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2021-08-23 17:30郭琪霞
考试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实验教学小学数学

郭琪霞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并提升小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应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文章阐述了小学数学开展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利用数学实验教学提升小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验教学;学生操作能力;培养策略

一、 前言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思维方面以具象思维为主,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能促使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思想,不能单纯地让学生进行模仿,依靠模仿进行记忆,而是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 小学数学开展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数学是小学教育领域的主要科目,是“双基”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小学数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兴起了实验教学这一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实验方案,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实践,在探究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理解相应的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模式源于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知识来源于动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教学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实验教学会促进小学生的发展,助力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会借助乡土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借助熟悉的生活事物,更快、更好地理解相应的数学知识,并掌握数学解题的方法与思路。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模式,还能发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思维。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实验,用相同长度的线段围成不同的图形,在哪种情况下,图形的面积最大。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再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验证,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追赶进度,以便于预留更多的时间进行期末复习,往往不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操作,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导致学生逐渐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无法培养并提升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很多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加之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在具体操作中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无法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甚至还有的教师因为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设置实验任务时,无形中增加了实验操作的难度,使得學生实验的过程充满了疑问,也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操作方法的掌握。此外,还有的教师一味依赖学校提供的教具,而不会自己制作教具,因此,可用于实践操作的教具较少,也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实验操作中亲身体验。因此,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四、 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设计生活化的数学实验任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首先必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而要想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莫过于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设计生活化的数学实验任务。众所周知,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直观思维,对于具体形象的数学问题能够很快理解,并建立直观的表象。而且,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会发现,在遇到一些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或问题时,如果教师设计生活化的数学实验任务,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操作中进行直观感知,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并记住这些概念、定义、定理和公式,效果远比让学生死记硬背强得多,而且这样不但能有效培养并提升小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章《百分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或是引导学生直接进行社会实践,如让学生了解树木的成活率、种子的发芽率等百分数的实际应用,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方式,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让他们对于“百分数”产生感性的认识,能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相应的新知识,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师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实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后续自己实验的成效,关系到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很少开展实验教学,偶尔会开展一些演示实验。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操作能力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还应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之前,进行演示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实验涉及的工具及实验目的,并初步掌握实验步骤及应注意事项。此外,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在学生中巡查,这样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他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保证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二章《圆柱和圆锥》中“圆柱的表面积”的内容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些圆柱形的实物模型。在学生制作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圆柱实物模型制作的过程:先画出圆柱的底面与侧面的展开示意图,然后再沿着示意图剪下来进行拼贴,制成圆柱实物模型。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和贴一贴的方式,制作出他们了解的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圆柱形模型,如油桶、水桶、口杯等。甚至还有的学生将圆柱模型与其他的图形拼贴在一起,制作出了“火箭”“电视塔”以及“寺庙佛塔”等实物模型。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动手操作,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帮助他们养成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并有效拓展他们的思维。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实验教学小学数学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