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历史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1-09-10 07:22田生泉
高考·上 2021年3期
关键词:历史地图阅读能力高中

田生泉

摘 要:历史地图是最为重要的史料,也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之一,更是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历史读图能力相对比较低下,难以发挥历史地图的价值。基于此,面对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学生历史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历史地图;高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古人曾明确提出“左图右史”,足见在历史学习中历史地图的重要性。历史地图是一种浓缩的历史,也是对历史进程的直观、生动和简化反应。就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来说,历史地图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与教材中的内容紧密配合,并发挥着“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功能,其中承载着大量的历史知识,承担着传播历史知识的重任。同时,学生在历史地图的学习中,自身的地图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也随之提升,落实了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必须要立足于学生“历史地图阅读能力低下”的现状,优化历史地图教学过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地图阅读能力。

一、强化历史地图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一)历史地图阅读能力内涵

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借助地图的形式,将某一个历史时期内人们在各种活动空间的分布、自然环境等真实地表现出来,进而对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进程等,精准地再现出来。与传统的地图不同,历史地图在进行编制的时候,必须要依据特定的历史事件,不仅仅具备普通地图中所有的要素,还具备一些特殊的图形,包括:箭头、圆圈等,进而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进行演示。

就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来说,涉及到的历史地图类型比较多,主要有分布图、平面图、疆域图等,并且这些历史图都含有不同的历史故事。具体来说,历史地图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即:1.直观易懂性。历史地图中,线条清晰、色彩分明,地图符号表达的十分清楚。学生只有通过眼睛的观察,即可明确历史地图中蕴含的知识。2.文化知识性。历史地图虽然面积不大,但其中却蕴含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均可在历史地图上展示出来。同时,在历史地图中,还可以明确地找到历史的发展轨迹,使得学生在历史地图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3.隐藏全面性。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历史教材上所选择的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本无法设计所有的知识点。而通过历史地图这一工具,则可对历史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补充,学生可通过历史地图中隐藏的知识点开展学习,最终促使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更加全面[1]。

(二)培养历史地图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加强学生历史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首先,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历史地图的应用,将抽象的历史知识直观化,将枯燥的历史内容趣味化。同时,在历史地图中还蕴含着一些独特的信息,主要包括人物、时间和地点等,给学生的视觉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如此,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时空观念作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难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通过历史地图的应用,可借助历史地图中不同的符号标记、颜色,以及历史地图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了浓缩,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对历史地图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逐渐强化了自身的时空观念;再次,有助于形成清晰的知识逻辑。由于历史学科知识具有极强的庞大性、复杂性,传统的历史学习模式下,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难以实现历史知识的逻辑化。而通过历史地图的应用,则可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趋势等进行精准地把握,最终形成清晰的逻辑知识体系;最后,有助于开展探究学习。面对历史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地图阅读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学生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强化了历史核心素养[2]。

二、高中生历史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一)看懂历史地图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地图与课本中的文字密切相连,具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的价值,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知识,是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培养学生历史地图阅读能力的过程中,首先应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阅读历史地图。具體来说,教师应指导学生对历史地图的类型进行判定,明确这一类型历史地图的特点。同时,结合不同类型历史地图,实施不同的阅读措施,力求学生在历史地图阅读的过程中,明确其中蕴含的内容和要点等;另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对历史地图的标题给予足够的关注,因为历史地图的标题对地图中的内容,进行了准确、真实、客观地反应。并且历史地图的标题犹如一根主线,将历史地图中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了有效的串联,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带领学生对这一历史地图的类型进行了分析。之后,引领学生对历史地图的主题进行分析,使得学生在历史地图阅读的过程中,明确在本历史地图中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郑和的下西洋的路线:从中国沿海的港口出发,向南逐渐进入到东南亚,最终进入到印度洋;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将沿线国家的文化、特产等带回到中国。并将中国的文化传播到各地;这一航海线路图也在侧面展示了明朝的强大国力,以及中国对外交往的逐渐扩大”。如此一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自身的地图阅读能力逐渐提升,从结合地图的类型和标题,针对地图中蕴含的历史知识进行了精准地提取。

(二)熟记历史地图语言,对信息进行整合

高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地图阅读能力时,还必须要指导学生对常用历史地图的语言进行熟悉掌握。学生只有掌握历史地图语言,对历史地图中的案例、标识进行精准地解释,才能对历史地图中蕴含的信息、内容等,进行有效的理解。久而久之,学生在长久的训练中,自身的地图阅读能力也随之提升。

就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地图来说,主要有两种图例。第一,统一类图例,主要负责对山川、河流、边界、城镇等进行统一的规定。这些历史地图语言不论出现在哪一个历史朝代的地图中,其表达的含义都相同,不会出现任何改变;第二、分幅类。这一历史地图图例与其呈现的主题内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并且不存在同一性。例如,古代商业中心、军事进攻、军事撤退线路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对这一类的历史图例进行的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展开讲解;最后,基于历史的变化性,历史地图上反应出现的地名、行政区域等也存在显著的变化。面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开展历史地图图例讲解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地理区域划分,将古今地名、行政区域上的变化向学生明确出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历史空间形成更加具体的认识和理解[3]。

(三)分析历史地图,寻找其共性和规律

1.对比分析:历史地图主要对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分布态势进行了精准地反应。同时,受到历史发展的前后延续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可通过对比的方式,指导学生在相同、相近的历史地图对比分析中,对历史地图形成全面、客观的认识,并精准把握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例如,隋朝大运河图中,明确表示出:以洛阳作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而在元朝運河历史地图中,会通河不再绕道洛阳,运河形成大大缩短。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两幅地图中大运河的形状进行对比,就会发现隋朝大运河呈现出弯曲状,而元朝的运河则不经过洛阳,截弯取直。接着,教师引领学生分别从两个朝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其变化的原因。如此一来,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不仅仅强化了历史地图的阅读能力,也促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将这两个朝代的历史知识进行了系统化的理解。2.动态分析。基于历史的动态发展性,教师在引领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转变静止的思维方式,引领学生在动态化的分析中,明确历史发展规律。例如,在《开放的同上口岸图》和《对外开放》图的分析中,这两幅历史地图的开发规律都是以东南沿海作为开端,逐渐过渡到整个沿海地区,再推进到内地。但是这两幅历史地图是在不同的历史情境下产生的结果,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借助动态化的眼光,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明确两幅历史地图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最终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地图中蕴含的知识。3.寻找地图中的共性,强化研读。教师在引领学生对历史地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应关注整体与局部之间存在的关系,引领学生在历史地图分析中,明确地图之间存在的共性。例如,在《三大战役示意图》、《辽沈战役示意图》、《淮海战役示意图》、《平津战役示意图》的分析中,其中《三大战役示意图》属于整体图,其他三幅历史地图则属于局部图,教师必须要引领学生对其展开分析,分别从纵横开内各个方面对其展开对比分析,寻求其中蕴含的共性特点。如此一来,通过多种历史地图的分析训练能力,学生的历史地图阅读能力也随之增强。

(四)绘制地图,强化学生历史地图阅读能力

绘制历史地图,也是强化学生历史地图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历史地图越教学的过程中,这一步骤也极容易被忽略。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培养,促使学生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不断加深自身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效果,最终发展学生的历史技能。首先,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历史地图的图示结构建立起来;接着,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绘制历史简图、历史草图、历史示意图;最后,在绘制历史地图的过程中,还应融合学生历史地图分析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等,最终实现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历史地图作为历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以图代文”、“以图释文”等价值,是唤醒学生历史学习动机、强化历史知识学习、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基于此,高中历史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学会读图、熟记历史地图语言、分析历史地图中蕴含的信息、绘制历史地图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地图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慧华.高中生历史地图阅读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育,2020(33):19.

[2]刘玉红.例谈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通史复习中的作用[J].名师在线,2020(23):27-28.

[3]李永庆.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用地图培养学生的时空观[J].科普童话,2020(27):73.

[4]张梦梦. 高中世界史教材中的空间类型及教学策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历史地图阅读能力高中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历史地图在高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历史地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