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2021-09-10 23:13陈姿姿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陈姿姿

摘要:“核心素养”这个词,在教育界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许多学校围绕新词“核心素养”开展新的教学改革目标,要求教师理解“核心素养”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从实际出发,以小学语文学科特点为基础,立足教材,将“核心素养”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简单化。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聚焦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为今后的小学其他学科的课堂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实践

一、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所提出的新词,语文的核心素养用简单的四个词语来概括,就是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语言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当中的基础,主要表现在你认识字和词的多少,字和词的多少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定字和词的积累,才能谈到思维、审美和文化。思维:也就是说语文这门学科,它不同于数理化,也不同于政史地,它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你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是在用语文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就是语文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要有一个语文的头脑,如果同学们能够掌握并获得这样的一个语文的头脑,才能提高你的审美能力。审美:简单来说,就是通常所说的一首古诗词的鉴赏,这首诗好在哪里,古诗中的象征意义,一句诗中的意境意象,这就需要语言和思维来表述出一首诗的表层含义和隱藏含义。文化:涉及到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能够将文章所处在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去理解它的含义,不能局限在狭小的空间当中。有的学生在学语文时,就觉得是在学习一个词,一篇文章或者说只是为了考试。如何使学生具备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来培养。

二、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课堂实践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是人生的基本能力,有人说,一个人在学习语文上,很可能决定了他人生的未来走向。从语文的实际应用角度来看,语言,意味着要去表达,传递自己的观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课本与学生基本需求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生活氛围浓厚、轻松活跃的课堂45分钟,比如在学习《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根据自己的理解,使用恰当的语气,声情并茂,将陶罐和铁罐的语气、动作淋漓尽致表演出来,可以小组比拼,选出最佳表演者。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全班同学敢于表达、敢于展示自己,教师整合资源,与学生一问一答,或一问多答的形式,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所致,他们的认知和思维习惯易于受家庭、学校的影响。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而学校将会是他们思想发展的第二场所。小学生受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的限制,在面对一些生僻难懂的知识时,会像一座大山矗立在眼前,无法翻越过去,会产生退缩的念头。而老师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将复杂知识简单化,变成他们能够听懂的知识,在知识简单化的过程,需要老师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多设置一些与学生互动环节,采用互动提问法,既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的思考,老师恰当的点播,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的印象,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3.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活动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个主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中国的唐诗宋词元曲源于流长。学习古代优秀的诗词创作手法,可以结合现代生活场景,创作出自己的小诗。比如李白的《静夜思》、杨万里的《小池》,通过互动理解诗词中的意境,将诗词转化现代语言表达,不仅提高了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懂得学以致用。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多角度提升核心素养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感能力

语感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课堂中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方面。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才能够为语文的核心素养奠定基础。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听力练习,训练学生学会有重点的听,掌握了听的技巧,各种语言知识才会被到大脑有效的接收,长时间的听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2]。其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表达是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能力,在课堂设计上,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倾听和表达两者相结合,播放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音频,让学生听出关键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语言输出不仅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在训练思维概述的能力。

2.鼓励学生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除了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还要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好词好句的积累。语文的学习,就像修万里长城一样,词汇、句子就相当于修建长城的一块块石料。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灵魂,陶冶了情操,武装了头脑。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的5分钟时,让学生轮流分享自己阅读时,比较喜欢的句子或者词,或者推荐一本书,这样的分享形式可以间接地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分层次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化。

3.加强学生写作训练,提升写作水平

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成的,它是语文学习综合能力的展现之一,需要在大量的词汇、语句、文化的积累下,并通过自己思考后,通过文字呈现出来的。写作在整个学习以及工作中,贯穿始终,在语文考试中占有重要比例,不难看出写作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竭尽全力去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课本中每个单元内的写作练习,还要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各种随堂小练习,比如:多媒体播放一个图片,以这张图片展开丰富想象,写出一篇小文章,文体不限。写作能力的提升还会反作用于语感,即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离不开学生、家长、教师三方共同的努力,教师作为专业人士,应当根据小学语文的特色,从课本内容大纲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将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

参考文献:

[1] 谢招娣.聚焦课堂,关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J].教师,2017(13):50.

[2]谢艳萍.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文渊(高中版),2019,(6):325.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实验小学 浙江 温州 325405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