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培养策略

2021-09-05 03:04戴菁秋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学

戴菁秋

摘 要:职业幸福感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育人成效的重要保障。但当下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并不强,甚至远低于预期水平。这不仅会导致师资队伍建设受到不利影响,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极为不利。对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审视并探索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现状与成因,提出解决策略。希望能增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为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增强育人成效提供助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学教师; 职业幸福感;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041-0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感到职业幸福感失落,甚至失去工作应有的热情。这不仅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更对未来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事业良性发展大为不利。小学是教育奠基阶段。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热情和态度,继而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素质培养。因而,关注并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已经刻不容缓。

一、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分析

1.教师职业幸福感整体水平远低于理想状态

当前,很多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都不强。其中61.2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34.21%的教师则认为幸福感偏低;仅有不到0.38%的教师会觉得职业幸福感较强。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很多教师对职业幸福感的体验并不理想。特别是付出的劳力、心力与其获得的回报不对等。导致其产生失落、不平衡感,影响其生活品质和工作,致使其幸福感偏低。

2.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令人担忧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也是民族发展的希望。其职业幸福感越高,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有利。但近些年来,教师职业幸福感失落的报道屡见不鲜。很多教师对职业幸福感都避而不谈,足见该问题的严重性。其中,51.24%的被调查教师表示有一定的职业幸福感;但也有近一半的教师对职业幸福感感受不强,甚至根本体验不到这种感觉。另外,很多小学教师受生活、工作以及职称晋升等压力的影响,对教学工作的热情也大不如前。甚至因幸福感缺失过早进入疲劳期,产生辞职倾向。这些都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利,对小学教育事业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二、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不足的成因

1.教师职业能力与价值难以有效体现

以往,“师说生听”的被动灌溉式教育模式导致很多教师忽视学生潜能的挖掘,影响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在新课改的推动下,部分教师即使有所改变也并未彻底转变教学模式。因而其真正的职业能力和自我价值并未得到良好体现。特别是家长和学校都以学生成绩来判断教师能力高低、评级。这样的方式也导致很多教师的能力和价值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影响其职业幸福感。

2.教师获取职业幸福感的方法不正确

对职业幸福感的获取,很多小学教师都存在误解,认为班级排名第一就是幸福。殊不知,这种片面的理解会导致部分教师对职业幸福感内涵、构成以及相关因素的了解不透彻,甚至误解职业幸福感,导致其难以真正获得应有的职业幸福感。另外,部分教师并未建立正确的幸福习惯和认知,即使想要改变也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有效维系其幸福感,最终导致其无法真正体验职业幸福感的快乐。

3.价值观偏差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部分小学教师对职业幸福感的定位和价值并不明确,难以从自我认同、感官上去识别、分享幸福感。因而当出现价值观偏差之时很容易形成心理不平衡感,继而影响其工作态度和心理,導致其产生职业倦怠感。另外,作为教师,教师成就评价是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部分小学在教师成就评价机制建设方面并不完善,甚至忽视这方面投入。导致很多小学教师付出得不到认可,继而影响其工作与生活,使其幸福感不断下滑。此外,小学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需要时刻保持科学、正确、理性的教育价值观,不断寻求职业意义的再启蒙。而很多小学在这方面的表现都差强人意,结果自然不尽如人意。

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培养有效策略

1.改变工作态度,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心理学家纳斯尼尔·布兰登曾说过,想要为幸福奋斗就必须要相信自己能配得上幸福。幸福是内在价值体现的重要支撑,也是小学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小学教师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塑造更加积极向上、乐观的人格品质,这样才能为自己带来幸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承担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的职责。他们肩负着教育强国的使命,承担着探索未知、改造创新知识的责任。只有他们自身具有高贵品质、完整人格、健康身心才能引导小学生健康发展,才能为教育强国之路提供助力。因此,小学教师必须要保持对现实的清醒而不失望的态度,以确信自己会以幸福的心态去挖掘工作、生活中的幸福感,并以主动的姿态去改变自己,为迎接新的幸福感打好基础。

2.掌握幸福获取方式,创新培养途径

(1)正确认识职业幸福感,掌握工作价值与内涵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想要提升职业幸福感,首先要探寻自身工作的使命。要从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声、探索出自己的幸福之路。小学教师在培养自身职业幸福感之时可以从三个问题入手:“什么让我感到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对我而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和判断,明确自身获取幸福感的途径并将其付诸于实践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幸福之路,提高职业幸福感。

(2)巧用“幸福强心剂”,增强职业幸福感的持久性

积极心理学家曾发现,一次幸福的经历会对我们的身边很多地方产生积极影响,这种连锁反应就叫做“幸福强心剂”。幸福的经历也许仅有一分、一瞬间,但带来的幸福感却是可以延续的。所以,小学教师想要提升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可以列出一张“幸福强心剂”清单,然后根据清单去完成相应的事情,体验更为持久的职业幸福感。

(3)摆正心态,拒绝幸福“跑步机”

幸福“跑步机”是降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它会让人很快适应某种好事情之后,对此类好事情产生免疫,即使收获不小的成就也很难让人感到幸福。对此,小学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个幸福预期值或者是列一张幸福预期列表,以此来提醒自己珍惜和享受当下的幸福。同时,通过具体工作任务来摆正自己的心态,避免过大落差和遗憾感。

3.挖掘学生优势,提高学生积极心理素质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明确学生优势,提升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素质的方式来侧面提升自己的幸福感。例如,某年级数学教师秦老师因下楼梯不慎摔伤导致骨折,其教导的班级学生听说之后自发组织利用周末去秦老师家里看望。这让秦老师十分感动,感觉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因而感到十分幸福。痊愈上岗之后,秦老师在班级上表扬了学生,并一再的表示自己感到很幸福、快乐。这件事之后,班级上的师生关系更加融洽,秦老师的工作热情也更加高涨,年底该班级被评为优秀班级。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的关心让老师感觉到自己付出的价值,也肯定了老师的付出,因而使其感受到职业幸福感,工作热情更加高涨。而这种正能量的影响不仅给老师带来积极影响,也给整个班级带来良好的影响,推动其发展为优秀班级,得到整个学校的认可。

4.满足心理需求,实现价值对等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两大需求,一是物质需求;二是精神需求。其中物质需求是基础;精神需求是提升。在重视物质基础的同时也要重视精神需求,这样才能确保个体的幸福。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固然重要,但并不能真正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只有从心理上认可并满足其需求,才能真正让教师获得幸福体验,感到职业幸福。对此,学校可以适当建立一些精神鼓励项目。如教师荣誉奖、先进工作者、最美教师等。通过这些精神奖励来激发教师潜能,提高其自豪感、成就感,继而达到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效果。

5.增强职业投入,以积极情感体验职业成就

职业投入是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能有效解决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小学学校要积极增强教师职业投入,通过多维度、全方位多措并举弱化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感,提高其幸福感和认同感。同时,学校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来改变教师工作状态。通过帮助教师合理规划长、短期职业目标来保持教师工作热情长盛不衰。最后,在职业成就方面,学校也要注重对教师地位的提升,引导教师重视并看到成就的多样化,继而为其体验职业成就创造有利条件。

近些年来,党和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設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待遇,更是为了提升教育的品质,让教育强国落到实处。学校通过不断强化教师职业幸福感,既有助于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更利于其价值体现,为培养更多优秀接班人奠定优秀师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晗.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培养策略探讨[J]教师教育论坛,2019,32(12):41-43

[2]陶伟,古海波.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积极心理学视角[J]基础外语教育,2019,21(05):16-22+106

[3]朱美燕.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路径[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32(01):80-85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小学教师积极心理学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刘辉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之研究
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