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探究能力提升的初中物理“微实验”构建研究

2021-09-03 23:57朱文莲
成才之路 2021年26期
关键词:探究能力物理教学能力培养

朱文莲

摘 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构建初中物理“微实验室”,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基于探究能力培养的物理微实验,实验设计要“小中见大”,实验器材要“坛坛罐罐”,实验探索要“究其本源”,实验应用要“回归本真”。

关键词:物理教学;微实验;探究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6-0072-02

物理微实验,是指师生借助身边常见的生活器材,设计出来的针对性物理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微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本文对指向探究能力提升的初中物理“微实验室”的构建策略进行分析。

一、物理微实验对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价值

初中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课程。但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不重视开展物理实验,或者选用的实验仪器过于复杂,导致学生较难透彻理解复杂的物理知识。开发物理微实验,以取材方便、灵活自由的物理微实验为抓手,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通过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设計实验、动手实验、论证评估、分享实验成果,让学生体验物理知识生成过程,实现碎片学习、泛在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应通过物理微实验的开发和应用,把探究能力提升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二、初中物理“微实验”的构建策略

1.实验设计要“小中见大”

麦克斯韦说:一个物理实验做得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能透彻地说明问题。因此,微实验一定要短小精悍。例如,浮力这部分知识既抽象难度又大,尤其是浮力的产生原因是教学难点。部分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一带而过,并不做深入解释,这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可借助饮料瓶设计小实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教师可取一个饮料瓶,瓶口朝下,将瓶底剪掉,放入一个乒乓球,向瓶中注入水,因乒乓球堵在瓶口,水不能流到乒乓球的下部,乒乓球在水压作用下也不能浮起来。而用手堵住瓶口,就可以让水流向乒乓球的下方,乒乓球上下两个面都会受到水的压力,在两方面的水的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就能浮起来。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分析:乒乓球上下受到的水压不同,在水压差的作用下,乒乓球浮了起来,这个水压差就是浮力。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在乒乓球下方系上红线,当乒乓球浮起来时,红线被扯直,最终乒乓球静止在水面,倾斜容器,红线的方向不变。由受力平衡可知,向上的浮力和向下的拉力、重力是平衡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抽象的浮力方向通过一条可见的红线就能表现出来。这样,可以使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形象,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2.实验器材要“坛坛罐罐”

在物理微实验中,实验材料要注重就地取材,方便易得。例如,在教学“光的传播路径及方向”时,教师只进行理论讲解,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为此,教师可点燃一根蚊香,放在饮料瓶中,3分钟后将蚊香取出,这时烟雾充满整个饮料瓶,然后盖好瓶盖(或者在饮料瓶内的清水中加入几滴牛奶,使饮料瓶变成半透明状态),用激光笔照射饮料瓶,可以看到光在空气(或水中)的传播路径是直的。这种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光是直线传播的。又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往往需要在实验室利用一节课把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模拟出来。由于涉及光具座、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的使用以及一些凸透镜成像需要用的物距、像距、焦距等物理知识的铺垫,教师往往为了节省时间把探究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而后再通过两三节课把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归纳让学生熟记。其实利用一瓶水和一个带有箭头的卡片就可以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师可准备一个圆形的饮料瓶,里面装上水,就组成了一个简易的凸透镜,再拿一张白色的卡纸,上面画上朝右的箭头,靠近饮料瓶,通过饮料瓶观察卡纸上的箭头,可以发现箭头变大变粗了,箭头的方向不变,逐渐改变卡纸到饮料瓶的距离,就会发现箭头的粗细和箭头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成像情况。这样,可以使复杂的分组实验变成学生随时可做的小实验,使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现象直观明显。

3.实验探索要“究其本源”

现代教育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最深刻,也最容易把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和制作微实验,不仅可以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而且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思考规律,分析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引发深度思考。同时,学生可以在体验物理知识生成的过程中达到内心的愉悦和满足,从而激发创新和探究欲望。例如,教师可让学生用饮料瓶、塑料杯、软管、吸管、钻孔器改进希罗实验。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会发现往塑料杯中倒入少量清水后,处于顶端的吸管开始朝上喷水。同时,上面的瓶子水位往下降,下面的饮料瓶的水位上升,当上面瓶子水位与吸管底部位置平齐后,吸管停止喷水,整个装置中的水停止流动,但这个装置吸管里的水喷出的高度很低。经过多次选择不同粗细的吸管进行对比实验,学生就会发现上面的吸管用圆珠笔笔芯代替效果会更好。最后,学生可归纳出此实验需要注意的事项:上下饮料瓶之间一定要密封,尤其是软管和饮料瓶的交接处,可以用密封条封上或用胶水粘好;喷水的吸管要细,并保证畅通;要适当增大下面饮料瓶的高度,使上下水面的高度差增大。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4.实验应用要“回归本真”

物理知识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教师可通过物理微实验,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同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学生经历“见物思理”到“学以致用”的过程。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利用饮料瓶模拟和改进喷雾器。学生将一根吸管插入饮料瓶的水中,另一根吸管水平向右吹气,饮料瓶中的水就会顺着吸管上升最终以喷雾状喷出,这个实验运用了流体压强和流速的知识。两根吸管都插入饮料瓶的水中,通过一个吸管向瓶内吹气,饮料瓶中的水就会顺着另一个吸管上升最终以喷雾状喷出,这里又运用了气体压强的知识。同样的饮料瓶和吸管在学生的手里变成了两个不一样的喷雾器。又如,教学压强的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饮料瓶创设很多种给花自动浇水的装置。学生在花托中放入花盆和一个装满水的饮料瓶,当花托中的水面下降、饮料瓶的瓶口露出时,气体进入到瓶中,水就会流出,瓶口封上,水则会停止流动,当花吸水液面下降、露出瓶口时,水又会流出。这样,自动浇水装置就诞生了。

猜你喜欢
探究能力物理教学能力培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