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聚焦深度学习 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2021-09-03 00:24明梦
成才之路 2021年26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摘 要: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可使其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教师可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理解;以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握物理学习规律;以逻辑联系,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以持续评价,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初中物理;深度学习;高效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6-0124-02

初中物理教学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形成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落实、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其在目标、问题的推动下自主探究,深度思考,从而不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究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深度学习策略。

一、任务驱动——激发兴趣,深化理解

深度学习强调培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让学生经历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的思维过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把握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以此突破重难点,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深入探究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目标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首先,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当我们紧闭双眼时会有什么感觉?在漆黑的夜晚行走,有什么感觉?对此,学生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联系将要学习的内容,从“光”的角度展开思考。一番思考后,学生得出初步结论:在漆黑的夜晚,人们什么也看不清楚,这是因为没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教师继续追问:在什么情况下能看到东西?学生回答: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才能看到绚丽多彩的世界。然后,教师可引入“光源”的概念,即“能发光的物体”,并继续提问:光源有哪些?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也很复杂,可分解成多个任务:(1)什么是自然光源?什么是人造光源?两者有什么区别?(2)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直线传播”的实例。(3)列举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4)想象并探索光的传播速度。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在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后,逐步了解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概念,并对探究内容产生兴趣,从而主动融入课堂教学活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活动。而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入,学生会逐步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并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二、问题情境——调动思维,把握规律

问题情境在物理课堂上的运用十分广泛,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在不同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引导,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层理解,并让学生灵活把握学科规律,学以致用。

例如,在教学“光的反射”一课时,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多向性思维等。可联系生活实际,借助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扎实掌握教学内容,并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可提出问题:黑暗的教室打开灯后,你会看到哪些事物?这一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轻松作答:桌、椅、书本等一系列不发光的物体。然后继续提问: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能同时看到发光的物体(如电灯)和不发光的物体(如桌子)?对于这一问题,学生陷入思考中,没有立即回答。这时,教师可放慢节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讓其展开针对性的探究。经过交流后,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入“反射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提出相关问题:一束太阳光射到粗糙的木板上,为什么观察不到光亮?如果射到平面镜上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带领学生借助“挡板、激光笔、平面镜、玩具”等材料开展小实验,使其在抽象概括与形象观察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开展深度学习不能离开生活,教师在设计教学境情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认知,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并运用已有经验展开深层探究,为其后续学习、探究奠定基础。

三、逻辑联系——强化探究,理解本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积极探索、概括学科的本质规律。基于此,在实施深度学习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质疑,经历完整的探索过程。

以“压强”一课教学为例,考虑到这部分知识比较难,如果采取单一讲解的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因此,教师积极关注学科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唤醒学生的经验:冬天下雪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在雪地上走过?学生随即表示:走过,并且对这个话题产生极大兴趣。这时,可继续引导:下雪的时候,有一项体育运动很受欢迎,那就是滑雪。为什么滑雪板在雪地上能快速滑行?对于这一问题,学生没有马上回答,对此,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压力、压强的概念。并再次联系生活经验:当带到学校的东西比较多时,你们选择双肩的书包还是单肩的?这时学生表示:选择双肩的。由此,继续追问: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然后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这一问题,即让学生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考。之后,可邀请小组代表,在班级交流汇报得出的初步结论:书包用双肩背受力面积大,压力小。

借助有逻辑联系的探究,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假设、质疑、批判等过程,可让学生逐步学会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深刻理解学科现象与事实的本质属性,形成独特的创新观点。

四、持续评价——科学引导,培养态度

有效的物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让其在学习中带着问题进行推理、猜测,以此促进思维品质的发展、提升。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引导性、持续性的评价。

如在教学“力与运动的关系”时,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在桌面上用手推动物体,使物体向前移动,手的动作停止后,物体停止运动。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可向学生描述牛顿、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科学家的观点,帮助学生开拓视野。针对不同的观点,学生展开思考,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更符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即“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才会产生运动,物体没有力的作用就会静止”。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火箭升空、足球运动、列车进站这些运动有哪些不同?让学生针对问题展开发散性思考。在这一环节,教师可加入学生的讨论中,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并对学生不同的观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从而让学生在持续、深入的思考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形成科学的观点与态度。

在评价中,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时作出调整,改变原有的学习思路,尝试突破思维定式;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不断总结中回顾,在体验中总结,由此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结语

总之,开展深度学习,可让学生在思考探究中获取有价值的关键信息,以此掌握比较复杂的知识概念,逐渐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过渡,最终提升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任务驱动、问题情境、逻辑联系、持续评价,让学生深化理解,调动思维,强化探究意识,提升思维品质,从而有效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勇诚.项目引领下的物理深度学习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11).

[2]曹晓东.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策略[J].中学物理,2019(02).

[3]祁凤虎.初中物理规律深度学习探讨——以“光的反射定律”为例[J].物理之友,2020(06).

[4]范艳梅.丰富实验举措 促进深度学习——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20(02).

[5]郭真.聚焦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深度学习课堂有效构建[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22).

[6]盛建国.基于原型与经验的物理深度学习策略[J].物理教学,2019(08).

[7]侯丽容.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理科园地,2019(02).

Focusing on In-depth Learning to Build

Efficient Physics Classroom

Ming Meng

(Jinqiao Bilingual Experimental School,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Wuxi 214000,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in-depth learning can make them learn to think independently, study independently and explore cooperatively. Teachers can be task drive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knowledge; arouse students' thinking and grasp the law of physics learning with problem situation; strengthen students' inquiry consciousness and understanding with logical connection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in-depth learning; efficient classroom; strategy

作者簡介:明梦(1993-),女,江苏盐城人,中学二级教师,从事物理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