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分析

2021-09-10 23:13于海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于海峰

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需要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用数学文化浸润课堂。引导学生掌握良好是数学学习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教学实践

1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首先需要全面优化和发展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环节。从不同模块的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来看,不同的小学数学教学环节需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教师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发挥一定的配合作用,教师利用其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引导学生的角色,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配合教师的引导,逐步进行自我探索式的知识学习和接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可以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思考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在具体的小学阶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进行不同方向的学习,这也是传统数学教学过程中没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现代化教学全面发展的进程中,部分教学环节会存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面,教师就可以合理利用这一方面更好地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一定基础上全面地引导学生进行各项能力的开发,从而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和教学方法全面落实的目标,根据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块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才能在一定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无法通过某一节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因此教师通过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要从学习习惯的养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两方面入手。首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中要求学生专心听讲,除了眼睛的观看以及思维的同步之外也要重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与数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其次教师也要重视学生仔细审题与反思总结习惯的培养,避免学生出现直接的公式套用以及反复错题的现象; 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并以此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其对于数学细节的把握。

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将数学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对于枯燥的数学理论与脱离实际的数学知识并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数学的知识与生活场景联系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3 创设问题环节,加强学生探究思维

课堂问题是开展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渗透其核心素养的关键渠道之一。 有效设计的课堂问题不仅能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效果, 还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并巩固、提升课堂学习的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课堂问题进行细节化的引导和转变, 并结合实际学情和教情变化,加强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拓展学生对不同问题的解析思路,使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得到加强。因此,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灵活设计课堂问题,把握学生的探究方向, 促使学生在不断地计算和分析中, 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 此外,设计课堂问题时,教师还应注意难易程度,避免出现超纲、低效的问题,确保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和连贯性。

如在教学“表内除法(一)”时,考虑到学生已对平均分、表内除法的概念和算法建立了初步的认知,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学习,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和解析能力,教师集合学生的学情变化,设置以下问题:(1)算式 10÷5=2 读作( ),除数是( ),被除数是( ),商是( )。 (2)20÷5=4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3)有 30 个笔记本,每 6 个笔记本放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多少个盒子? (4)一条绳子长 15 米,把它剪成 3 米一段的小绳子,能剪多少段? 需要剪多少次? 通过灵活设计问题内容,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加强学生的思维广度。

4 加强学生的自发式探索学习能力

通过培养小学数学的核心素养,教学方案的彻底落实,学生在进行自发式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逐步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的学习更好地吸收和归纳数学知识,在核心素养的具体培养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关键环节之一。在这一过程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发挥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的正确学习方向,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数学的思维优势,更好地应用到具体题型训练中。学生的自发式探索学习主要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思考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学生积极进行实践性的操作,才能在一定基础上发挥自发式探索学习的能动性。

比如,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比例的讲解可以從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的讲述开始,让学生在具体的数量描述中形成具体的思维模式。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全面地提升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自发式探索学习的进程中,学生不仅从数学学习的能力方面得到一定的优化,还可以从思维意识方面达到一定的教学标准,在全面学习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上符合自身的成长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要逐步得到增强。

5 结束语

综上,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教师作为课堂的实践者,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保证课堂开展的有效性; 其次教师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与锻炼,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的教学形成独立思考的模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玉佩,李四权.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探究[J].山西教育(教学),2021(02):41-42.

[2]李福娜.组织实践活动 培育数学核心素养[J].辽宁教育,2021(05):80-82.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实验小学 136600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