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五脏的心思

2021-08-25 07:36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1年8期
关键词:五脏茯苓气虚

受访专家

傅延龄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生于中医世家,为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教授的学术继承人,获得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出师证书,是我国少有的既有中医家学,又接受了从本科到硕士和博士完整大学教育,并且完成国家级师徒式培养的中医专家,长期工作在中医临床医疗、科学研究及教学一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对外交流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方药量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擅治多种内、妇、儿科疾病,如急、慢性发热,咳喘;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疾病,如食管炎、胃炎、肝硬化、胰腺炎、消化道肿瘤等;肾病,心脏病;月经病及带下、不孕,慢性湿疹、皮炎、痤疮,自体免疫性疾病,腰腿痛等各种慢性疼痛、眩晕、耳鸣耳聋、失眠、虚弱、便秘、水肿等。精于脉诊和望诊,善用经方,疗效卓著。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记载“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证明异常的情绪状态是五脏健康危机的反映。《黄帝内经·素問》举痛论篇有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气叙论篇也记载:“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出;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离,其气散;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虽七诊自殊,无逾于气。”那么,您最近的情绪是否健康?不同情绪又提示了哪个脏腑已经陷入危机呢?

惊恐背后五脏危机:肾气虚

一位60多岁女性患者总感觉惊恐害怕,好似患了被害妄想症一般,总是害怕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这导致她几乎不敢独自待在屋内,不仅不敢关灯睡觉,而且即使开着灯也难以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也经常做噩梦,而且还伴有心慌、腰酸背痛、夜尿频多、小便清长、手脚冰凉等表现。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傅延龄教授指出,这是肾阳虚的表现。年过花甲之后,人体的脏腑功能便会开始下降。而肾为阴阳互根之地,精气之本源,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天癸不充,精气不足,便会常有肾阳虚的表现。恐(惊)为肾志,是人对外界突发刺激的应急反应,肾则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故肾气虚则恐,肾虚便容易产生惊恐情绪。

然而惊恐过度,也会耗伤肾气。肾藏精,可生髓充脑,肾气为恐惧所伤后易使得肾气下陷,出现大小便失禁、目瞪口呆、惊慌失措、遗精滑泄,甚至还会导致晕厥。

另外,心肾两脏还是互相联动的。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才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是互相升降、协调、彼此交通的,保持着动态平衡。而长期、频繁处于惊恐状态之中会导致肾阴亏损,致使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心与肾便失去了协调关系,出现心烦失寐、心悸不安等心肾不交的表现。

傅教授有一巧宗,能够帮助自测您的惊恐不安是否和肾虚有关:

一周内您是否有以下感觉,满足三条即可认为惊恐不安情绪的出现与肾虚有关:①常常心慌;②总感到害怕;③不敢面对即将发生的事;④尿频尤其夜间;⑤全身肌肉紧张或者松垮无力。

对于肾虚伴惊恐的患者,傅主任带来了调理经方和一道既能解馋、补肾阳,又不用担心上火的药膳。

 经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药材】桂枝(即肉桂)、茯苓、人参、龙骨、牡蛎、甘草。

【功效】镇惊安神,温肾补气。

【主治】阴部寒冷,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心悸、遗溺等症状。

【方义】经方中的桂枝经傅主任考证就是肉桂,是樟科植物肉桂树的树皮,也包括比较粗的树枝,能够补肾、对抗惊恐。而人参补五脏,能够补肾、安精神、定魂魄;茯苓能够止惊止悸、泻水;龙骨牡蛎能够对抗害怕和恐慌,桂枝汤加入龙骨、牡蛎后,不仅仍具有温阳散寒、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还有重镇安神、收敛固涩之功。

【专家提醒】此方为临床方,需辨证加减运用,用药需谨遵医嘱。

药膳:肉桂炖牛肉

【材料】肉桂20~30克,龙骨、牡蛎各30克,茯苓30克,牛肉适量。

【做法】材料洗净,锅中加入牛肉、龙骨牡蛎炖煮,随后加入肉桂、茯苓,出锅前稍调味即可。

【适用人群】主要适合肾阳不足的人群服食。

【注意】 身心有火、阳气偏亢的人不建议食用。

悲伤背后五脏危机:心气虚

哭泣是悲伤心情的宣泄,傅主任告诉我们,如果在临床上看到一个患者总是莫名其妙地想哭,并且哭出来的频率非常高,此时应首先考虑到心气虚的问题。这种情况并不罕见,更年期情绪激动易落泪也有可能是由心气虚导致的。

为什么心气虚会引发伤心、难过等悲伤的情绪呢?心气,尤其是心中之阳气,有着温煦、推动的作用,而心阳虚则寒自内生,心气虚则会使心阳推动无力,血运无力,心神失养。而傅教授在他多年的经验总结中发现,心阳虚的患者往往会伴随着悲伤、难过等负面情绪,有这类负面情绪的人群也更容易出现心脏疾患,这与现代医学所研究的“双心致病(心理-心脏病)”理论不谋而合。

“双心致病”理论认为冠心病和原发性高血压等心脏疾病与心理应激及心理负担过重导致的过度焦虑、悲伤、抑郁等情绪密切相关。一方面,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心理应激及心理负担过重,常伴发焦虑、悲伤等精神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这些精神心理问题又会进一步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研究表明,悲伤、难过等不良情绪可以降低心率变异性,使交感张力升高,可以造成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儿茶酚胺、细胞介素(如白血素2)细胞肿瘤坏死因子等均会升高,这些物质可能对心肌造成毒副作用,也可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

如果您也会无故悲伤,那么下面这几条症状能帮助您判断自己的悲伤是否与心气虚有关:

一周内您是否有以下感觉,满足三条即可认为无故悲伤、难过情绪的出现与心气虚有关:

①情绪低落,无故悲伤;②总想哭;③怕冷、手脚凉;④没有食欲。心属火,火能生土,所以当心火不足时,其脾胃的功能也不好。

【专家提醒】心气虚和肾气虚有部分临床表现是相同的,例如心慌怕冷、手脚不温暖,但肾虚主要以惊恐为主,心虚主要以悲伤为主,可以据此区分。

“喜悲伤欲哭”是心气虚人群的特点,傅主任带来了既补心气又补心血的代茶饮,也是甘麦大枣汤和酸枣仁汤这两个经方的合方。心气虚则悲,心又主血,所以我们在补心气的同时,还要补心血。

 合方:甘麦大枣汤合酸枣仁汤加味

【药材】甘草、小麦、大枣、酸枣仁。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和中缓急。

【主治】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心中烦乱,睡眠不安等症状。

【方义】大枣是红色的,能够补心血;甘草补心气,可治疗心动悸脉结代;小麦补脾补心,这三味药取自甘麦大枣汤,能够补心脾。酸枣仁补心,茯苓宁心止悸。这样将两个方合在一起,就能够起到补心气、补心血,缓解悲伤的作用。

【做法】取甘草3克、小麦30克、大枣30克,酸枣仁片适量,煮水代茶饮。

【注意】糖尿病患者、肥胖有湿人群不宜饮用。如果肥胖有湿的人需要服用应再加一味茯苓。

忧郁多思背后五脏危机:脾胃壅滞

中医理论认为脾在志为思,即多虑多思,一个人如果思虑过甚、瞻前顾后,则是脾气被困住的一种表现。《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 思维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思虑太过,易使气血受阻而郁结在一处,不能通畅运行到周身而致病,这就是老人们常说的“思虑伤脾”。

脾脏往往易被湿气所困。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影响脾的运化,如此循环往复,便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忧郁多思所引起的脾胃壅滞常表现为饮食减少、胃脘滿闷、大便溏泄,甚或恶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或周身浮肿等。如果您经常忧郁多思,并且在一周内出现了以下感觉中的四种以上,那么便可以初步认为是脾胃壅滞在作祟:

①总担心不好的事发生;②说不出原因的不高兴;③偶尔焦躁不耐烦;④腹胀,排便异常;⑤常打嗝、经常叹气;⑥口苦口粘。想多了想不出结果,会有些烦躁、口苦。

在临床上,面对因脾胃壅滞导致思虑过甚、忧郁非常的患者时,傅主任会采取健脾胃祛湿气的方法,一方面去除湿气,被困遏的脾气就得以舒张;另一方面也需要健脾胃的药物帮助康复。

傅主任常用的调理方是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最早记载于官方药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是治疗脾气虚弱、腹泻等脾虚之证的经典方剂。

四君子汤

【药材】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6克。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祛痰。

【主治】脾胃气虚证,多表现为面色萎黄、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甚至呕吐、便溏,临床上也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的治疗。

【方义】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的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茯苓,茯苓甘淡,本就有健脾渗湿之效,与白术相配,则更显健脾祛湿之功效。加之炙甘草调和诸药,四药共配,益气健脾之功尽显。

【专家提醒】此方为专业医用方药,服用应谨遵医嘱。

(编辑    车翀)

猜你喜欢
五脏茯苓气虚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爱生气伤肝是真的吗
云茯苓
黄帝内经
晨起痰多试试陈皮茯苓茶
漫画
吃到自然瘦
从太阳气化的角度谈咳嗽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