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前期血清中期因子水平表达特点

2021-08-11 00:39彭朝胜杨晓斌张文洛
医学研究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性反应血压人群

彭朝胜 田 力 杨 璐 杨晓斌 夏 菁 张文洛

中期因子(midkine,MK)作为胚胎发生过程中视黄酸反应基因的产物,有研究发现它作为体内一种多效蛋白和生长因子能通过多种病理机制参与了众多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转归,并有望成为该类疾病诊治的新靶点[1]。目前该因子在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高血压前期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清MK表达水平,初步探讨其在高血压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2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特需医疗部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前期患者80例作为PH组(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31~68(50.8±10.3)岁。均符合2003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7)中诊断标准[2]。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免疫性疾病、肝脏、肾脏功能不全、急慢性炎症性、恶性肿瘤等疾病。并选取同期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31~72(51.8±11.9)岁,符合理想血压[即血压<(120/80)mmHg]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所有入选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该研究通过笔者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核。

2.研究方法:(1)询问病史(包括吸烟、饮酒史),于抽血当日清晨测量身高、体重,取其平均值。(2)抽取空腹12h后的晨起静脉血,室温静置1~2h,3000r/m离心15min,取上清液。采用BeckmanCx5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FPG、TC、TG和hs-CRP;用化学发光法测定FIns(试剂盒购自美国Bayer公司),采用稳态模型HOMA计算IRI:IRI = (FPG×FIns)/22.5。剩余标本立即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标本收集完全之后统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MK水平,操作方法参照人检测系统严格按说明书进行。试剂盒购自北京环亚泰克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品牌BlueGene,型号E01MI0292)。

结 果

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年龄、吸烟、饮酒史、BMI、FPG和FI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组SBP、DBP、MK、TG、TC、IRI和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PH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PH为应变量,除去血压值选择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MK、TG、TC、IRI和hs-CRP为自变量,经标准化后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有3个因素,即MK、IRI和hs-CRP,详见表2。

表2 PH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3.MK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对PH患者行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K与SBP、hs-CRP、TG、TC及IR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1、0.358、0.377、0.393和0.351(P均<0.05);与年龄、性别、BMI、DBP、FPG和FINS相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图1。

图1 MK与各指标的相关性A.SBP;B.hs-CRP;C.IRI;D.TC;E.TG

讨 论

高血压前期是2003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7)中正式提出并明确定义为未使用降血压药物、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不同时间测得的收缩压(SBP)在120~139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在80~90mmHg范围内的一种临床状态。分为两个阶段:PH1阶段即血压值在120~129mmHg/80~84mmHg,PH2阶段即血压值在130~139mmHg/85~89mmHg[2]。该疾病发生率高,一项纳入了18项各国流行病学调查前瞻性研究的 Meta分析显示,PH在不同人群中发生率约25.2%~46.0%,同时发现该病人群多具有年龄偏大、超重、有饮酒习惯、缺乏锻炼、血脂高等特点[3]。本研究也证实PH人群存在血脂(TG、TC)升高现象。研究中虽未得出与年龄、性别、BMI和饮酒的相关性,但考虑与实验入组的人群和数量有关。

PH患者高血压发生的风险明显增加,已伴有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CVD)。Lihaung等[4]心脏研究结果发现年龄35~64岁PH第2阶段人群发展为高血压的概率是理想血压者的5~12倍。一项入组468561例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PH组冠心病、CVD、脑卒中患病风险和病死率明显升高,同理想血压组比较RR值1.32~1.50,而且该疾病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呈连续性正相关,其远期并发症可使患者寿命减少5年以上[5]。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结果,认为PH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已成为CVA与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6~8]。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研究认为该疾病与胰岛素抵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紊乱、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内皮功能及自身免疫反应的异常等有关[9,10]。基于这些机制的相关致病因子的研究也很多,但尚未找到一个关键的靶向因子能够很好地解释该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因此进一步探寻这种的关键致病因子,对该疾病的早期预警及有效治疗靶点的确立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期因子(midkine,MK)是体内一种内分泌性肝素结合多功能蛋白,主要表达于胚胎中期,成年后仅在肺、甲状腺、肾脏及小肠黏膜等组织有微量表达,当体内某些组织存在病变时,能导致其表达的异常[11]。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其与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切除大部肾脏的野生型小鼠出现了血压的升高,在MK基因敲除的小鼠中未出现了类似现象,而在重组MK蛋白干预后也出现了显著的血压升高,由此认为其可能是肾性高血压的启动因子之一[12]。Kosugi等[13]、Guzel等[14]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MK增高,进一步发现MK基因是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一个靶基因,具有氧化反应元件,同时MK本身也是一种很强的炎症趋化剂,能激活MCP-1的释放,促进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的募集,导致炎性反应。血压升高的启动可能是通过机体某些致病因子直接或间接导致HIF-1α激活,经多条途径诱导MK的异常表达与分泌,从而引起下游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氧化应激、炎性细胞与介质等出现一系列异常反应,并形成一个复杂的相互反馈的网络系统引起血管的平滑肌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了血压的升高。笔者前期对某些高血压相关疾病基于MK的研究也都显示了非常相似的结果[15]。高血压前期作为临界血压异常的范畴,期间MK是否已存在异常表达,是否在其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临床意义如何,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PH人群血清MK表达水平的观察,发现在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情况下,MK水平的表达在PH人群中明显升高(P<0.05);同时对基于PH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MK水平同传统的hs-CRP、IRI两项指标一样是PH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高于hs-CRP、IRI,达到3.021。以上发现提示MK参与了PH的发生、发展。对实验数据进一步行相关性分析发现MK与SBP呈正相关,但舒张压未显示类似关系,是否可提示在PH人群中MK对收缩压的升高影响更大,其意义及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脂质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异常炎性反应是目前公认的导致血压异常及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致病机制。本研究发现在PH人群中存在这3种现象,同时发现MK水平与TG、TC、IRI和hs-CRP呈正相关(P均<0.05),说明MK与PH人群的脂质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和异常炎性反应均关系密切,可能是三者致病的主要纽带,但是否为众多致病因素的关键启动因子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性反应血压人群
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肺功能与气道炎性反应特征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男人像灯泡 女人像熨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我走进人群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基于通勤目标人群需求的慢行交通系统构建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