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1-09-10 07:22赵玲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赵玲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閱读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需给予更多的关注,在阅读教学当中需重视教学模式的创新,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同时,教师还需综合运用教学资源,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整体阅读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现在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还留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比如小学生的阅读量还不够,因为经典的复杂和难以理解使得趣味性的阅读比较多,这不利于传统经典的发扬,所以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多读书也可以使得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有一个提高,教师需要给学生指导正确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果和质量。阅读兴趣的形成,不仅可以为现在的语文教学提供帮助,也是一项技能的形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巩固课上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这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必然要注重的内容。素质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主流思想,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学习更加艰难,需要承担更大的学习任务,尤其是在学习拓展上,必须要有良好的表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还可以让学生在自我学习中,依靠良好的阅读能力更好地进行知识巩固。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的主要读物是老师介绍的名著和相关的散文美言等,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美言美句的不断积累而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理解的美感。而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得到质的飞跃,品鉴文学作品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在这种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中,阅读的优势会不断地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从而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小学生正处于敏感且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思想较为活跃,这也使得他们对同一种事物无法保持较长时间的关注,因此,如果对他们的阅读兴趣进行全面激发,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过程中。因此在小学生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不断对教学手段及方式进行改革优化,采用操作性手段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关键突破口,并在该基础上进行教学观念的改革优化,且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从根本上让学生能够爱上阅读。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火烧云》课文时,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授课:在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和课文内容与景物相关的图片,通过图片、视频的收集,能够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然后老师再带领学生一起去领悟美丽的火烧云。在图片的播放和观赏过程中,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该过程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还不会对课文中的景物产生陌生感,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进行丰富的想象,且能够加深对相关关键语句的理解和掌握。

(二)营造宽松的阅读环境,激发学生更大的积极性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积极性。文字可以给读者带来良好的情感。这是给学生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所在,但是从当前的教学环境分析,可以发现随着短视频、游戏等互联网因素的影响。很多成年人都难以静下心来进行阅读,学生更容易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工作中,必须要考虑这方面的内容,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尤其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调动各种感官,身临其境地领悟文章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母鸡》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联想,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感受生活中母鸡的点点滴滴,然后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映射到母亲的身上,从而深化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三)丰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高效的阅读能力

教师通过各种积极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来活跃语文课堂上的气氛,在具体每堂课文学习之前,教师可以下达相关的角色互换的指令,学生充当老师来为大家进行知识的讲解,对整篇课文的知识进行梳理,并找出可能会提出的问题,从而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在学生进行具体的课文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在角色互换的新教学模式下获得更多的知识。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质量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确保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得到有效培养,在不需要他人的监督下就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养成,应当主要做好以下几点:其一是能够每天坚持保证一定的阅读量,有效养成每日一读的良好习惯;其二,在阅读的过程中思想要尽可能高度集中;其三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思考状态,确保能够有效掌握文章大意;其四,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时,应当主动积极进行查阅,确保能够有效掌握,并在课后养成及时补充资料的良好习惯;其五,应当确保阅读的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等,不断拓宽学生的眼界,加强课外知识的丰富积累。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各种读书文化活动,在该活动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且能够使阅读的质量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结束语

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能做的就是带领学生走上阅读的正确道路,作为学生,好好地跟进老师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脚踏实地地前行,不管路途遇到再大的困难,总会有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总会到达成功的彼岸的,停滞不前是最不理智的行为,不懈努力才是现在要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石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探讨[J].读写算,2020(36):82-83.

[2]刘海霞.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浅析[J].学周刊,2021(03):131-132.

[3]张少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探索[J].教育艺术,2020(12):79.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潘口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