利.体育社会学-议题与争议(第6版)[M].管兵,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73-382.

[10]雷鸣.体育锻炼如何提升幸福感——论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4):23-30.

[11]边燕杰.社会资本与大众体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4):1-11.

[12]赵宇.论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弱势群体[J].中国流通经济,2005(9):27-30.

[13]易剑东.对中国体育学科发展中两个问题的审视[J].体育学刊,2013,20(4):5-7.

[14]KRADER, CHERYL GUTTMAN. Physical literacy: New paradigm for fighting physical inactivity[J].Contemporary Pediatrics,2018,35(12):18-21.

[15]张玉超,王玉侠.后疫情期我国高校在线体育教学实践反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5):1-6,80.

[16]张郡兰,李世森,李屹松.后疫情时代健身直播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6):41-45.

收稿日期:2020-05-19;修回日期:2020-08-11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编号:2019WQNCX131)。

作者简介:蒋毅(1988-),男,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文化学。

通信作者:熊双(1986-),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反思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